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2014-01-23 06:20王田利
中国果业信息 2014年9期
关键词:瓜农效益西瓜

文/王田利

特约编辑:艾 华

【导读】 今天,当西瓜由曾经品种单一的、夏季时令果品,转变为品种繁多、周年供应时,瓜农总免不了担心销路,而消费者往往要感叹现在的西瓜似乎没有了往日的甜。原因何在?是品种使然,还是气候变化,抑或是肥水失当?读了本文,你也许能豁然。

西瓜是我国农村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正常年份种植面积约为200万hm2。西瓜产业的发展对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总结西瓜产业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就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一、产业现状

一是栽培多样化。随着塑料大棚等材料的应用,西瓜种植模式日趋多样化,从露地种植到地膜覆盖、小拱棚促成栽培、多层覆盖栽培、暖棚栽培,再到温室栽培、促进早熟栽培以及秋延后栽培等,西瓜的供市时间随之延长,市场上常年可见西瓜销售。西瓜保护地栽培由于效益好,目前已成为我国西瓜栽培的主要方式。如河北省清苑县年种植西瓜0.75万hm2,其中,温室、大棚和中小拱棚种植面积共0.67万hm2;河北省新乐市年种植西瓜0.39万hm2,全部采用大棚、中小棚种植;北京市大兴区年种植西瓜0.6万hm2,其中,温室栽培面积超过0.27万hm2;北京市顺义区年种植西瓜0.23万hm2,全部采用大棚种植。

二是种植集约化。虽然我国西瓜种植以单家独户的农户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但每个产区的种植是相对集中的。如一个乡或一个县多注重规模发展,种植面积一般在数万数十万亩。种植的集约化,既有利于良种利用和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效益,同时也可以通过大基地对应大市场,提高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促进西瓜有序流通,减少“卖难”现象。

三是管理简便化。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人们对西瓜的生长习性认识加深,面对日益紧缺的劳动力资源和日渐上涨的劳动力工资,各地在不断地探索西瓜栽培简化管理措施,以降低生产成本。比如,生产中管理比较费工的枝蔓管理,甘肃省静宁县瓜农就创新性地应用了树枝固蔓措施,大幅减少了瓜园用工量,效益显著。

四是供给周年化。我国西瓜传统供给季节较短,就一个产区而言,西瓜供应季节为1个月左右,最多不超过2个月。由于种植模式的多样化及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贮藏业的完善,西瓜的供应期有效延长,目前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可周年吃到新鲜西瓜。

五是销售市场扩大。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西瓜多靠人力推车运输,流通半径有限,多以就地销售为主;到八九十年代,随着农用三轮车的普及,西瓜流通半径明显扩大,西瓜销售半径能超过100 km,销售范围以县域内为主;到本世纪初,随着物流业的兴起和保护地种植等技术的推广,西瓜流通范围进一步拓展,其销售半径已突破了1 000 km,基本上实现了全国物流销售。

六是特色化生产异军突起。以早熟为主的礼品西瓜、用模具生产的异形西瓜、表面印字的西瓜、有机西瓜、观赏型的指形西瓜、食用方便的无籽西瓜、黄肉西瓜以及单瓜重超过100 kg的超大型西瓜等特色西瓜,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问世的无籽西瓜,由于适应性、商品性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突出,在全国迅速推广,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栽培无籽西瓜,常年种植面积超过33.33万hm2,约占我国西瓜种植总面积的1/6。无籽西瓜面积最大的几个省(区、市)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5省,而广西、海南的无籽西瓜生产已经占当地西瓜生产总面积的70%以上。桂、粤两省区是我国冬春季西瓜生产供应的主要产区,其单位面积的产值和效益是全国最高的。此外,功能性西瓜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比如,通过导入硒、锌等微量元素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产富硒、富锌、富SOD等功能成分的西瓜,丰富了西瓜市场的供给类型。

七是栽培技术配套。近十几年我国西瓜生产完成了由露地栽培向保护地栽培的过渡。随着栽培方式的转变,栽培技术措施的研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保护地栽培品种的选择到嫁接育苗、工厂化供苗、穴盘基质育苗,再到多层覆盖、微滴灌新型设施栽培等,技术体系日益完善。同时,随着西瓜安全生产观念深入人心,田间管理及农用物资的使用日益规范,有效地提高了西瓜质量及食用安全品质。

八是异地种植的双赢。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许多西瓜种植能手纷纷走出家门,利用技术特长,到外地创建西瓜种植基地,将外地的资源优势与自身的技术优势进行优化组合,涌现出了许多共同致富的典型。如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瓜农分别到海南、广东、广西、江苏、云南及缅甸等地,建立多个大棚西瓜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67万hm2以上。又如,甘肃静宁瓜农纷纷走西口,到新疆种西瓜。这种方式既繁荣了当地经济,又增加了瓜农收入,实现了双赢。

九是小型西瓜市场份额增加。长期以来,我国中型西瓜是市场供给的主要类型。随着保护地西瓜的快速发展,小型西瓜产量增加,小型西瓜已成为瓜类市场销售的主要类型之一,改变了以往中型西瓜一统天下的销售局面。

十是种植模式多种多样。各地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不断探索西瓜间作、套种试验,形成了许多模式。如河北省石家庄新乐市保护地采用吊蔓栽培,上瓜下菜立体种植模式;河南省通许县的“小麦—西瓜—棉花”“春马铃薯—无籽西瓜—秋菜花”和“小麦—西瓜—棉花或辣椒、玉米”或“小麦—无籽西瓜—秋菜花”等模式;甘肃省静宁县的“西瓜—果树”“西瓜—辣椒—大白菜”与“西瓜—大蒜”等模式。各地轮作、套种方式各异,但都较为成功,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二、存在问题

一是西瓜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我国西瓜生产在一定区域内相对集中,但是种植的分散性和销售的集中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在生产和销售之间缺少必要的桥梁,多靠西瓜经纪人联络,这势必会造成种植者、经纪人、销售者各方争利。许多地方虽然成立了西瓜产销协会,但大都是有名无实的门面或摆设,真正发挥作用的协会很少,这很不利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西瓜生产规模波动性较大。首先,西瓜种植简单易学,种植效益好时,大家盲目跟风,导致来年种植面积膨胀,容易出现供大于需,销售价格下滑,种植效益下降;面对效益下降,部分种植者开始退出,从而使西瓜种植面积减少,又会引发西瓜价格反弹,促进西瓜生产效益的提高。这样的结果就是西瓜生产易呈现波动性发展态势。其次,在夏季气温高,晴朗天气持续时间长的年份,西瓜大多比较好销,有利西瓜销售价格及种植效益的提升;而夏季多阴雨天气时,气温偏低,则易造成西瓜滞销,不利西瓜销售价格及种植效益的提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西瓜种植及经营效益。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社会购买力强,市场上销售的西瓜多高价畅销;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社会购买力有限,西瓜销售价格和生产效益很难提高。

三是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种植管理水平及经营效益差别较大。受投资能力、种植水平,经营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各地西瓜产业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山东、陕西等省大面积普及保护地栽培措施,棚栽西瓜每667 m2收入高的可达2万~3万元;而有的地区露地种植的西瓜,每667 m2收入仅 500~600元。

四是产能低下。西瓜为高产作物,在肥水投入充足、枝蔓管理得当的情况下,每667 m2产量多数能超过5 000 kg。但是,由于经济投入、管理水平的不同,许多西瓜产地的产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表现为每667 m2平均产量不足1 500 kg,产业整体呈现低效运行状态。特别是西瓜基地县种植年限较长,西瓜连作年限长,重茬现象严重的,西瓜产量难以提高,产能也难以正常发挥,已成为西瓜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导致西瓜单产较低的主要原因,有的是缺肥少水,致使西瓜生长没有保障;有的是整枝不合理,或采用单蔓整枝,或将多余枝蔓全部掐除,使营养器官生长受限,影响产量;有的是施肥不当或气候不利,植株不能在第二雌花节位着生瓜,在此之前或之后,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五是果实风味淡,品质不高。由于忽视农家肥,大量施用化肥,土地越种越瘠薄。特别是氮肥施用量偏高,西瓜大多风味较淡,品质不高,影响西瓜的销售。

三、对策建议

一是合理区划,积极引导,计划种植。我国西瓜种植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已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产区。同时,各优势产区也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种植模式,但也可能因此而出现观念僵化、技术守旧,进而不利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各地应当立足本地实际,合理进行种植区划,更新种植观念和推广新技术;合理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的种植比例,力争在区域内做到产品供给的周年化,延长采收上市时期;避免西瓜的大搬运,减少财力、人力的不必要消费。

二是要积极探索西瓜销售新模式。一方面,要加快产地西瓜批发市场建设步伐,为西瓜销售提供有序平台。目前山东、陕西、河南等地大型西瓜交易市场是较为规范的,应大力推广普及。还可以借鉴日本拍卖式的销售方式,瓜农生产出西瓜后,按标准进行分级包装,交给批发市场,由市场按质量进行拍卖,这一方式在我国部分地区已有一定的应用。如在甘肃省静宁县,每到西瓜成熟季节,便有商家提供场地和大型磅秤,形成西瓜交易场所,买卖双方在场内验货、谈价、交易。这种交易省工,相比地头交易前进了一大步,既方便了交易,又规范了交易程序,避免了交易中各种矛盾纠纷的发生。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利用电子交易平台,实行网上交易,提高交易效率。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有能力的瓜农进入流通领域,以销促产,促进效益的提升。如安徽省砀山县拥有西瓜经纪人6800多人,通过经纪人与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的120多个超市签订了农超对接协议,不但每年全县1.33万hm2西瓜畅销,而且还带动周边县市的西瓜销售。

三是普及西瓜种植新技术,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各西瓜产区要强化交流借鉴,加快新技术的普及,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应加强早熟措施、棚栽技术的普及。后发展的地区,应组织瓜农到先进地区参观,或邀请先进地区的种植能手、西瓜生产管理者前来传经送宝等,以此提高本地西瓜种植的管理水平。

四是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产能。生产中可通过合理选择茬口,增施肥水,适时合理调节枝蔓,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推广普及嫁接栽培技术;提高西瓜抗性;适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保证适当部位坐果,以利产量提高;搭架栽培,提高种植密度,使西瓜生产由平面向立体转变,大幅度提高产量;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西瓜品质;采用多种措施,促进西瓜早熟,提高产品售价等,这些都是有利于西瓜生产效益提高的措施。

五是增施有机肥,提高果实品质。生产中要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利于瓜果糖分积累,改善果实品质。可通过大量施用农家肥、增施磷钾肥的方法,促进果实品质提高。以甘肃陇东地区为例,瓜农为了增加西瓜的甜度,施用油饼,效果显著;有的群众在种植西瓜时施用玉米面、豆粉等,也有一定效果。

猜你喜欢
瓜农效益西瓜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瓜农春管忙 错峰上市“抢”市场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大小西瓜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当夏天遇上西瓜
守信
巧切西瓜
玉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