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生产中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及作用机制

2014-01-24 09:27:39李必会
浙江畜牧兽医 2014年1期
关键词:疱疹病毒角膜炎干扰素

李必会

(三门县畜牧兽医局,浙江三门317105)

近年来,畜牧生产中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虽然病毒的构造十分简单,但其个体微小,危害极大,在活细胞内即可复制增加,这就给养殖业中的病毒性疾病防治带来了许多困难。

1 病毒的感染途径

一般认为,病毒的感染途径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吸附。是指病毒对动物细胞的感染,这种感染主要发端于宿主细胞表面和病毒的蛋白外壳结合处,导致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第二阶段是侵入。即病毒一旦吸附到宿主细胞表面后就会把自身的核酸注入到宿主细胞内部。

第三阶段是复制。即当病毒把自身的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后,一般可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病毒自身携带的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的基因组,从而发展成溶源性病毒;另一种则是宿主的酶系统帮助侵入病毒的RNA 或DNA 进行表达与复制。

第四阶段是成熟。即病毒RNA 或DNA 在开始表达的同时,合成一些外源蛋白为病毒整合提供支持,同时包裹病毒中所携带的遗传物质,使其进一步成熟,发展为病毒颗粒。

第五阶段是释放。病毒在被感染的细胞中被释放出来,并驶入其他新细胞中,重复以上四个过程。最终形成五个过程的周而复始循环。

2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是增强宿主的抗病毒能力。

二是阻断宿主细胞与病毒蛋白外壳结合。

三是抑制病毒中蛋白生物的合成。

四是抑制病毒进行装配。

五是抑制病毒的核酸进行复制活动。

六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侵入。

3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3.1 干扰素 机体被病毒感染后出现的主要反应就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按其不同功能可分成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等。白细胞介素与干扰素是目前抗畜禽病毒疾病中比较重要的细胞因子,特别是干扰素,具有较强的活性,大约为10 个单位/mg 蛋白质。同时,干扰素无论对异种病毒还是同种病毒都有一定的效果,具有较广的抗病毒谱。而且,干扰素作用于动物体时基本上不产生毒性,也不会对动物造成伤害,所以可反复使用。此外,干扰素对动物还有抗肿瘤与免疫调节等相关作用,可以抑制某些因致瘤病毒所造成的细胞转化或变异。在养殖业中,经常被用于治疗仔猪的传染性胃肠炎、腹泻、猪瘟等疾病。应注意的是,干扰素只在动物感染病毒的早期进行使用,即动物体内的病毒尚未出现广泛扩散,疾病不是很严重的时候才能发挥效用,而且需反复使用才能生效。

3.2 阿昔洛韦 主要作用是对病毒DNA 的多聚酶进行干扰,使其减少或避免合成病毒DNA,进一步抑制病毒复制。同时,阿昔洛韦还可在DNA 多聚酶的作用下和DNA 链进行结合,从而终止DNA 链的继续延伸。该药物通常被用于马疱疹病毒所引发的角膜炎、结膜炎,以及猫、禽等动物所感染的疱疹病毒治疗。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和头孢拉定混合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3.3 焦磷酸类化合物 最常见的是磷甲酸钠,该药对病毒的抵抗主要通过以非竞争的方式使病毒在焦磷酸的结合部位对疱疹病毒的DNA 多聚酶进行抑制。该药多被用于防治狂犬病、牛乳房疾病、鸡马立克氏病,以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

3.4 葡萄胺2-dG 和2-脱氧-D-葡萄糖 主要作用是对细胞膜上已经成熟的病毒继续繁殖产生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牛传染鼻气管炎病毒所导致的犊牛角膜炎和兔子疱疹性角膜炎。

此外,还有脱利普霉素、利福平、嘌呤霉素、曲张链丝菌素、对氟苯丙氨酸等。这些药物的毒性都较大,且有副作用,所以使用时一定要控制好用量。

猜你喜欢
疱疹病毒角膜炎干扰素
如何区分角膜炎和结膜炎
荔枝草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研究
中成药(2018年4期)2018-04-26 07:13:03
溶瘤单纯疱疹病毒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癌症进展(2016年8期)2016-08-22 11:22:04
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哈尔滨医药(2015年6期)2015-12-01 03:58:19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野鸡冠花子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0例
自体血清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3:37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