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党寿光刘 娟祝 进涂美艳
四川猕猴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文/党寿光1刘 娟1祝 进1涂美艳2
【导读】 近30年来,四川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猕猴桃产业,初步形成了龙门山脉猕猴桃优势产业带。如能切实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品种单一、苗木繁育滞后、栽培和贮藏技术水平低以及品牌创建不力等问题,四川猕猴桃产业有望实现健康持续高效发展。
四川是我国猕猴桃原产地之一,也是人工栽培猕猴桃最早的省份,从上世纪80年度初开始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2010年四川省提出,以每年增加5万亩(0.33万hm2)的速度,在龙门山脉发展以红肉猕猴桃为重点的100万亩(6.67 万hm2)猕猴桃产业带。猕猴桃已成为四川省重要的特色水果,在推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及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四川全省现有猕猴桃栽培面积60万亩(4万hm2),年产量23万t。其中,以“红阳”为代表的红肉型猕猴桃约51万亩(3.4万hm2),以 “海沃特”为代表的绿肉品种5万亩(0.33 万hm2),以 “金艳”为代表的黄肉品种4万亩(0.27万hm2)。经过多年的培育,全省已建成苍溪、都江堰和蒲江三大猕猴桃主产区,辐射带动昭化、江油、绵竹、什邡、雨城、沐川及川南的兴文等盆周山区。此外,汶川、雅安地震灾区适宜种植猕猴桃的县(区)也在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龙门山脉猕猴桃优势产业带。
四川生产的“红肉”猕猴桃,由于含糖量高、口感好、品质特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远销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欧盟的德国、英国、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功打入欧洲家乐福、沃尔玛和麦德龙等大型超市。目前全省有9家规模以上企业从事猕猴桃产业,其中,“伊顿农业”和“三甲科技”等企业集基地建设、气调冷藏、商品化处理和销售贸易于一体。全省猕猴桃冷藏能力已达10万t,建有现代化果实商品化处理生产线5条,简易处理线8条。各产区先后成立了猕猴桃农村专业合作社230余家,对产业发展的提升、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增强。近年一些企业不断扩展产业链条,猕猴桃精深加工开始起步,产品相继问市。目前全省有4家企业从事猕猴桃深加工,其中苍溪县猕猴桃饮料厂生产的猕猴桃汁、猕猴桃酱、猕猴桃酒和猕猴桃
醋等5个系列20余个产品已销往国内各个大中城市,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
自然条件优越。龙门山脉及盆周山区,年平均气温14~16.9℃,极端高温33~39℃,极端低温-4.6℃,≥10℃年有效积温4 500~5 300℃,年日照1 000~1 500小时,年均降水量1 000~1 200 mm,海拔400~1 300 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无任何工业“三废”污染,是生产优质猕猴桃产品的最佳区域。
品种资源丰富。20世纪80年代,四川先后选育出了绿肉猕猴桃品种川猕1号、2号、3号、4号和新观2号、九龙1号等;进入21世纪,又选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猕猴桃第三代产品,如“红阳”“红华”“红美”以及2013年刚育成的 “红什1号”“红什2号”等红肉猕猴桃新品种;另外,近年还引进黄肉猕猴桃新品种 “金艳"。目前红肉品种“红阳”、黄肉品种“金艳”和绿肉品种“海沃特”构成了四川猕猴桃三大主栽品种。近年四川省还利用丰富的野生猕猴桃资源,建立了猕猴桃基因库,收集并活体保存了猕猴桃品种资源50个,种类资源40个,基因资源达1.5万余份,后备品种达70余个,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猕猴桃种质资源保存和育种基地。
科技力量雄厚。经30年的发展,全省已建立了一支从事猕猴桃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的专业技术队伍,形成了猕猴桃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保鲜贮运、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体系,有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和四川农业大学等专门从事猕猴桃科研与教学的部门,并与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等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为全省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雄厚的技术支撑。
果品质量优良。四川猕猴桃以果形美观、质优、味美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中,“红阳”猕猴桃果肉红艳,风味浓郁,极甜,每100 g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9 g,维生素C含量高达135 mg,营养丰富;“金艳”猕猴桃,果实外形美观,金黄色的果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细嫩多汁;“海沃特”品种果肉绿色,酸甜适口,耐贮运。三大主栽品种多次在全国猕猴桃质量评比中获奖。苍溪、都江堰和蒲江等产区标准果园生产的猕猴桃鲜果,都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出口果品基地认定、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欧盟的EUREP GAP认证、CHINA GAP认证以及HACCP认证。
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意大利、新西兰等全球猕猴桃生产、出口大国受劳动力成本上涨和病害严重等因素影响,产业呈现下滑趋势,为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猕猴桃生产大国。据统计,2011年我国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65万亩(11万hm2),产量110 万t,分别占全国水果生产面积和产量的0.95% 和0.85%。猕猴桃被誉为20世纪新兴水果,在国际水果市场上所占份额为0.2%,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分析,国际市场每年对猕猴桃的需求量在400万t左右,仅德国每年进口量就达12万t,西班牙年消费量超过10万t。目前全球猕猴桃年产量仅170 万t,缺口达230万t左右。南半球的新西兰、智利虽然是猕猴桃出口大国,但果实成熟期与我国互补,因此在国际销售市场上与我国并不形成竞争。目前我国年人均消费猕猴桃仅0.84 kg,四川为2.6 kg,而新西兰年人均猕猴桃消费量达5.1 kg。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猕猴桃销售市场将不断扩大。
通过多年的发展,四川猕猴桃产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产业特色明显,但也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品种结构过于单一,如部分产区 “红阳”品种种植比例达85%,甚至高达95%。二是苗木繁育跟不上产业发展速度,缺乏专业的育苗基地。三是栽培管理技术普及不到位,特别是新种植区存在栽培管理技术不规范、单位面积产量低等现象。四是冷链运输缺失,果
品上市期短。五是果实商品化处理水平低,品牌影响力不大。因此,推进四川猕猴桃产业发展眼下还有许多工作要加强。
一是优化品种结构。根据海拔等自然条件,合理规划红肉、黄肉和绿肉猕猴桃品种结构。海拔300~800 m区域种植“红阳”“红什”等红肉型品种;海拔800~1 200 m区域种植“金艳”等黄肉型品种和“海沃特”等绿肉品种;海拔1 200 m以上区域栽培“宝贝星”等软枣猕猴桃,争取在几年内将红肉、黄肉、绿肉品种种植比例由目前的8∶1∶2调整到6∶3∶2。
二是完善良繁体系。建立省级猕猴桃良种繁育场,以品种引进、观察、脱毒种质资源保存为重点;计划在重点产区,分区域建立雨城、都江堰、蒲江、绵竹和苍溪等几个县级猕猴桃良种繁育场,统一规划布局繁育猕猴桃优新品种,负责全省区域性无病毒猕猴桃苗木和接穗的繁育,全面推广猕猴桃无病毒容器苗木。杜绝苗木繁育上的无序生产,为猕猴桃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成片规模开发。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抓手,重点打造龙门山脉100万亩(6.67 万hm2)优质猕猴桃产业带。在猕猴桃最适生态和最优生产区域内,统一规划,集中力量,整合项目、资金,成片成带地规模开发,建设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的连片猕猴桃产业化生产基地。
四是提升产业水平。加强科技创新与开发,充分利用四川丰富的野生猕猴桃资源,建立猕猴桃基因库,重点开展猕猴桃新品种选育以及高效种植新技术研究、新模式探索、新工艺研制,组装配套果园开发、标准化生产和采后处理等技术。加大技术推广与应用,重点推广猕猴桃无病毒容器苗种植、搭架高厢起垄栽植技术、果园综合利用技术、保鲜贮运技术和精深加工技术。开展业务干部和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对果农开展新品种、实用新技术培训,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农资,加速成果转化,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挖掘生产潜能,提升产出水平和效益。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重点产区要加强县、乡果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一定的规模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宣传督导,强化标准意识,把规范化标准落实到产销各环节,全面提升四川猕猴桃市场竞争力。
五是创新发展机制。积极探索猕猴桃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民进行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及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和健全产业化经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风险基金、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产、供、销、加一体化。加强对龙头企业、业主及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培育,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生产示范、科技推广、市场开拓、品牌创建、产业带动等方面的作用,尽快形成一大批产业链长、技术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协会及专业大户。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其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是健全物流体系。在猕猴桃产地或集散地有计划、分批建设一批与基地相衔接的骨干专业批发市场、低温气调保鲜库和万吨级物流中心,加强果品分级分类、贮运、保鲜、包装和信息服务等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形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
七是打造区域品牌。大力推进名牌猕猴桃产品创建工作,全力打造“龙门山”区域性猕猴桃品牌,树立品牌形象,发挥品牌效应,以品牌占领市场,向市场要效益。加大对现有名牌产品的保护和支持力度,由政府出资搭台,举办猕猴桃名优产品展销、评比和推介活动,宣传产品,开拓市场。
作者单位:1.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成都610041);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特约编辑:艾 华
党寿光(1957-),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果树技术推广工作。
201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