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林 魏 理 宋英丽 通讯作者:肖 艳
(东风汽车公司茅箭医院,湖北 十堰 442012)
肱骨外上髁炎是指慢性累积性劳损引起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附着点的无菌性炎症,又名网球肘,属中医学的“伤筋”、“筋痹”、“肘痛”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肘部及前臂放射痛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笔者采用大七厘散加高浓度白酒调成糊状外敷配合针刺疗法及局部刺络拔罐治疗此病,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9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全部来自我院门诊病人,男45例,女51例。年龄26~55岁,平均(38.8±3.6)岁。病程最短15d,最长6个月。随机分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年龄、性别和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①针刺加拔罐[1]:用30号1.5寸针针刺对侧阳陵泉上方腓骨小头处肘灵穴,针后在阿是穴针一针,然后在两穴通电。起针后在肘部刺络拔罐。②大七厘散外敷:取大七厘散4g,用高浓度白酒调成糊状,敷患处,可敷数小时不等,根据病情痛止而定。
对照组:仅采用上述针刺及拔罐治疗,而不使用大七厘散外敷。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采用定性法评估疗效。痊愈:疼痛压痛消失,前臂及肘部活动正常,Mill试验阴性。好转:疼痛消失或减轻,肱骨外上髁处重按时有轻压痛,Mill试验引发轻微疼痛,即弱阳性。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Mill试验阳性。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50例,痊愈30例,好转2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6例,痊愈23例,好转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患者,女,42岁。
右侧肘部间断疼痛半年,近1月来逐渐加重,疼痛向前臂外侧放射,提物、拧毛巾时疼痛剧烈,曾用热敷、止痛膏药等方法治疗无明显改善,来我院中医康复科就诊。
查体:右侧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微肿,腕背伸抗阻力试验阳性,旋臂屈腕试验阳性,肘关节X线片无异常。
诊断:肱骨外上髁炎。如上法采用大七厘散加高浓度白酒调成糊状外敷配合针刺加拔罐治疗5次,疼痛、压痛完全消失,Mill试验阴性,半年随访无复发。
肱骨外上髁炎多因长期劳累,腕伸肌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引起部分撕裂和慢性炎症或局部滑膜增厚、滑囊炎等变化。局部筋膜劳损,体质较弱,气血亏虚,血不养筋为其内因。在中医学中属于肘部伤筋,治宜活血祛瘀,通调经络。痛点为其主要病理变化反应点,取阿是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是根据邻近取穴的原则。
电针和肘部刺络拔罐治疗能起到消炎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提高痛阈的作用。
局部封闭能起到抗炎、镇痛、抗传导障碍作用,也能抑制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
七厘散方出《良方集腋》,原方中有麝香,功能活血散瘀、止痛止血,为治疗跌损筋伤之名方。根据笔者临床观察,肱骨外上髁炎多由长期劳损,加之风寒湿邪客于经络而成,其疼痛特点为痛有定处,符合中医“瘀血”之征,又因疼痛较甚,局部不红不肿,与寒邪内侵所致的“着痹”相似。本病病机关键在于“瘀阻经筋、寒凝关节”,治当以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为主。大七厘散组成是自然铜、骨碎补、当归、乳香、没药、大黄、三七、土鳖虫、冰片、硼砂、血竭等,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大七厘散以白酒调,既能增加活血通络之功,又有辛温散寒之力。配合针刺经络腧穴,调畅局部经络气血,通络化瘀止痛,用左病右治、上病下治的治疗原理,疗效佳,成本低,无副作用,适宜推广。
[1]高树中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
[2]宋文阁,类维富 .疼痛诊疗手册[M].第10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