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珍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某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分析
李海珍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2000份,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以β-内酰胺类最高,其中头孢菌素类占34.04%,青霉素类占28.74%,其次为氟喹诺酮类。联合一联用药64.2%,二联用药34.1%,三联用药1.8%;给药方式以注射给药为主;预防用药达64.4%,治疗用药为35.6%;不合理使用率为16.4%。结论 我院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抗菌药物临床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应用率居各类药物之首。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的使用,不仅导致病菌耐药性的增加,危害患者身体健康,还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得尤为重要[1]。本文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本院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和开展用药监测提供参考。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2000份。根据所选处方对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药物种类、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处方等情况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1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本次调查的2000份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达10多种,使用较多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菌类34.04%、青霉素类28.74%、喹诺酮类15.71%、大环内酯类10.12%、氨基糖苷类5.45%、克林霉素林可类3.41%。
2.2 抗菌药物使用方法:从统计结果看,注射给药1524份(76.2%),口服给药仅为394份(19.7%),外用给药82份(4.1%)。预防用药1390份,比例达64.4%,治疗用药610份,比例为35.6%;其中一联用药1284份,比例64.2%,二联用药680份,比例34.0%,三联用药36份,比例为1.8%。
2.3 不合理处方情况:此次调查的2000份抗菌处方中不合理处方327张,占总处方的16.4%。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类型排次分别为:药物选择不当96份,占29.3%,盲目联合用药62份,占19.04%,给药频次不合理61份,占18.8%,用药时间超量54份,占16.47%,溶酶选择不当21份,占6.21%,无指征用药18份,占5.65%,其他不合理用药15份,占4.53%。
青霉素类药物因其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等特点,多年来一直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但是由于青霉素类药物易致过敏性,治疗时需做皮试,也使它的使用率受到一定的影响,更偏向选择品种多、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药物少见、对酸和酶稳定的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过敏性性等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研发以来,已成为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该类药物无论从抗菌谱还是价格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因此在临床上被医师们所推崇。从此次调查结果也得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居前三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重症感染,或者是需长期治疗,或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方可联合使用。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盲目地联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2]。有报道称[3]随着药物联用的种类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也会随着增加。我院此次抽查的2000份门诊处方中一联用药64.2%、二联用药34.0%、三联用药1.8%。说明我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仍然存在。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轻症患者并能接受口服给药者,应优先选用口服给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顺序为口服使用>静脉滴注,国外(英国)二者的应用比例为72%∶10%,国内调查结果显示的应用比例为48%∶42%[5]。在此次调查中我院门诊注射给药76.2%,口服给药仅为19.7%,外用给药4.1%,注射给药比例远大于口服给药。注射给药是控制中重度感染最常用的给药方案,门诊患者一般病情以轻中度为多,且注射给药与口服用药相比,存在更多的不安全因素,特别由注射剂引起的大量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注射用药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反应的严重程度往往较口服药物或其他剂型大,且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也较口服药多,如静脉炎、血管栓塞等。所以笔者建议广大医师对于需要静脉用药者,采用近年来推行的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即在感染初期阶段经胃肠道外(主要是静脉途经)给予2~3 d抗菌药物治疗,待临床感染征象明显改善且基本稳定后(若胃肠道无不适),及时改为口服用药的疗法。一方面可防止病情迅速恶化,另一方面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减少ADR的发生率。
[1] 张丽辉,林俊平,王宋浩,等.门诊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6):683-684.
[2] 袁飞锋.抗菌药物滥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19(3):70-71.
[3] 陈晓丹.我院严重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300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7):21-23.
[4]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Z].卫医政发[2004]285号,2004.
[5] 张正浩,单爱莲.中国合格口服抗菌药物调查报告[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9):772-774.
R978.1
:B
:1671-8194(2014)31-01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