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彩,范永胜,付 亮,蒋志凯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小麦免耕播种是指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在有秸秆覆盖的土地上一次性完成带状开沟、种肥深施、播种、覆土、镇压、扶垄等作业的技术。该项技术具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民劳动强度、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节约肥料、增加产量等优点。
免耕播种的小麦比传统播种的小麦增产幅度高达10%左右。有些种植者担心效果不理想不敢使用,还有些种植者相信新技术,但不懂按新技术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和管理。为充分发挥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优势,从以下方面总结了此项技术应用要点。
目前的免耕播种机大多采用大行宽苗带,应选择适合当地的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的小麦品种。所选品种种子的净度要高,选种后要进行防病害、虫害的药物处理,如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等,以防残茬、秸秆引发的病虫害。
为确保小麦一播全苗,实现壮苗越冬,播种时应做到“足墒、适时、精量、匀播”。播种量要根据所选品种的分蘖成穗率及种子发芽率等特性而定,一般来讲,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的播量较常规播种应高10%。大穗型品种分蘖能力较弱,每公顷播种量宜在150~180kg;小穗型品种分蘖能力较强,播种量宜在120~135kg;晚播小麦还可适当加大播量。冬性品种在10月上旬播种,半冬性品种在10月中旬播种。播种机各行的播量要一致,在播幅范围内落籽要分散均匀,做到无漏播重播现象。
小麦底肥施用量应因地而异,化肥应选择颗粒状肥料,不能买劣质或者保存不良有结块的肥料,以防结块堵塞播种机的施肥孔。一般每公顷施450~600kg的颗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晚上停止作业时,尚未用完的肥料要用塑料布盖好,做好防潮处理,以免露水打湿形成结块。有雾或者空气湿度大的天气播种时,要经常检查排肥情况。施肥深度应在种子侧下方5cm(尽量不和种子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底肥不能选用速效氮肥,施肥量不应过多,种肥间距不能过小,否则容易造成“烧种”或“烧苗”。播后应清洗干净肥料箱、排肥管及施肥器,以免剩余化肥损伤机具部件。
播种深度一般应控制在3cm左右,沙土和干旱地区应适当增加l~2cm,深浅要一致,镇压要密实。播种深浅不一致或镇压效果不好,都将直接影响小麦出苗均匀度,不利于培育壮苗。
一定要做到适墒播种,墒情是否合适,可以用下述方法判断:将欲播地块土壤用手攥成团,离地1m高处使其自然落下,掉到地面。若土团能散碎,表明土壤含水量适宜;若攥不成团,表明土壤含水量少,墒情差;若土团掉落地上摔不碎,说明含水量多。播种时壤土适宜含水量是18%~22%,沙土适宜的含水量为19%~20%。过湿或太干的底墒都不能播种,否则,不仅影响出苗率而且还会影响培育壮苗。小麦播后严禁浇蒙头水,尤其底墒不足播种后浇蒙头水,既影响出苗率,还易形成弱苗。
小麦免耕播种的要求与常规播种有很多不同,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免耕播种机的要求。小麦免耕播种的开沟深度一般应保证沟底与原平面l0cm,播种深度3cm左右,过深过浅都将直接影响小麦出苗率和壮苗率,进而影响小麦产量;拖拉机的轮距应和播种机的播幅相适应,并调整好拖拉机左右悬挂点的高度,使免耕播种机保持左右水平;开沟器、旋耕刀等零件要左右对称,以免破坏机器平衡,导致作业过程中左右偏移,影响作业质量。
秸秆直接还田时,表层土壤中的秸秆会导致土壤结构不踏实,易造成伤苗、死苗,因此应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及时浇好封冻水。底肥施用不足的,此时可结合浇灌封冻水适量补肥,促进壮苗。
免耕播种小麦地块蓄水保墒效果比较好,没有特殊气候条件的情况下,春季第一水时间应安排在3月底至4月初,最早不早于3月25日,此时可再追加复合肥,一般施量为每公顷150~225kg。使用缓释肥的地块,春季不再追肥。
管理要点也是浇水,利用免耕播种保墒效果好的优势,春季第二水浇灌时间可在4月底至5月中旬进行。5月下旬小麦进入灌浆后期,此时要密切注意麦田墒情,不旱不必浇水。若需浇水,可浇一小水,以免造成小麦倒伏或贪青晚熟。
在整个小麦生长期,都应注意做好病害、虫害、草害的防治。
[1]罗永藩.我国少耕与免耕技术推广应用情况与发展前景[J].耕作与栽培,1991(02):1-7.
[2]唐虹. 脱毒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轻型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5(06):39-40.
[3]赵小美. 夏播玉米免耕覆盖精播机械化技术[J]. 种业导刊,2007(06):24-25.
[4]刘翠莲,刘雪基,莫渟,等.稻茬油菜免耕摆栽覆草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表现及其优势[J]. 现代农业科技,2013(01):68-70.
[5]王学峰,王俊兴,杨富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09):21-22.
[6]宋玉明,陈金泉.小麦精量播种与管理[J]. 种业导刊,2007(07):24.
[7]马义勇,孙灵姣,王建强,等.小麦免耕播种与传统播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初报[J]. 种业导刊,2013(09):10-12.
[8]廖庆喜,高焕文,舒彩霞.免耕播种机防堵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业工程学报,2004(01):108-112.
[9]王玉玲,刘桂芝,王爱萍,等. 少免耕之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52.
[10]李友军,吴金芝,黄明,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7(12):44-48.
[11]李友军,黄明,吴金芝,等.不同耕作方式对豫西旱区坡耕地水肥利用与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02):42-45.
[12]赵小蓉,赵燮京,陈先藻.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9(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