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4-01-25 16:24王兴贵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甘孜州绿色农业

王兴贵

(四川民族学院 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四川康定 626001)

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兴贵

(四川民族学院 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四川康定 626001)

采用SWOT法分析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提出适宜的农业绿色发展对策。对甘孜州充分利用绿色农业资源,使该区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SWOT分析;农业;绿色发展;甘孜州

绿色发展是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中首先提出来的。2008年底,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 “绿色新政” 和 “绿色经济” 倡议[1]。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方式等破坏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使农业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基于这种条件,农业绿色发展被提出,并在一些发达国家得以实施,如美国的 “低投入可持续农业”、日本的 “环境保全型农业” 等[2-3]。国内学者胡鞍钢等[4]对中国绿色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对北大荒农业绿色发展、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的库布其沙漠绿色发展进行了研究。农业绿色发展是解决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解决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

甘孜州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符合甘孜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使甘孜州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资源及环境进行分析并确定有效的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SWOT法分析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遇,从而提出适宜的农业绿色发展对策,为当地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1 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分析

l.l 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甘孜州地域辽阔,地势变化明显,地形地貌复杂。甘孜州属川西高山高原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平均海拔3 500 m以上,海拔5 000 m以上的地区占全州总面积11.3%,3 000~5 000 m的占77.9%,3 000 m以下的占10% (其中2 000 m以下的地区占 1.42%)[5]。由于特殊的地貌类型,气候水平与垂直差异显著,生境变化非常复杂,使得甘孜州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全州耕地面积119 333 hm2,人均0.108 hm2,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林地面积510万 hm2,草地面积885.6 hm2[6]。

l.2 气候资源类型多样,立体差异显著

甘孜州气候属高原型季风气候,气温低,冬季长,无霜期短,降水较少,旱雨季分明;光照强度大,日照丰富。甘孜州各地海拔高度差异很大,其气候地域差异显著。甘孜州气候资源分为3个立体气候带,亚热带立体气候带分布在海拔2 500 m以下的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等低海拔河谷地区,该区河谷宽阔,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光热资源丰富。温带气候带位于海拔2 500~3 600 m的地区,气候带内光能资源充足,降水资源较丰富,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适宜发展优质高产农业。寒带气候带位于海拔3 600 m以上地区,因地势高,年均气温在4℃以下,年均降水量600 mm以上,是我国草原牧区降水最丰富的地区[7]。甘孜州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特征突出,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立体农业的基础条件十分优越,具备在不同自然区域发展不同优势农业产业的特点。

l.3 生物种类繁多,绿色农业资源优势突出

甘孜州是世界上保存自然生态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气候垂直带谱与动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因此,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出多样的生物种类,甘孜州乡土植物和部分栽培植物239科1 090属5 223种 (包括种、亚种、变种、变型),其中苔藓植物43科95属170种,蕨类植物30科61属264种,裸子植物10科22属66种,被子植物156科912属4 723种[8]。药用植物1 581种,约占全省的40%;经采集标本鉴定的药用植物有824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 43种,野生药材 26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 56.6%和61.9%[9]。已鉴定和定名的野生菌类有330种,食用菌占60.8%[10]。哺乳类野生动物共有8目26科76属125种 (含108亚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哺乳类有1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哺乳类23种,四川省重点保护哺乳类9种,中国特产哺乳类40种,占全国154种的26%[11]。

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为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优势资源,资源丰富且质高品优。主要包括:青稞、优质马铃薯、蔬菜等绿色农作物;特色水果(苹果、樱桃、枇芭、香桃等)、林产品 (核桃、花椒等)、菌类 (白菌、松茸、牛肝菌等)等;牦牛、藏羊、藏猪、藏鸡4大优质畜牧产品;虫草、贝母、天麻、当归、黄芪、沙棘等野生中药材。

l.4 生态环境优势

甘孜州地处长江、黄河的源头地区,长江上游重要的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砻江、大渡河流经州内18个县,流域面积14.61万km2,占全州幅员面积的96%,占长江流域面积的8.5%。2010年甘孜州森林覆盖率达31.08%,天然草场面积占总面积的61.7%。甘孜州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40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1个,州级3个,县级21个,保护区面积达372.17万 hm2[12]。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甘孜州属于限制发展区,无大型污染工业,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甘孜州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

2 甘孜州绿色农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2.l 生态环境脆弱性对农业生产的制约

2.1.1 气候条件

甘孜州处于高寒环境,水力侵蚀与冻融侵蚀叠加造成大面积的水力-冻融侵蚀区。其面积有25 637 km2,占甘孜州国土总面积的16.7%,占全国的13.7%,占四川省的48.2% (数据来源于2005年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组)。冻融区冻融侵蚀强烈,生态系统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同时,在高寒地区,气候寒冷,土壤发育差,形成表层较薄的高寒草甸草地生态系统,一旦受到人为干扰,极易受到破坏,且难以恢复。

甘孜州气候日温差、年温差变化较大,容易出现大气低温、霜冻等气象灾害;降水集中在5-10月,降水变率大,暴雨增加了岩体和土体负荷,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环境问题,给农、林、草地等生态系统带来冲击,造成灾害损失。

2.1.2 地形地貌条件

甘孜州整体地貌表现为 “三江夹两山”(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沙鲁里山、大雪山),三大流域形成了高山峡谷地貌区,山高谷深,坡度大,河谷深切,地表破碎,抗冲蚀能力较小,土壤物质稳定性差。因此,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很有限,甘孜州适宜农业耕作的耕地资源集中在河谷地带,沿河谷两岸成条带状分布。

2.1.3 地质结构条件

甘孜州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地壳运动较为剧烈,多断裂构造。在强大的内力作用下,出现岩层变形弯曲、直立和脆弱性断裂,裂隙发育,岩层较为破碎,坡面物质不稳定,风化剥蚀作用强烈,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供了条件。

由于受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的影响,甘孜州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因适宜甘孜州农业发展的土地资源较少,农业产量、产值较低。2010年甘孜州粮食产量为2 824 kg·hm-2,远低于四川省其他地区 (四川省2009年粮食产量为5 217 kg·hm-2),地均农业产值相对较低 (地均农业产值为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国土面积,2010年为2.44万元·km-2)。

2.2 甘孜州农业生态系统开放程度较低

甘孜州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的开放系统,在农业环境 (草地、林地、种植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和人为因素 (如农业生产活动等)作用下,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使甘孜州农业经济得以不断发展。但甘孜州地处四川西部,处于相对落后地区,交通、信息不畅通,系统开放程度低,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3 劳动力素质不高,农业科技推广薄弱

根据甘孜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州常住人口为1 091 872人,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总人口为963 590人,占总人口的88.25%,文盲人口 (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52 995人,文盲率为30.17%[13]。表明甘孜州劳动力文化教育程度整体不高,局限于传统农业发展的旧思维、老观念,对现代农业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的理念内涵认识不够,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造成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致富经营能力差,其农业资源优势没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受区位偏远、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畅等因素限制,造成甘孜州农业技术人才缺乏。一方面,缺乏对农民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农牧区耕作粗放,生产、销售成本高,比较效益低,技术手段落后,新技术、新品种等推广缓慢;另一方面,甘孜州农牧业产品中,农作物青稞良种培育,苹果、香桃等特色水果与核桃等林产品品种培育与病虫害防治,牦牛、藏羊、藏猪、藏鸡等良种培育与改良等需要技术公关。劳动力素质不高,农业科技推广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甘孜州农业发展。

2.4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特色产业发展缓慢

作为基础产业,农业是最需帮扶的弱质产业。甘孜州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总体上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农业生产还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由于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甘孜州农业基础条件仍薄弱,抵御雪灾、旱灾、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影响农牧民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造成农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弱,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优质特色农产品有质无量,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发展缓慢等现状。

2.5 龙头企业少,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甘孜州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少,现有的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滞后,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因此,造成甘孜州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3 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的机遇

当前甘孜州农业正经历从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的关键时期,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时期,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3.l 国家政策为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 “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故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十八大提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少数民族事业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特色农牧业和民族文化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有机产品基地建设,带动配套产业、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和增收。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要在 “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3.2 战略定位为农业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幸福新甘孜”的战略定位,提出 “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符合甘孜实际的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 “三化”联动发展路径,为甘孜州农业生产的发展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3.3 国家加大西部投入为加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项目的投入支持力度,为甘孜州基础设施改善、农业跨越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十八大提出 “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国家对 “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更有利。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大农业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和牧区饮水安全工程,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3.4 人们对绿色农产品需求增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需求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绿色消费成为时尚,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就为甘孜州充分利用绿色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4 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的威胁分析

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甘孜州农业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其农业生态环境面临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等环境问题。

4.l 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挖沙、挖药及过度放牧等因素引起草地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主要表现为草地沙化、荒漠化较为严重,在局部地区出现草地石漠化的趋势。甘孜州沙化主要分布在高寒草地和干旱河谷区,据统计,甘孜州沙化面积为 57.20万hm2,占川西北沙化土地面积的76.78%[14]。草地退化直接制约着甘孜州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侵蚀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

甘孜州侵蚀类型多样,包括水力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等。地形破碎,地质结构复杂,山高坡陡,降水变率大等自然因素造成泥石流、滑坡、泻留等重力侵蚀发育。随着工农业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工程建设 (如大型水利工程)增加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加剧了水土流失。2004年水土流失面积仍达5.45万 km2,占全州幅员面积的35.7%,居全省第一,占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10%。其中,剧烈侵蚀、极强度侵蚀、强度侵蚀的面积占40%,侵蚀模数每年达21 500 t·km-2[15]。

4.3 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

甘孜州自然灾害类型多,分布广,是我国自然灾害类型最多的地区之一。全州的省、州级地质灾害监测点分别达12和161个。2000-2005年,发生地质灾害183次,气象灾害1 523次,病虫害46次,受灾范围覆盖所有县[15]。

甘孜州主要自然灾害类型有地质灾害、气候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地质灾害主要集中于高山峡谷区和高原深谷区,最重要的特征是多沿河流、公路沿线及其附近人类经济活动较强烈的地区。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雷电、雪灾、霜冻、低温冻害等。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各类气象灾害,气候变化而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加剧了灾害发生的频次和灾害的影响程度。生物灾害主要表现为草地鼠虫害、森林病虫害、农作物病虫害等,对甘孜州农林牧业生产发展的危害很大。

5 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对策措施

5.l 改善农业绿色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贯彻中央、省、州农业农村工作方针,积极争取支持,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 “三农”的发展氛围。甘孜州应着力从硬环境与软环境方面营造农业绿色发展环境。

在硬环境方面,加大对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的投资力度,主要用于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适宜农牧业生产的地区,增加投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干旱河谷地区,搞好农业引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在牧区搞好人畜引水、围栏等牧业设施建设,为农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加大甘孜州农业数字化信息网络的构建力度,加强甘孜州农牧民与外界的信息联系,让当地农牧民及时了解农牧业信息和气候信息等,为当地农牧民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在软环境方面,制定实施甘孜州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意见,营造良好的政策、市场环境。开展广泛宣传,树立农业绿色发展的全民意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措施、生产技术等,积极倡导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等。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广大农牧民的宣传和教育,明确甘孜州在全国主体功能区中的功能地位,转变农业发展思路,走节约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之路。

5.2 科学规划,优化区域布局

根据甘孜州的农业资源、农业环境、经济社会环境等,按照突出民族特色、发挥绿色资源优势的要求,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科学规划,不断优化区域农业空间结构,使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农业环境协调发展。农区要大力发展具有藏区特色、高原特点的现代种植业;在河谷地区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等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甘孜州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果树、林下经济、花卉园艺等产业;牧区要建设优质草场和现代化牧场,推广科学的养殖理念和经营理念,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5.3 利用特色农业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立足甘孜州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依据甘孜州绿色农业资源优势,差异化、特色化开发特色农林牧产品,以建设产业基地为平台,着力建设粮油 (青稞、玉米、马铃薯、油菜等)、绿色蔬菜、特色果树、生态食用菌和中药材等5大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发展牦牛、藏羊、藏猪、藏鸡等4大优质畜牧产品,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推进传统型向特色型,数量型向优质高效型的转变。

5.4 依托农业产业化和产业集群,打造 “康巴高原特色农林牧产品”地域品牌

甘孜州作为农业资源富集的欠发达地区,需要立足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因此,围绕依托、支持、扶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实现甘孜州优质特色农牧产品本地生产、加工转化,建设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通过资源本地化和产业化,发挥后发优势,构建绿色农业产业集群。以品牌建设为手段,突出 “康巴高原特色农林牧产品”品牌,以品牌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宣传,坚持 “走出去,引进来”,把甘孜州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规模、高效益的优质农产品输出基地,全力打造“康巴高原特色农林牧产品”地域品牌。

5.5 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农业与旅游的结合

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甘孜州丰富的草地、林地等绿色资源优势,以及富集的特色农副产品,将农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首先,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特色果树、特种养殖等为主的绿色农业。其次,将丰富的农、林、牧业资源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结合新农村、藏家乐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业,促进乡村旅游、绿色农业观光旅游等的发展,使一、二、三产业联动,促进绿色农产品就地转化,促进农牧民增收。

5.6 加大农业科技开发力度,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农业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加强科技开发力度,为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加大对农牧民技术培训计划,提高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技能,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优势,加强农业病虫害研究,为防治森林病虫害、草地病虫害与草地沙化等提供科学服务,使农业病虫害发生得到有效控制,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推进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粮食产量;加强畜禽改良工程,推动畜牧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和科学化,提高农牧民人均收入。

[1] 俞海.中国 “十二五”绿色发展路线图 [J].环境保护, 2011(1):10-13.

[2] 陈大夫,孙宗耀.美国的农业生产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J].生态经济,2001(9):60-63.

[3] 焦必方,孙彬彬.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4):70-76.

[4] 胡鞍刚.中国创新绿色发展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 甘孜藏族自治州林业志编写组.甘孜藏族自治州林业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6] 李锦.四川民族地区农业:从传统到生态化的改造之路[J].四川省情,2013(4):20-22.

[7] 胡继华,曾皓.川西高原立体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步分析 [J].四川气象,2004,89(3):14-16.

[8] 贺家仁,刘志斌.甘孜州高等植物 [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8.

[9] 蒋绍平.甘孜州药用植物现状及发展对策 [J].四川农业科技,2003(9):7.

[10] 唐明先.甘孜州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食用菌,2008,27(1):17-18.

[11] 彭基泰,周华明,刘伟.青藏高原东南横断山脉甘孜地区哺乳动物调查及区系研究报告 [J].四川动物,2006,25(4):747-753.

[12] 甘孜州建成自然保护区40个成为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宝库之最[EB/OL].[2013-07-25].http://www.cntour2. com/viewnews/2013/07/25/A0HYLq2 lrW4RZPv2VTtn0.shtm l.

[13] 甘孜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N].甘孜日报,2011-5-20(1).

[14] 郭亨孝,孟宏伟,陈昌久,等.关于川西北沙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J].四川林业科技,2010,31(2):1-3.

[15] 努力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甘孜 [EB/OL].[2005-11-30].http://www.tibetinfor.com.cn/web/ganzi/ jxgz/2005020051130150406.htm.

(责任编辑:张瑞麟)

TS 20

:A

:0528-9017(2014)04-0607-05

文献著录格式:王兴贵.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J].浙江农业科学,2014(4):607-611.

2013-12-05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13ZB0143)

王兴贵,男,重庆忠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区域发展研究工作。E-mail:wxg1970426@163.com。

猜你喜欢
甘孜州绿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绿色低碳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