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强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河南 郑州 450002)
家庭农场呼唤政策提速
——关于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考
魏国强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河南 郑州 450002)
针对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人才缺乏、资金不足、耕地分散等问题,为确保河南省家庭农场有序推进,从加强政府多方引导扶持,加强相关制度设计等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家庭农场;发展;问题;对策
家庭农场的概念可表述为:家庭经营,规模适度,一业为主,集约生产,即以农户为经营主体,主要利用家庭劳动力,生产经营规模适度,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商品化水平较高,且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2013年2月28日,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台荫村农民陆利峰,在孟津县工商局顺利拿到了“洛阳河之南家庭农场”的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这是河南省首家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的家庭农场,也是在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新概念后,河南省诞生的第一个有营业执照的家庭农场。随后,潢川县农民张建松注册成立“川香家庭农场”,成为信阳市首个农场主;王福军拿到了焦作市首个家庭农场营业执照;冯卫峰注册成立的“丰园家庭农场”,成了济源市首家家庭农场;中牟县农民李峰注册成立的“瑞峰家庭农场”,是郑州市第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家庭农场。王福军是武陟县田歌家庭农场主,在3月26日拿到了焦作市首个家庭农场营业执照,出资额为500万元,从事水稻、小麦、蔬菜的种植销售;作为2011年和2012年全国种粮售粮大户,2013年农场种植的33.3hm2(500亩)小麦又喜获丰收。从2013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不到半年,河南省家庭农场已是遍地开花,先后注册登记了1000多个家庭农场。
2.1 人才缺乏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底子薄、差距大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总体受教育水平低,大专以上的仅占总数的3.3%;整体年龄偏大,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为46岁,40~60岁的占67.5%,“80后”仅占4.8%。河南省种粮大户40岁以下的户主占15%,60岁以上户主占15%。同时,人才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也是畸轻畸重,经营人才和服务型人才偏少,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人才偏少。解决好“谁来种地”,保证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将是最大的挑战。
2.2 资金不足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对银行信贷和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金需求总量更加巨大,但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较大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有较强的贷款需求;农业自然风险大、潜在损失大,规模经营主体几乎把全部身家都压在农业经营上,一旦出现巨灾,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农村贷款难,农业特色产业保险覆盖面小,财政扶持力度有限,资金问题成为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最大难题。
2.3 耕地分散
河南省人多地少,承包农户规模小,分散经营特点尤其明显,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户兼业化倾向明显,迫切需要解决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偏低问题。土地流转不规范、有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家庭农场的发展。流转来的耕地既分散,水、渠、沟、路又不太畅通,家庭农场很难实现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
3.1 惠农政策导向家庭农场倾斜
要把家庭农场的诸多好处,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化为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推力,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商品农产品有效供给,就要逐步调整农业补贴的投向与结构,切实增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在补贴政策方面,每年将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增量主要用于规模种粮的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的实物补贴方式,探索向种粮的家庭农场免费供应良种、优惠价格直供农资,并优先提供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强技术指导,如农技推广项目向家庭农场倾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向家庭农场引进。
3.2 金融保险优先家庭农场服务
破解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供求匹配难题,促进家庭农场更好更快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制度和政策。要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抵押方式,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家庭农场,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适当提高抵押率;建立财政出资的农业担保公司,为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提供担保;引导经营规模大、信用记录好的家庭农场间开展信用合作。要进一步理顺农业保险发展体制机制,实行差异化的农业保险扶持政策,把规模化设施农业以及大型农机具等纳入中央财政保险补贴覆盖范围,并加大补贴力度;提高中央财政对农业大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探索建立政府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补偿基金,健全完善相关权益机制,逐步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3.3 人才配置鼓励家庭农场吸纳
吸引年轻人、高素质人才投身农业,需要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根本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让农业成为能赚钱、有地位、有前景、有尊严的职业。在培养新型农民方面,针对返乡农民工、农村能人以及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组织多种形式农业技术培训,培养大批农村适用专业人才,培育会经营市场、懂生产技术的新型家庭农场主;探索建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办法、农业行业准入制度,不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引进外部人才方面,吸引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献身农业;对青年农民、大学生领办家庭农场给予专项补助,鼓励大学生到农场去工作,帮助农场主管理,参照大学生村官,政府给予一定工资补贴。
3.4 基础设施帮助家庭农场完善
多数农业基础设施外部性强,作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以改善。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要向家庭农场倾斜,尤其是实施灌溉排水、土壤改良、道路整治、机耕道、电力配套等工程建设,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使其具备规模生产条件。在农民依法自愿流转方面,创新农村土地制度,稳定农民土地预期,促进土地流转关系保持稳定;鼓励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定权不定地、定量不定位”的方式,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财产收益,既便于大规模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便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还利于消除田埂,增加土地产出率。
虽然家庭农场本身有很多优势,备受关注,但家庭农场模式并非唯一选择。选择哪种适度规模经营模式,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要按照农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来确定。
[1] 魏国强.关于做好河南省肥料管理工作的思考[J].种业导刊,2011(03):9-11.
[2] 魏国强.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打牢中原经济区发展基础[J].种业导刊,2011(04):5-8.
F326
A
1003-4749(2014)01-0005-02
2013-11-20
魏国强(1976-),男,河南偃师人,博士,主要从事农业和农村经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