过渡带低产井间抽方法探索与实践

2014-01-25 10:30寇相军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
石油石化节能 2014年8期
关键词:抽油泵供液产液

寇相军(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

喇嘛甸油田过渡带地区共有油水井657口,低产能抽油机井150余口,平均单井产液26.3 t/d,产量低、液面深,正常工作时,示功图显示“严重供液不足”,油井的排液能力远远大于供液能力,抽油泵的泵效很低。对一些用最小抽汲参数组合仍不能改善不合理供、排关系的井,实施间抽管理,可有效提高油井生产管理水平,节省大量生产用电,降低生产投入,并且可减少由于液面过深而引发杆、管断脱的概率,消除抽油泵“空磨”现象,降低机、泵、杆的损坏。因此,对低产能抽油机井实行间抽生产管理是一种节能降耗、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1 间抽方式

1.1 油井间抽生产的确定

理论上讲,确定油井的合理工作状态,主要根据油井地层的连通情况和周围水井的注水状况,结合油井流入、排出曲线(图1),找出供、采协调点m及相应状态下的合理流压Ph,再根据Ph制定相应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抽汲参数。

通过油井流入流出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流压的降低,油井产量逐步升高;当流压降至合理流压以下时,即使流压增幅ΔPh(ΔP=Ph-Po)很大,产量增幅ΔQ(ΔQ=Qh-Qo)也很小。说明此时油井的排液能力大于供液能力,呈现“供液不足”现象,抽油泵效率很低[1]。

图1 油井供排协调关系曲线

描述抽油泵泵效η的公式为

式中:

q——油井产液量,m3/d;

Q理——抽油泵理论排量,m3/d。

提高泵效的有效方法是增加地层产液量q,减少抽油泵理论排量Q理。对于过渡带低产井,由于地下连通状况所决定,想通过地层改造来实现大幅增产的可能性不大。只有通过降低Q理值,才能有效提高泵效η。若降低Q理值,地面生产管理中,首先考虑调小参数;如果该井没有调小余地,或调小后供、排关系仍不能改善,就要考虑对该井进行间抽管理。

1.2 间抽时间的合理确定

通过对部分低产能抽油机井实施间抽生产管理,对抽油机井液面、产量进行全面监测。

以7-2977井为例,将关井恢复曲线、起抽后液面变化曲线和量油曲线对照时间坐标观察发现:油井关井24 h,液面恢复420m,而起抽后只用了5 h,液面降至1022m,下降了408m,说明地层的供液能力远远小于泵的排液能力。初期量油最高达30 t/d,5 h后很快降至12 t/d,6 h后降至9 t/d,由此可以确定该井每天合理的生产时间为5~6 h。

对于“严重供液不足”井,从抽油泵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也能确定合理的生产时间。

2 间抽井变化规律

2.1 间抽过程中产量的变化规律

起抽初期的产量并不是最高值,而在油、套压的观测中也未发现异常变化。假设:①由于关井后泵筒内液体处于静止,泵内温度相对较低,刚起抽时,液体的流动状态较差。随后地层液体逐渐流入井筒,温度逐渐升高,液体流动状态逐渐改变,抽油泵的抽汲状态有所改善,产量有所回升。②关井后井筒附近地层中的液体流入井筒的速度逐渐变慢,趋于静止。刚开井时,由于地下岩石中液体的渗流特性,井筒附近的能量补充缓慢、滞后,短期内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从而导致这种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层能量逐渐释放,供液能力有所增强[2]。对7-2977井量油曲线进行分析,在起抽初期3 h内,由于油套环形空间和井底附近的地层能量储存丰厚,供给泵筒的液体充足,抽油泵高效工作,这段时间为供液“充足段”;随后的3 h,由于油套环形空间和地层中井筒附近的能量储存快速释放,并且受连通性的限制,地层能量不能及时大量的补充,产量逐渐下降,渐渐出现供液不足的迹象,泵效降低,最后接近间抽前的水平,这段时间为“相对不足段”;随后产量、液面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在间抽前的水平,呈现“严重供液不足”状态,这段时间为“严重不足段”。

在“充足段”和“相对不足段”,抽油泵在合理和准合理状态下工作,而在“严重不足段”,抽油泵在极不合理状态下工作。长期工作在这种状态下,将产生大量负效应。实施间抽生产就是缩短或消除抽油泵在“严重不足段”内的工作时间,让抽油泵在合理状态下工作。

2.2 间抽过程中电流及耗电的变化规律

由图2可知,开井初期,由于液面相对关井前变浅,举升高度变小,电流由正常时的39 A变为32 A,电动机耗电由正常时每小时6 kWh变为4.5 kWh,下降了1.5 kWh。由此表明,间抽生产中,不仅关井时节省大量电能,起抽后也能节省一部分电量。如图2所示,13:00时电流为40 A,14:00时变为35 A,电流发生较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油井供液不足后,泵充不满,下行过程中固定阀不能及时打开所造成。随着“供液不足”程度的增大,电流逐渐减小。

图2 7-2977井起抽后电流变化曲线

3 间抽井实施效果

针对喇嘛甸油田67口实施间抽管理的抽油机井进行产量、耗电等情况监测对比。

3.1 间抽井产量变化情况

采用“单位时间累计计量法”:将有效生产时间内每小时的量油累计相加后除以24,就是间抽井每天的实际产量。对以下15口井间抽前后的产液量进行观测、对比,具体效果见表1。

表1 间抽井产量变化

通过观测和计算发现,在“严重供液不足”的低产能井上,实施合理的间抽管理制度,对油井产量没有太大影响。由表1可知,正常生产时10 t/d以下的井实施间抽,产液量不受影响;15 t/d以上的井产液量有一定影响,但也不能说这些井就不适合间抽,只是间抽时间的确定不合理,重新调整间抽时间和间抽方法,同样能取得预期效果。对于有些井间抽后产量反而增加,可以这样考虑:间抽后抽油泵的抽汲能力有了明显改善,泵效提高所造成;也可能由于间抽生产改变了地下液体的流动状态,变平稳渗流为波动渗流,地层导流能力有所改变而造成。

3.2 间抽井节电情况

对19口间抽井间抽前后耗电情况进行现场测试对比,停机时间8 h,生产时间16 h,对比表明节电效果明显,具体见表2。

表2 间抽井耗电变化

全天24 h内,起抽16 h,停8 h,停机时间占全天时间的1/3。24h生产平均单井日耗电366.2 kWh,间抽后日耗电231.5kWh,单井日节电134.7kWh,节电率为36.8%。以平均单井日节电134.7 kWh计算,34口井间抽全月节电13.739 4×104kWh,年节电164.87×104kWh。

试验期间只是针对间抽井在24 h内停抽了8 h,根据大部分井的实际情况,停抽时间可以继续延长至12 h、15 h或更长时间,节电效果将更加明显。试验表明,对低产井实施间抽管理,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可节约大量生产用电,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4 间抽生产管理方法

与24 h常开生产井管理不同,由于间歇采油,油层、井筒、地面、集输等各个方面发生很大变化,必须对间抽井生产管理的相应环节作出适当调整。

间抽井同步测试可每月一次,由基层矿确定测试日期,测试当天需全天开井。

为了及时反映泵的工作状况,抽油机井示功图可采取周期性(4~5天)测试,测试时间应为当日停机前。

间抽时间不改变时,可每两月采用“累计计量法”监测一次产液量,作为标准产量,并记下起抽初期和关井之前两点的时间、产量,以便日后加以对照。正常每5 h量油一次,在起抽初期和停机前与“累计计量法”相同的时间内计量产量,并加以对照。无明显波动时,标准产量可继续延用;如发生明显波动,将重新采用“累计计量法”计量。

化验含水与电流可每天一次,但取样或测试时间应为停机前半小时内。

停抽后必须掺水保护管线,冬季寒冷,可将井口缠裹包严,或考虑采取电加热保温。

5 结论

1)对油藏供液能力差及其他供液不足井确定合理的间抽时间,实施有效的间抽管理,能够改善油井不合理工作状况,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通过间抽前、后耗电情况观测,对低产井实施间抽管理,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节电效果明显。

[1]万仁溥.采油工程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223.

[2]严庆雨,缪建成.间抽井间抽周期制定方法研究[J].小型油气藏,2004(6):45-46.

猜你喜欢
抽油泵供液产液
综采工作面长距离供液技术研究
考虑多因素的多层合采产液量劈分模式研究
液压支架用乳化液泵站同步供液方案的优化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中国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三种防气抽油泵适应性模拟评价
渤海J油田化学驱无因次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
油田井下作业中抽油泵的打捞技术应用研究
油田抽油泵泵效影响因素分析
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油井产液结构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