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汉
下颌磨牙分根术后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李铭汉
目的分析下颌磨牙分根术后牙根吸收状况。方法回顾分析60颗分根术后下颌磨牙的120个根单位1、3、6、12、18、24、36、48个月的平行定位投照根尖周片影像资料和相关临床资料,研究牙根弯曲度和吸收程度。结果通过改良的Schneider法测量的根管弯曲度:<5°, 69/120;5~20°, 40/120;>20°, 11/120。运用姜若萍改良的分级标准评判牙根吸收程度(第48个月):0度, 69/120;1度, 26/120;2度, 18/120;3度, 7/120。至48个月, 出现根管治疗后疾病(PTED)共有5颗牙齿(5/60),涉及9个牙根(9/120), 其中6个牙根(6/9)为重度弯曲。结论分根术治疗后6~18个月牙根吸收比较活跃(χ2=258.54, P<0.005), 牙根吸收与根管弯曲程度呈正相关(r=0.9991);重度牙根弯曲或许不是下颌磨牙分根术的适应证。
下颌磨牙分根术;平行定位投照根尖周片;牙根吸收程度;牙根弯曲度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所有符合适应证经有效根充(必要时附加根管桩固位)和银汞合金充填髓室、观察1周无明显根尖不适, 再翻瓣、分根、处理根分叉不良组织、修整独立根桩、联合塑料临时冠2周无明显异常之后两独立根行铸钢联合全冠永久修复的下颌磨牙分根术保存治疗的54例患者(男33颗, 女38颗, 年龄29~69岁)60颗牙齿(第一磨牙47颗, 第二磨牙13颗)的120个根单位的X线影像资料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1.2设计方法 本研究使用Planmeca Intra牙片机, 借鉴张万林等[1]的平行定位投照根尖周片研究装置设计方法, 使每次摄片保持X线球管、目标牙及X线胶片位置关系恒定, 分别在根管治疗前、铸冠治疗后(1、3、6、12、18、24、36、48个月)X线投照, 所有影像数据均备份保存在机带硬盘中。采用改良的Schneider法测量治疗前牙根根管弯曲度:根管基本无弯曲(<5°)、根管中度弯曲(5~20°)、根管严重弯曲(>20°)。
1.3评判标准采用姜若萍等[2]的改良分级标准评判牙根吸收程度:0度为无可见的牙根吸收;1度为轻度的牙根吸收,即根尖变圆钝模糊或有毛边;2度为中度的牙根吸收, 即锥形轮廓消失, 根尖部可见窄的锯齿线, 吸收不超过1/4根长;3度为重度的牙根吸收, 即根尖部消失, 末端变平, 可见明显宽的锯齿线, 吸收超过1/4根长。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牙根具体吸收情况如下, 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至第1、3、6、12、18、24、36、48个月牙根吸收程度分别是:0度, 10/120、114/116、110/119、97/120、83/117、82/120、69/115、69/120;1度, 0/120、2/116、6/119、14/120、19/117、22/120、24/115、26/120;2度, 0/120、0/116、2/119、6/120、11/117、12/120、16/115、18/120;3度, 0/120、0/116、1/119、3/120、4/117、4/120、6/115、7/120;其中第6、 12、18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至第48个月, 0、1、2、3度牙根吸收程度与根管弯曲度之间对应关系如下:<5°, 65/69、3/69、1/69、0/69;5~20°, 4/40、22/40、13/40、1/40;>20°, 0/11、1/11、4/11、6/11;三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至第48个月, 出现PTED共有5颗牙齿(5/60),涉及9个牙根(9/120), 其中6个牙根(6/9)为重度弯曲。
分根术是保存严重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磨牙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 适用于下颌磨牙III°和IV°根分叉病变, 且不能消除局部病变的牙周袋, 两个单根牙周围有充分支持骨, 牙齿无明显松动的情况, 通过术前有效的根管治疗、术中仔细刮除根分叉病变组织以及术后合理修复单侧牙冠, 一般都能获得成功, 但牙根吸收是其产生根管治疗后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3]。平行定位投照根尖周片能将X线球管、目标牙和胶片的位置关系保持恒定, 从而准确反映牙根长度, 并有较精确的重复对照性。它具有放射剂量小, 影像变形小, 重叠误差小的特点, 能给牙根吸收的临床判断提供较好依据[4]。
本研究表明, 根管弯曲越明显, 则分根后牙根外吸收越多;而6、12、18个月之间牙根吸收数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牙根吸收比较活跃。这与曾祥龙[5]的研究结论一致, 牙根吸收与牙根形态密切相关, 不正常的形态更易引起吸收, 治疗前6个月有明显牙根炎症者在治疗以后更易引起吸收, 并且对牙齿施加压低力会加速吸收;也与最新的牙体牙髓病学教科书的观点相符, 根管治疗后追踪观察时间是影响PTED诊断的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根管治疗后半年开始, 以后每隔1年进行临床和X线片检查, 若有症状或根尖透射影范围扩大即可确认[6]。本研究出现PTED共有5颗牙齿(5/60, 8.3%), 涉及9个牙根(9/120, 7.5%), 其中6个牙根(6/9, 66.7%)为重度弯曲, 因此重度牙根弯曲或许不是下颌磨牙分根术的适应证。
[1] 张万林, 张刚, 马绪臣.根尖片平行投照定位装置的研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7, 32(4):205-207.
[2] 姜若萍, 张丁, 傅民魁.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口腔正畸学杂志, 2001, 8(3):108-110.
[3] 潘亚萍, 王宏岩.根分叉病变诊断和治疗.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4(2):199-203.
[4] Leach HA, Ireland AJ, Whaites EJ.Radiographic diagnosis of root resorption in relation to orthodontics.Br Dent J, 2001, 190(1):16-22.
[5] 曾祥龙.现代正畸学诊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141-143.
[6]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48.
2014-06-16]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