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手足口病患儿恢复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分析

2014-01-25 02:58侯梅荣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疱疹脑炎

侯梅荣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99)

3例手足口病患儿恢复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分析

侯梅荣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99)

本文对3例手足口病恢复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

手足口病;恢复期;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大多数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一般5~7 d临床自愈。部分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 d内,主要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等,甚至死亡。我科自2010年以来接收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现少数病例在恢复期突然病情加重,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3例资料较完整。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1 患儿男,11个月。因皮疹3 d,发热、纳差1 d收入院。患儿3 d前手、足、臀部出现皮疹,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1 d前患儿口腔内出现疱疹,并有阵发性哭闹、纳差、发热,遂转入我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7.8℃、脉搏130次/min、呼吸34次/min、体重9.5 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较差,哭闹不安,手、足、臀及口腔内均有较多疱疹及溃疡,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患儿系第3胎3产,足月顺产,既往体健,无传染病接触史。入院诊断:手足口病Ⅰ期。行心电监护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静脉应用利巴韦林、水溶性维生素、热毒宁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2 d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精神好转,饮食,大小便基本正常,皮疹减少。第3天,患儿开始饮食,量较多,当晚腹泻3次,稀水样便。第4天,偶有2次呕吐,考虑消化不良,口服四磨汤、胰酶散等治疗。第5天,腹泻减轻,无呕吐,但有纳差,同时伴发热,体温37.8℃左右,精神差,偶有流涕,考虑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氨咖黄敏口服液、蒲地蓝口服液等治疗无效。第6天,体温又上升至38.5℃。重新会诊,体检发现患儿手、足、臀、口内的皮疹、疱疹基本消退,心、肺、咽、腹部、四肢及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但精神萎靡,前囟饱满,详询家长,患儿当日似有不明显惊跳,考虑合并神经系统损害。行脑脊液检查示:清澈透明,滴速90滴/min;白细胞50×109/L。补充诊断:手足口病重症病毒性脑炎。给予甘露醇、人血丙种球蛋白、神经节甘脂、甲泼尼龙等治疗1周后出院。

1.2 病例2 患儿女,1岁2个月。因皮疹3 d,发热12 h收入院。3 d前患儿手足出现皮疹,继之口内出现少许疱疹,经口服药治疗,无效;12 h前出现发热,体温38℃,因服药困难要求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8.8℃、脉搏101次/min、呼吸30次/min、体重10.5 k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精神较差;手、足、口内均有较多散在皮疹、疱疹;心、肺、腹部、四肢、神经系统均无异常。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既往体健;无传染病接触史。入院后行胸部X线、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C-反应蛋白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为手足口病Ⅰ期。心电监护血压、心率、氧饱和度。静脉应用热毒宁、利巴韦林、维生素C、水溶性维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渐好转。第3天,患儿体温基本正常。第5天,皮疹基本消退。第6天,治愈出院。办出院手续时家长发现患儿有发热,体温37.8℃,流少许清涕。查体:咽略红,无其他异常。考虑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氨咖黄敏、蒲地蓝口服液治疗。次日患儿体温上升至38.5℃,并伴恶心、纳差,复诊查体:心、肺、腹部、咽腔、肢体活动及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但伴有双上肢肢体抖动。重新入院,查脑脊液:清澈透明、滴速80滴/min,白细胞24×109/L。诊断为手足口病重症、病毒性脑炎。给予甘露醇、人血丙种球蛋白、脑苷肌肽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1周后治愈出院。

1.3 病例3 患儿男,1岁9个月。因皮疹7 d,伴发热3 d来诊。曾在当地医院按“皮炎”、手足口病轻症治疗均无效。1 d前患儿可疑惊跳1次转来我院。查体:体温38.8℃、脉搏120次/min、呼吸26次/min、体重12 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欠佳;双手、足、臀部及口腔内均有散在皮疹、疱疹。心、肺、腹部无异常;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患儿系第3胎3产,足月剖宫产,平时体健,生长发育正常;无传染病接触史。入院诊断: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给予阿糖腺苷、热毒宁、维生素C、核黄素针等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2 d后,皮疹基本消退,体温基本正常,精神、饮食及大小便均正常,欲出院。入院第3天,患儿突然出现寒战、口唇发绀、四肢冷凉,继之发热,体温升至39.7℃;心电监护下各项指标均正常,考虑为输液反应,给予异丙嗪、地塞米松、氨林巴比妥针等治疗后症状渐缓解,停药。约12 h后,患儿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5℃,经口服布洛芬后热退。考虑患儿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急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均正常。约19 h后重新出现上述症状,体温达39.9℃。急会诊,查体:咽略红、四肢冰凉、可疑颈抵抗,考虑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性大,查脑脊液:无色透明、滴速100滴/min,白细胞7×109/L。修正诊断:手足口病重症、病毒性脑炎。给予甘露醇、呋塞米、人血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脑苷肌肽、利巴韦林等治疗,1周后治愈出院。

2 讨论

本文3例患儿具有如下共同点。①皮疹典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明确。②经过相应抗病毒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后曾有明显好转,皮疹消退,患儿一般情况良好。③病情突然加重均出现在患病1周后。④主要表现为发热,惊跳、呕吐等不明显。⑤无明显呼吸节律改变,心率、血压均正常,血常规、血糖及其他辅助检查基本正常。⑥年龄均<2岁。⑦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但均有高颅压。⑧确诊后,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效果较好、恢复快,无神经系统后遗症。

手足口病是一种多病原引起的儿童肠道传染病,以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16型(CoxA16)多见。重症病例神经系统损害可出现在发热、皮疹2~3 d,一般在4~5 d内[1]。分析该类型患儿的可能原因如下。①感染的病原体不一样,或有病毒变异。因我院条件有限,不能行病原学检查,不能明确病毒是否变异。②病变感染的部位不同,多数报道将重症手足口病的表现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分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炎4种[2]。该类患儿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病变没有波及到脑干和脊髓。③3例患儿既往均体健,营养状况良好,无其他基础疾病,血脑屏障功能良好,发病缓慢。

综上,临床对明确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应注意密切观察,即使在恢复期,患儿皮疹消退、一般情况良好,也有可能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症状、体征不典型,同时存在其他疾病的可能诱因及表现,易致误诊误治。

[1] 黄敬孚. 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治[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1, 18(1): 11.

[2] 李志芳, 李玉芬, 刘金生, 等.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1, 18(1): 28.

1672-7185(2014)23-0057-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23.035

2014-08-03)

R725

A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疱疹脑炎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夏季警惕汗疱疹
PDCA 循环管理对降低冠心病监护病房心电监护误报率的效果研究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