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外高流量氧疗联合康复治疗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2014-01-22 22:20:04彭慧平卢晓欣汤永建韩丹房卫红
浙江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氧分压创伤性高压氧

彭慧平 卢晓欣 汤永建 韩丹 房卫红

舱外高流量氧疗联合康复治疗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彭慧平 卢晓欣 汤永建 韩丹 房卫红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交通事故、跌倒、坠落等意外事件所导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除手术和药物外,其他治疗手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联合应用舱外高流量氧疗及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01—2012-12诊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共210例,其中男120例,女90例,年龄20~60岁,平均(32.4±7.8)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头颅CT和MRI检查,明确有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均为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即昏迷时间≥6h,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8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6例,对照组104例。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及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及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及舱外高流量氧疗。在术后3d行早期康复治疗。康复治疗采用床边关节被动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运动疗法、生物反馈等,30~60min/次,1~2次/d。舱外高流量氧疗采用面罩或头罩吸氧方式,吸氧时间为60min,中间停止吸氧,呼吸空气5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治疗前两组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1.3 疗效判断 治疗前及治疗10次后采用GCS评定患者意识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示,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完成1个疗程后进行比较。治疗前GCS得分,研究组为(5.12±1.34)分,对照组为(5.08± 1.29)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GCS得分,研究组为(11.02±1.87)分,对照组为(9.85±1.6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3 讨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脑循环的改变,各种原因导致血供不畅,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本研究中的舱外高流量氧疗是在常压下通过专用装置呼吸高浓度高流量氧。专用装置采用高压氧舱治疗时的供氧方式,有互不相通的供氧和排氧管道,采用面罩或头罩封闭式吸氧,供氧浓度99.5%,确保患者吸入足够流量的高浓度氧,吸氧效率优于普通面罩吸氧。研究显示,舱外高流量氧疗时,当氧浓度为85.0%~93.0%,可将肺泡氧分压从正常的13.70kPa提高到 74.35~109.03kPa,动脉血氧分压从11.3kPa提高到86.5kPa,血浆溶解氧量从0.3ml/100ml增加至2.0ml/100ml,血液含氧量达20.8ml/100ml。总之,舱外高流量氧疗即是在自然状态,也就是一个大气压下呼吸高流量高浓度氧。相对于高压氧治疗,此项治疗无需进入高压氧舱,更具可操作性和舒适性,更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因为提高了血液中的氧分压,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起到提高氧分压,增加氧弥散率和有效弥散距离的作用[1]。因此,舱外高流量氧疗能够在整个治疗环节中,提高损伤脑组织的氧分压,打断脑缺血、缺氧、水肿的恶性循环,促进钙钠泵功能恢复,减轻钙超载,防治脑水肿[2]。

舱外高流量氧疗可作为高压氧舱治疗的补充[3-5],其价值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可以显著提高氧治疗的依从性,而氧治疗依从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效果的影响最明显。第二、舱外高流量氧疗具有安全性,易接受性,可操作性强。第三、治疗效率高,在进行舱外高流量氧疗时,同时可以进行输液,并可联合康复治疗。第四、无需特别的场地,简便易行,各级医院均可视情况开展。

研究认为,中枢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可塑性,其机制包括潜在神经链接、潜在神经通路的激活及神经元轴突的侧枝长芽并构成神经细胞间新的突触联系,而这正是构成现代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康复治疗中的关节被动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正是通过神经可塑性的机制发挥作用,以实现神经功能和结构的重塑,促进损伤的恢复。

本研究表明,舱外高流量氧疗联合康复治疗1个疗程之后,促进患者意识状态改善的作用显著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显示出舱外高流量氧疗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具有积极的意义,与康复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高压氧治疗因其需要专门的设备,并需在特殊环境下进行,其应用有一定局限性。舱外高流量氧疗联合康复治疗,极大地拓宽了氧疗的应用范围,增强了早期治疗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1]汤永建,卢晓欣,何苏育,等.常压氧疗装置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25(6):345-346.

[2]李宁.高压氧治疗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与展望[J].重庆医学,2004,33 (3):321-323.

[3]高春锦,杨捷云.实用高压氧医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274.

[4]唐晓平,漆建,王远传,等.高压氧治疗在神经外科疾病中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4):36-38.

[5]李宁,黄怀.高压氧临床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25.

2013-07-30)

(本文编辑:胥昀)

350025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高压氧科

猜你喜欢
氧分压创伤性高压氧
45例肺动静脉畸形的特点及病灶分布对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医疗装备(2020年9期)2020-05-28 12:52:54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多舱段载人航天器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国康复(2015年4期)2015-04-10 13:00:47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