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居民生活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2014-01-23 08:56李丽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4年10期
关键词:目标值宁波市主观

李丽

(宁波市统计局普查中心,浙江 宁波 315000)

宁波居民生活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李丽

(宁波市统计局普查中心,浙江 宁波 315000)

近年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逐渐成为政府、学者及民众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就业增收、社会保障、身心健康、文化教育、城乡环境和社会管理”等六大领域为基础,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宁波市居民生活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该体系为基础对宁波市居民生活品质展开实证研究,分析宁波市居民生活品质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生活品质;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研究发端于经济学,我国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研究有其重要的政策背景及研究意义:就国家层面而言,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就市级层面而言,2010年12月,宁波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首次提出“六个加快”战略。2011年7月,由宁波市发改委等单位牵头制定“六个加快”战略,其中《宁波市加快提升生活品质行动纲要(2011—2015)》位列其一。时至今日,开展宁波市居民生活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将对宁波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展开宏观且清晰的描述,并为今后相关工作的改进提供现实基础。

一、宁波市居民生活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框架

本文所提“生活品质”,与国内外学者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基本类似,从“客观—主观感受结合”综合评价。根据《宁波市加快提升生活品质行动纲要(2011—2015)》设定的八大具体目标为基准,结合宁波实际而设置。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评价方法设计

本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即通过统计调查得到各指标某年度实际值,参照对应的目标值进行同度量化处理,分别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指数,再通过加权平均处理得到生活品质六大领域指数和宁波市生活品质提升水平的综合指数。相关处理方法如下:

表1 宁波市提升生活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1.客观指标目标值确定。客观指标评估主要参考宁波市“十二五”规划、各专项“十二五”规划以及《行动纲要》等文件规定的2015年目标值。对于尚未设置目标值的,参照杭州、深圳等城市及地区的目标,并根据宁波市目前的发展速度预估、设定目标值。

2.主观指标的量化与目标值。主观指标实际值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设置五个选项对5个评价档次提出明确要求,每档指标满意度值采用等分的评价赋值办法计算(即选“满意”为100分,选“比较满意”为80分,选“一般”为60分,选“不太满意”为40分,选“不满意”为0分),最后通过对每一方面赋予一定的权重并对应相应的指标值进行同度量化。主观指标的目标值暂设定为85分。

3.权重的确定。权重确定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种。本课题考虑到生活品质内涵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分主客观两方面,采取主观、客观两方面平均赋权,且主客观内部各指标平均赋权的方式设定每个指标的权重。

4.指标同度量化和综合指数计算

(1)指标同度量化。对本次跟踪评估采用的单项指标采用广义指数法进行同度量化(满分为100分)。主要思路是先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目标值,然后计算各指标值与目标值之比。计算方法为:

其中:Xki为 指标实际值,Xmi为 指标目标值。当Zi=100时为实现目标值;当Zi>100时为超过目标值,实际测算中以100计。

(2)综合指数计算。在指标同度量化基础上,既可计算生活品质综合指数Z,公式为:

(其中λi为zi的权重)

二、宁波市居民生活品质概况

(一)生活品质总体状态良好

随着宁波市持续贯彻落实“六个加快”战略,全力推进“十二五”规划建设,近年来市居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受惠颇丰。经测算,2012年宁波市居民生活品质评价综合指数为85.96分,总体状况良好。其中,客观综合指数得分为90.45分,主观满意度综合指数得分为81.46分。

(二)六大领域均衡中略显差距

1.六大领域相对均衡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六大民生领域综合指数均在80分以上,生活品质各领域发展水平总体均衡。

图1 居民生活品质六大领域综合评价图(单位:分)

2.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成效凸显。六大领域中,社会保障综合指数高达90.07,高居榜首。究其原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三项指标的提前完成拉高了“社会保障”综合得分。惠民措施的有力执行,赢得了居民对该领域的充分肯定。调查显示,宁波市居民对社会保障满意度达75.54分,同样位居榜首。

紧随其后的社会管理领域,因较高的客观指标实现程度同样推高了社会管理的评价。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治安、食品安全及安全事故等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多方努力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宁波市刑事案件立案数由2012年68894件下降到2013年66221件,离2015年目标值仅一步之遥。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011年已达0.10%,超过2015年目标值。食品卫生检测合格率实现度已达99.0%,接近目标值。

3.就业增收及文化教育相对薄弱。尽管近年来宁波市政府在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但相较于其他领域,就业增收认可度仍然偏低,主观满意度综合得分仅为74.56分,与主观满意度综合指数得分81.46分之间存在6.90分的差距。

宁波市2012年居民收入满意度仅为59.40分,处于相对低位。与此相对应的,2012年宁波市居民消费率仅为18.6%,与2015年目标值相差6.1个百分点,且该指标已成为“十二五”中期评价中提出的较难完成的五大指标之一1注:“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指出,全市生产总值(GDP)、自营进出口总额、工业增加值、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和居民消费率为5个预测完成困难的指标。。

文化教育历来受政府及全社会关注及重视,历经多年发展,宁波市在相关方面已取得不错成效。但是,2012年宁波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16%,离7%的目标值尚存一定差距。这一比重的偏低严重拉低了文化教育领域客观综合指数,也最终拉低了文化教育的综合得分排名。

4.身心健康和城乡环境平稳发展。近年来,宁波市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硬件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诸如人均期望寿命、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及总床位数等指标均接近目标值,预计将如期实现。此外,医疗卫生满意度得分69.24分,处于中游水平。

环境问题,近年来逐渐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采取相应的治理已初见成效。数据显示,2012年宁波市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天数和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已达到“十二五”目标值,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城镇污水处理率则基本接近目标值,都将如期完成。

(三)客观实现度与主观满意度差距显著

近年来宁波市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加大投入,进入“十二五”之后力度更加空前,至2013年“十二五”规划中期已取得骄人成绩。据估算,39个主要指标中完成较好或基本完成的为33个,占总数的84.6%。 其中,提前完成的6项指标基本与百姓密切相关,其中就包括人均期望寿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等反映居民生活品质的指标。

但客观上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必须正视居住在这座城市的居民对其生活状态与品质的主观感受,因为客观条件的改善只有内化为内心感受的满足,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活品质的提升。

然而,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宁波市居民对生活品质的主观评价明显低于客观指标的实现度。如下表所示,六大领域平均客观综合指数达90.45分,实现度总体较高。然而主观评价却明显偏低,主客观之间实现度平均分值差达8.99分。其中,差距较大的分别为城乡环境、社会管理和就业增收,分值分别相差17.92分、14.97分和12.69分。

表2 居民生活品质评价主客观综合指数比较表

由此可见,正如以往类似GDP、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统计数据提升与居民主观感受间不成正比相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暴露出类似问题。政府部门如何在提高客观指标统计数据的同时,提升居民的认可度值得深思。

三、宁波市居民生活品质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满意度偏低且地区差距明显

尽管宁波市居民人均收入2012年已达32074元 ,预计将如期实现2015年41056元的目标值,但城乡居民对收入状况的满意度仍维持在相对低位,全市平均综合满意度为59.40分,位居末尾。

此外,各县(市)区收入满意度差距明显。满意度最低的北仑区得分仅为48.15分,与最高的江东区相差17.7分。因此,提升和改善百姓收入水平已成当务之急,其中又以提高工资待遇及缩小分配差距最为迫切。

(二)居民消费率落后于全国平均

作为衡量宁波市就业增收领域发展水平重要指标之一的居民消费率,2012年与2015年目标值相差6.1个百分点,该指标是“十二五”中期评价中较难完成的五大指标之一,也是衡量民生改善成果唯一一个实现难度较大的指标。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居民消费率为70.1%,印度为54.7%,中国为35.3%,而2012年宁波市仅为18.6%,远低于全国及世界平均水平。

(三)文化领域薄弱环节有待加强

宁波市文化发展整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文化短腿现象。同时,文化产品的供给与城乡居民需求仍存在差距,日常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单一,城乡、区域、不同群体之间文化发展仍不均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四)生态环境约束日趋明显

近年来,由于宁波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环境质量状况仍然严峻,存在平原河网水质以轻度污染为主,饮用水源地水华风险较高,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局部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缓慢,酸雨污染程度较重等问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五)社会管理服务压力加大

近年来,宁波市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虽不断提升,群众所得实惠日益增加,但分配仍然不均,优质资源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住房保障、交通出行、就医就学及养老服务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难题亟待破解。从社会管理角度而言,社会主体、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明显,博客、微信等新兴媒体舆论影响力显著增强,对政府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对策建议

(一)增收减负并举提升居民消费

首先,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幅提高消费倾向高的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其次,建立高水平、高层次、高保障力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市民敢于消费;最后,有力调控物价、房价等涉及百姓日常生活的项目,减税降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二)多视角发展文化产业

首先,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以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文化领域改革创新;其次,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力度。各级政府、社会力量、民间力量多元投入,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最后,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充分利用长三角中心区域优势条件,创新流动模式,吸引更多高级人才流入。

(三)多管齐下治理环境难题

首先,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整治,切实减少灰霾天气;其次,推行集约高效的生产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化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最后,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组织实施化工、造纸等八大行业污染整治提升方案。

(四)全方位提升社会管理

构建涵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加大政府主导力度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深化生活品质推进工作的范围、深度的同时,积极调动发挥人民群众、社会组织的力量,持续营造提升发展氛围,进一步提高公众和社会力量在生活品质提升工作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打造多方参与、合力推进、多途径提升、全方位发展的多元发展机制和格局。

10.3969/j.issn.1674-8905.2014.10.010

王家宁)

猜你喜欢
目标值宁波市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ML的迭代学习过程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不同危险程度患者的降脂目标值——欧洲《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江苏发布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