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荣虔
导致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等[1]。作者观察到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不同临床特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研究报道较少[2]。为了提高对RSV混合感染的认识,作者对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住院的患儿单一RSV及RSV混合感染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分析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收集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在本院儿科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共1043例。其中男性699例(67%),女性344例(33%),男女之比为2 ∶ 1。年龄1个月~14岁。其中1个月~1岁503例(48.2%),1~5岁456例(43.7%),5~14岁84例(8.1%)。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所有患儿入院24 h内均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室温下送本院化验室,进行血常规,肝、心脏、肾功能生化和各项炎症指标的血液检测;婴幼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痰标本,年长儿晨起漱口后嘱其用力咳痰;采集每例患儿住院后24 h内口咽拭子标本,置于2.5 ml的运送培养液中,标本0~4℃冰箱保存条件下于48 h内送至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印分院实验室(国家重点呼吸疾病实验室),立即提取核酸,提取的核酸置-80℃冰箱保存下备用。
1.2.2核酸提取及PCR 对采集的咽拭子震荡5 s,然后3000 r/5 min离心,取沉淀,提取病毒总核酸。对咽拭子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反应总体系为25 μl,包括PCR反应液20 μl+Taq酶0.2 μl+逆转录酶0.5 μl(RNA)+5 μl模板,应用ABI7500仪进行检测。每批反应条件为48℃ 5 min,逆转录;94℃ 2 min,预变性;94℃ 10sec到55℃ 35sec,40个循环,具体按说明书操作。反应结束后自动保存结果,根据分析图像调节基线,点击Analysis自动获得分析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而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全距(中位数)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本研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病原学检测结果 104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RSV检测阳性共225例,阳性率为21.5%。其中,单一RSV感染141例(13.5%),同时测出RSV和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84例(8.0 %),其中以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为主(62例,5.9%),其次为14例(1.3%)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其中有1例是5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混合感染中病毒56例(5.3%),肺炎支原体11例(1.0%),肺炎衣原体6例(0.5%)。病毒中以InfA最多见25例(2.4%),其次为EV17例(1.6%)、ADV13例(1.2%)。痰培养阳性6例(0.6%),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0.3%),肺炎链球菌2例(0.2%),大肠埃希菌1例(0.1%)。
2.2RSV感染与性别的关系 141例单一RSV感染组,男98例,女43例;84例RSV混合感染组,男60例,女24例。两组间均表现出男性较为多见,但是男、女性别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
2.3RS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 RSV混合感染组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0.25个月(1~41个月),而单一RSV感染组的平均年龄为6.5个月(1~36个月)。两组患儿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06,P>0.05)。
2.4临床特点 RSV混合感染组中有发热表现者52/84(61.5%),单一RSV感染组为84/141(59.5%),两组人数相当。但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混合感染组患儿的平均发热时间为5 d,大于单一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组的3.5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72,P<0.05)。RSV混合感染组肝肿大者50/84(59.5%),ESR升高者42/84(50%);单一RSV感染组这两者数据分别为53/141(37.4%)及42/141(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5,P=0.03;χ2=6.67,P=0.01)。与RSV混合感染组患儿比较,单一RSV感染组患儿出现气促、喘息、流鼻涕等症状的较为常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总结了2010年1月~2013年3月RSV流行期间,在本院住院患儿的临床情况,证实RSV是造成这一时期患儿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最主要的病原体。由于婴幼儿期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多招致混合感染。本研究显示,RSV混合感染率达8.0%,其中以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为5.9%,混合其它病毒感染最为多见5.3%,尤其是以InfA最多见2.4%,其次为EV 1.6%、ADV 1.2%。
通过对单一RSV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比较,发现混合感染组热程长于单一RSV感染组,前者也更容易出现肝肿大及ESR升高。这提示我们对于发热持续不退且伴肝脏肿大及ESR升高的因RSV感染住院的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要注意混合感染可能[3]。结果显示,通过对住院患儿行痰培养,仅发现6例(0.6%)细菌培养阳性。表明细菌混合感染率较低,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因此,临床医师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不要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及细菌耐药性的出现。但也有相关研究显示,如系院内感染、住ICU或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等高危因素的患儿,在RSV感染的同时可合并菌血症。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感染RSV且伴发热者,常合并有尿路感染。故对伴有发热的小婴儿或CRP升高者,应常规行中段尿培养,以期及早判断及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1] 石晶,余鹏博,张燕,等.陕西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谱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基因特征.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3,27(1):8-10.
[2] 彭才静,夏秋玲,郝瑞,等.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因及临床特征.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4):254-257.
[3] 许浦生,许建邦,王艳明,等.综合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离及动态变化.广东医学,2010,31(5):62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