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翀
2013年,国际经济处于缓慢复苏之中,国内经济结构经历深度调整。在此背景下,沈阳、南京、武汉、深圳、成都和西安六个国家区域中心城市(2010年2月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将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确定为沈阳、南京、武汉、深圳、成都和西安等六个城市。)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强化自身引领、辐射、集散等功能,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发展回顾
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地位进一步提升。受国内外需求不旺和宏观经济调控等因素的影响,2013年1-9月,六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整体放缓,但均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7.7%的增速水平,亦高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的表现。2013年1-9月,六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之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年提高近0.1个百分点,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在国内的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核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投资水平仍处于高位,增速出现回落。2013年1-9月,六个城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平均为3964亿元。从投资额占GDP的比重看,只有深圳低于20%,其他五市均在60%以上。可见2013年投资仍是上述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从区域投资增长态势看,在振兴中西部地区的大战略下,投资基本延续了“西快东慢”的格局。国内流动性偏紧、项目审批愈加严格、国家抑制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因素使六个城市的投资均受到一定影响,增速较2012年同期整体出现回落。其中,成都、沈阳的投资增速回落尤其明显,主要由于经历多年投资高速增长,为确保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沈阳和成都在2013年主动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并加快了投资结构的调整。
消费市场稳定增长,消费动力略有不足。2013年1-9月,六个城市消费品市场增长较为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平均达到12.7%,低于2012年同期的15.3%。消费市场增长的放缓表明六个城市的社会消费意愿和动力仍有不足。究其原因,除人口结构、消费水平等长期影响因素外,汽车、家电等领域的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也是导致2013年消费增速回落的影响因素。从数量上看,处于第二位的武汉与第一位的深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而紧随其后的成都、南京也正快速地赶上来。六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整体呈增长态势,表明其投资-消费结构正趋于优化。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商贸、物流等服务业成为发展热点。当前,六个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正由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演进。2013年,多个城市纷纷采取措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但发展重点各有差异,深圳、武汉强调发展金融、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西安、成都在科研技术服务、物流、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较快,南京、沈阳则侧重发展商品贸易、娱乐等领域。
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东部走出去,中西部引进来”特征明显。 2013年,深圳、南京、武汉“走出去”的步子迈得较大,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5%。其中,深圳市已将“走出去”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 1-10月,深圳对外投资大项目数量不断增多,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0.12%。随着西部大开发向纵深发展,成都、西安在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有着不俗表现。2013年,成都实际利用外资额在国内领先,并再次入选世界范围内的最佳外商投资城市,目前已吸引23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同年1-9月,西安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超过50%,为六个城市之首。
区域影响力通过多渠道获得提升。2013年,成都、南京、深圳、武汉加强了与周边城市在产业配套协作、资源能源共享、要素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其中,成都在区域资源能源共享等合作的基础上,于2013年与德阳签署了《成都德阳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和《关于共建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协议》,并在规划、工业经济、政府采购、交通、教育、金融等8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显著提升了对川东北地区的直接影响力。同年,南京加强了与区域周边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领域的协作,包括加快宁镇扬同城化建设以及与苏北、鲁南相连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线的建设,使得南京对苏北、鲁南、豫南地区的辐射也更加强劲。
对未来的展望
随着新一轮经济改革的启动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核心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带动力和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确定了2014年经济发展总基调,并在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城镇化质量提高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展望2014年六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趋势,以下几个方面将值得关注:
其一,GDP增速会进一步向合理区间回归,经济结构调整将成为年度主旋律。2014年全球经济将逐步回稳,中国宏观经济也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虽然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面临产业向外转移和投资-消费结构调整的考验,但GDP增长率仍将保持与2013年相近的水平,其中,3个中西部地区城市的GDP增速会略高于3个东部地区城市。
其二,将在新一轮改革中承担更多责任,并在制度创新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作为区域的经济核心和引擎,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将率先落实一系列经济改革举措,同时也将在区域经济体制创新方面充当改革先锋。
其三,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2013年中国宣布将在原有10个城市群的基础上再打造10个城市群,新增的城市群绝大多数地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这将为相关区域引入更多竞争。随着新增城市群内部加快抱团发展,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在产业配套、资源要素配置、交通网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发挥城市群的协同效应,进而保持并扩大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
其四,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文化等软实力的培育。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传统的劳动力、资本、土地、能源等要素优势已不再突出,科技实力、文化凝聚力、政治影响力等软实力是未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动力。2014年,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间对科技、人才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对软实力提升的重视程度也将进一步加深。
2013年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和行动
主要发展领域 2013年主要行动
政策规划
深圳 金融、互联网、地产、商贸 1.《深圳市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规定实施细则补充规定》
2. 《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
南京 商贸、金融、旅游 1.《2012年南京市服务业发展目标及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
2.《关于加快南京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成都 软件、物流、外贸 1.《2013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白皮书》
2.《成都市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行动方案(2013—
2017年)》
西安 软件、旅游、商贸、物流、 1.《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若意见》
2. 《西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0)
武汉 信息服务、金融、电子商务 为打造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发布了《武汉金融改革创新总体
方案》和《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年)》
沈阳 商贸、地产、酒店、餐饮、金融 1.《沈阳市2013年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作方案》
2.《沈阳市2013年加快推进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