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茹茹,彭猛青,朱 杰,郁飞文
(宿迁市钟吾医院肿瘤科,江苏 宿迁223800)
骨转移性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疼痛原因之一,约1/4 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1]。双膦酸盐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轻疼痛,预防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35 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35 例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恶性肿瘤伴中重度骨转移性疼痛患者,预计生存期>3 个月,经ECT 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明确存在骨转移,患者拒绝放疗或放疗后复发不适合再次放疗。男23 例,女12 例。年龄38 ~75 岁,中位年龄59 岁。肺癌21 例,乳腺癌4 例,前列腺癌2 例,食管癌2 例,原发性肝癌2 例,结直肠癌2 例,原发灶不明骨转移癌2 例。35 例患者中,脊柱转移17 例,肋骨转移14 例,骨盆转移9 例,其他部位4 例,多发性骨转移8 例。
1.2 治疗方法 35 例患者均接受唑来膦酸(商品名:艾朗,国药准字H20041953,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吗啡缓释片(商品名:美菲康,国药准字H10930002,太极集团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唑来膦酸4 mg 溶于生理盐水100 mL 静滴>15 min,当日补液量>1 000 mL。吗啡缓释片根据疼痛评分调整用量,每12 h 口服1 次,剂量60 ~180 mg·d-1。
1.3 疗效评价
1.3.1 疼痛分级 采用VRS 分级法,0 级:无痛;I级:轻度疼痛,可忍受;Ⅱ级:中度疼痛,影响睡眠,要求服用止痛药;Ⅲ级: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需要服用止痛药。
1.3.2 疼痛缓解疗效评价标准 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干扰;无效(NR):与治疗前相比无减轻。以CR+PR 计算总有效率。治疗后2 周评价疗效。
1.3.3 生活质量评价 KPS 评分: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 周KPS 评分变化情况。QOL 评分:参照孙燕1990年设计的QOL 量表[2],从食欲、精神状况、睡眠、疲乏程度、疼痛、日常生活、对治疗的态度等12 个方面进行评分。每个方面满分5 分,总分60 分,生活质量极差为<20 分,差为21 ~30 分,一般31 ~40 分,较好41 ~50 分,良好51 ~60 分。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 周QOL 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 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配对t 检验进行比较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1 疼痛改善情况 35 例患者疼痛CR 17 例(48.6%),PR 16 例(45.7%),MR 1 例(2.9%),NR 1例(2.9%),总有效率为94.3%。
2.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见表1。
2.3 毒副反应 主要为便秘、恶心、发热、头晕,症状多较轻,予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
骨转移是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由骨转移导致的骨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止痛、防止骨相关事件发生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止痛药物及双膦酸盐药物等。止痛药物和双膦酸盐的治疗是基础治疗,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
非甾体类抗炎药存在剂量限制性,只适用于轻度疼痛。彭猛青等[3]对于止痛效果不佳的中度癌痛患者早期应用吗啡取得了较好的止痛效果,且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吗啡缓释片是吗啡的口服制剂,符合三阶梯止痛首选口服给药的原则,无剂量限制性,较非甾体类抗炎药肝肾毒性及血液学毒性更轻,大多数毒副反应可以耐受。然而,由于骨转移导致的疼痛机制较为复杂,单用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唑来膦酸是第3 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含氮侧链含有2 个氮原子,可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中的关键酶焦磷酸合酶的活性,更有效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浸润和黏附于骨基质,减少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的发生[4-5]。Rosen 等[6]研究发现,唑来膦酸使骨并发症的发生时间显著延后,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发生骨并发症的危险下降31%。而且唑来膦酸还兼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外周单核细胞内吞唑来膦酸分子后,可促使T 细胞增殖,表达特定的T 细胞受体[7],并促进TNF-α 和IFN-γ 的释放[8],产生免疫调节作用。另外,研究[9]表明唑来膦酸能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因此,唑来膦酸具有潜在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骨转性疼痛,改善疼痛的总有效率为94. 3%,治疗后KPS、QOL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毒副反应均为轻度,患者可以耐受。
综上所述,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能明显减少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天泽,徐光炜. 肿瘤学[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629.
[2]孙燕. 内科肿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6-997.
[3]彭猛青,张茹茹,尤传文,等. 早期应用吗啡缓释片对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5 -36.
[4]刘娜,马天江,史磊,等.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3,26(5):437 -439.
[5]Green JR. Bisphosphonates:preclinical review[J]. Oncologist,2004,9 Suppl 4:3 -13.
[6]Rosen LS,Gordon D,Tchekmedyian NS,et al.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ole-dron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skeletal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and other solid tumors:a randomized,Phase Ⅲ,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Cancer,2004,100(12):2613 -2621.
[7]Yuasa T,Kimura S,Ashihara E,et al. Zoledronic acid-a multiplicity of anti-cancer action[J]. Curr Med Chem,2007,14(20):2126 -2135.
[8]Thompson K,Rogers MJ. Statins prevent bisphosphonate-induced gamma,delta-T-cell proliferation and activation in vitro[J]. J Bone Miner Res,2004,19(2):278 -288.
[9]Wood J,Bonjean K,Ruetz S,et al.Novel antiangiogenic effects of the bisphosphonate compound zoledronic acid[J]. J Pharmacol Exp Ther,2002 ,302(3):1055 -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