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鸥
术后应用氟马西尼对异氟烷麻醉后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刘海鸥
目的探讨术后应用氟马西尼对异氟烷麻醉后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异氟烷全身麻醉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慰剂组)34例和观察组(氟马西尼组)38例, 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苏醒及认知功能的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拔管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1.23±2.84)min,轻度唤醒时间:(14.65±3.02)min, 术后5 h时MMSE评分:(2.94±3.22)分。对照组拔管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3.12±3.54)min, 轻度唤醒时间:(16.98±2.87)min, 术后5 h时MMSE评分:(24.42±3.8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烷麻醉术后应用氟马西尼, 对于苏醒和认知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氟马西尼;异氟烷;苏醒;认知功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吸入麻醉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以氟烷起效最快, 异氟烷较为安全, 但是吸入麻醉会出现苏醒延迟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 不利于患者康复出院, 有研究表明, 氟马西尼有助于吸入异氟烷全身麻醉后的催醒[1]。本文中作者选取38例异氟烷麻醉患者, 术后应用氟马西尼,探讨对苏醒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于本院予异氟烷全身麻醉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慰剂组)34例和观察组(氟马西尼组)38例。对照组患者中, 年龄33~65岁, 平均年龄(52.6±7.8)岁, 男20例,女14例。观察组患者中, 年龄31~64岁, 平均年龄(51.8±7.4)岁, 男23例, 女15例。排除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 精神异常者, 麻醉药过敏者, 智力低下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予心电、血压、血氧等监护和静脉通路, 麻醉诱导均采用1~2 mg/kg丙泊酚、2 μg/kg芬太尼、0.05 mg/kg咪达唑仑、2 mg/kg琥珀酰胆碱。麻醉后给予机械通气, 维持PetCO2在30~40 mm Hg (1 mm Hg=0.1333 kPa),术中吸入异氟烷1~2 MAC, 然后以0.8~1.3 MAC为维持剂量, 术中酌情追加2 μg/kg芬太尼。术毕降低异氟烷浓度为0.4 MAC, 待四个成串刺激, 出现2个以上肌颤反应后, 停用异氟烷。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推注0.3 mg氟马西尼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
1.3评价标准 观察术后两组患者苏醒(拔管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轻度唤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情况。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来进行评价, 总分30分, 包括:定向力10分, 语言能力9分, 计算力和注意力5分, 记忆力3分,回忆能力3分。分数越高, 表示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越好[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拔管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1.23±2.84)min, 轻度唤醒时间:(14.65±3.02)min, 术后5 h时MMSE评分:(2.94±3.22)分。对照组拔管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3.12± 3.54)min, 轻度唤醒时间:(16.98±2.87)min, 术后5 h时MMSE评分:(24.42±3.8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异氟烷常用于临床外科手术麻醉中, 其具有良好的诱导、肌松、循环稳定的作用, 但易出现苏醒延迟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中枢神经抑制是由BDZ与GABA(抑制性神经传达物质)相结合, 从而产生抑制性后电位, 氟马西尼属苯二氮类(BDZ)拮抗剂, 对BDZ有拮抗的作用, 通过关闭氯离子通道而达到去极化, 抑制性后电位发生接触, 进而达到催醒作用[3]。本文可以看出, 异氟烷麻醉术后应用氟马西尼, 对于苏醒和认知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1] 周慧轩, 徐海虹, 杨龙, 等.NCS-382对异氟烷催眠镇痛作用的影响.上海医学, 2010, 33(4):319-321.
[2] 徐树莲.氟马西尼改善丙泊酚麻醉后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17):88-89.
[3] 张振华.氟马西尼对异氟烷麻醉后苏醒的影响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13):222-223.
2014-07-14]
111000 辽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