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兰
(同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部,上海,200093)
职场英语教学中师生主体认知思维的培养
田兰
(同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部,上海,200093)
以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为背景,以国际经济信息语境为客体,以培养掌握宏观经济信息语境为目标的职场英语的师生为主体,并着眼于语言学、哲学、经济学等多视角,引入存在论、元认知、统筹论,提出职场英语教学应积极开展主体认知思维培养,才能主动迎战大数据时代和信息碎片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强调主体认知思维,实质是要全面认知如何主动实现自身的价值观,使职场英语教学真正能以高端服务培养优质人才。
主体认知;经济信息语境;存在论;元认知;统筹论; 职场英语教学
在语言经济学的视角下,职场英语是当今的高端人力资本之一[1]。它的基本优势就在于能有力地协助语言的主体,在跨国跨境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优先掌控交谈的话语权。职场英语具有极度敏感性,一直受瞬息万变的信息科学发展的制动。信息革命促使职场英语教学要时刻主动迎接国际风云变换,因此,如何全方位和全天候地实行“与时俱进”策略,让语言主体积极掌控可感知的国际经济信息语境,自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信息革命的大数据掠夺和碎片化撕裂,使学子们的身心处于被网络支配的亚自由困境。因此,要及时改善当前的职场英语教学状况,除一般技术层面的问题外,主要是积极培养师生的主体认知思维能力,摆脱单纯地为应聘而应试进行教与学的被动思维模式。只有充分掌握对宏观经济语境的应变技能和技巧,才能不断完善职场博弈的话语权。
英国语言学教授辛华(Sinha) 把语言定位为生物文化生态位和社会制度的结合[2]。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语是一种独立于汉语的语言社区,而职场英语又是英语的一种变体,可以将它划归为社会方言。职场英语在社会方言中更是一种最富有活力的行业用语,和科技英语等其他专业英语一样,可用“小众语位”对它进一步归类,以突显其生态语位的文化特色和生命力属性[3]。
在小众语位之中,职场英语(包括商务英语、金融英语、财经英语、旅游英语、酒店英语和饮食、交通以及医药、法律等服务行业英语等)可以界定为:以社会就业为切入点的外向型市场服务类专业英语。其内容主要涉及到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人际交流方式和对外公关以及职场基本技能等涵盖文化概念的多元因素。而外向型市场服务则是它区别于普通英语和学术英语、科技英语的基本特征。
无论职场英语的从业者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在语言掌握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有主体和客体之分。例如企业主与雇员之间、企业主与外商之间、外商和中方人员之间、其他服务实施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常常具有如下一些相互制约性:
一是信息与判断——在全球化市场意识的大前提下,职场英语是经济信息沟通的重要工具。但为数众多的掌握职场英语的人,主要是企事业的普通雇员。在中资企业中,他们一般是被咨询的人力资源。向领导层提供充分、准确、实时的国际经济语境的信息,是职场英语从业人员的基本职责。而对所获信息进行搜集、分类、判断,则是所提供的信息可供咨询的先决条件。
二是决策与智囊——毋庸置疑,职场英语所服务的跨国跨境贸易对国计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职场英语从业者不是企业高管,也往往是处在经济全球化某些环节中的决策枢纽,或者属于核心层的智囊团,他们提供的信息基本属于高端服务,他们是为集团、地区、国家肩负国际公关使命的专业骨干。他们提供的咨询基本可以左右决策,因此,职场英语是决策层大脑中时刻在运转的思维素材。
三是沟通与应变——经济信息除了运用于宏观决策之外,有时也用于微观交流之中。例如外向型的产品销售、商场购物和商务谈判,或者跨境旅游等活动中,职场英语的掌握者要在瞬息万变的语言信息中,借助语言优势,实现主动的应变策略。如果理解错误或表达欠佳,都会酿成难以挽回的恶果。因此,职场英语基本功的扎实,是职场人员从业的大前提。
上述种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说明要为竞争性的市场经济服务,就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游戏规则。职场英语的教与学,就包含培训从业人员利用语言工具去掌握和运用各种游戏规则。同时它们也就融入了行业的应聘应试策略。但教与学的主要难点,应该是如何掌握全球化的经济信息语境,强化企业的竞争能力,牢牢掌握跨境跨国市场交往的话语权。
强调主体认知思维,实质是要全面认知如何主动实现自身的价值观。
理论上讲,通过职场英语培养出的语言人才,必须能主动地掌握语言的价值性。因为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4],语言学与经济学都研究语言的价值,而价值理论自然构成职场英语(尤其是商务英语)知识在人文社会知识体系中的理论原点[5]。所以职场英语所产生的人力资本,应该具有易于激发富有价值观念的善于主动应变的能力。那么,如何理解并实现主体认知思维的价值内涵呢?
首先要界定“主体”的基本含义。这是决定价值取向的基本出发点。在哲学范畴中,东西方对主体论都有不同角度的认知。在西方,主体论由本体论、认识论发展而来。主体论哲学承续了康德和黑格尔的学说,从认识论和本原论的结合上构建具有认识和创造力的主体。尼采以后,西方哲学加速了从认识论到主体论的发展。目前哲学界认为任何实体都可以作为主体而存在。但就人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人与万物的关系而言,人是世界的中心,处于一种能动性的地位,人就是适应或改造世界的实践主体[6]。
在职场英语的教学中,实践的主体自然是师生双方。强调这种主体性,也就是强调在全部实践过程中,不管主客观条件如何,人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在特定的经济和事务语境中能彰显其作用、地位,并增添人的主动、能动、自由、自在的目的性态势。这实质上是一种价值理念。换言之,也就是强调师生双方应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观而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既然主体可以体现一种价值关系,那么它与不同的对象相处便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以英语为从业技能的职场人员作为认知思维的主体,就必须以全球经济信息语境为客体,处处以宏观思维规范自己,以便早日成为有关游戏规则的熟练参与者,并敢于在国际经济信息海洋的搏斗中,及时发声,有效发声,牢牢掌控唇枪舌战中的话语权。
其次,需要明确认知的基本条件。这是实现价值取向的基本途径。认知一个事物或者一种关系,必须考察它的历史的与现实的变化,主观与客观的制约能力。这是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例如,如果师生分别为80后和90 后的人,对金融危机的感受和认识就会存在细微的“代沟”。而师生共同仔细回顾2013年和2014年两年的消费方式的变化,却又会惊叹网络金融操作频率的悬殊:一年前的网络交易系数只能说还微不足道,一年之后竟然出现了近乎直角型的急剧上升。可见,准确掌握师生经历的异同,有利于找到契合认知的兴趣点。
再次,要构建“主体思维”的概念。它涉及到价值观的深层次的内涵。它不应被单纯理解为西方哲学中的“主体对客体或现象的认识”,而应还包含着“主体以自身和自身意识为对象的自我认识”的内涵[7]。诚然,职场英语的主要认知客体是国际经济信息语境,但也包括我们自身的实力地位问题。例如现在西方媒体正在炒作“谁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对此,我们不必随声苟同。我们只是认可:中国市场的人力资源,永远是善于调整自我、适应环境的新型生产力。
最后,我们概括地说,一般性的主体认知思维,就是指以自我价值观为基点、以客观真理为标准、以科学思维为方法的认知体系。把它运用于职场英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以自身经济利益为基础、以全球形势为参数、以世界贸易游戏规则为指针,从而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密切掌控国际经济信息语境,谋取跨国跨境贸易的有效话语权。
目前的职场英语教学存在着以应试教学为导向的诸多弊端。例如,侧重题型解析,忽视信息输入,尤其是忽略对宏观经济语境的吸纳;侧重技巧研究,忽视战略战术的解读,尤其是忽视对宏观经济形势走向的关注;侧重循规蹈矩,忽视创新应变的主动思维等等。
另一方面,以英语为主导的跨国跨境贸易的话语权日益受到激烈的信息科学大发展的影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交互作用日益加剧,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频率加深,信息大数据化和碎片化的同时冲击强度进一步加大,因此,具有全球化经济意识的懂职场英语的人才大有应接不暇的被动之势。只有唤起师生的共同主动性,才能逐步走出困境。
如果忽视职场英语从业人才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量,就失去了它特定的资源涵义。因此,加强师生的主体认知思维培养的意义在于提升它的价值属性。而培养主体认知思维的关键,就在于强化师生对宏观思维的敏感度,以便尽快摆脱封闭式的知识传授,积极调动以学生为核心的思维潜力,有效地扭转消极被动的守常心态。只有视野扩展了,才会主动寻找焦点,逐步将以现有教材为依托的照本宣科的传授方式,改为聚焦形势发展,热议鲜活命题,不断修正认知观念。
首先,具有全局观与本位观。如国际货币汇率就是极佳的话题。人民币长期处于升值态势,结果境外的热钱大量涌入,严重干扰国内的金融市场,西方国家还嫌升值不够。2014年开头几个月,它首次出现大幅度下跌,自然有利于期待已久的汇率的自由波动。职场英语教学可在热议中要求学生按游戏规则陈述其利弊得失,并密切观察其走势,同时出谋划策,建言如何建立金融市场的信心,争取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
其次,具有历时观与共时观。如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的时变性大于稳定性。进行职场英语教学时,可以热议比特币的兴起和急剧升跌,以及黄金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以激活课堂与职场的同步联系。
最后,具有正面观与多面观。国际风云,变幻难测。例如美国的经济走势常波及中国的对美贷款,是抽资避责还是休戚与共?美国和中国都有尴尬困境。一旦将这些资金抽回,如何避免不出现国内的通货膨胀?这些争论牵涉正反两方面多种因素,是鸡肋还是双刃剑?争论会难分难解地激烈进行,职场英语的课堂总是可以找到实时的讨论话题。
由于英语本身就是国际交往的媒介,不管职场英语从业者所涉猎的市场规模大小如何,开拓宏观经济信息语境的前瞻性视野,定能严防浅见短视的滞后效应。
当然,以掌握宏观经济信息语境为目标的主体认知思维,必须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乃至社会学诸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
一是用存在论思维主动破解经济语境的新课题。信息革命使大量的新课题出现在职场英语的课程内外。如果缺乏哲学头脑,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主体认知思维则首先注重存在论(Ontology)对人和语言学的关系。
最突出的是海德格尔提出过“语言就是存在之家”的命题。他说,“‘存在之家’这个说法想暗示语言的本质”[8]。一般而言,存在论注重生命主体性的理论,它关注人与世界的互动,尤其是语言与信息和科学技术的互动。海德格尔认为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框架”或“座架”,他曾说过:“座架的作用就在于:人被座架在此,被一股力量安排着、要求者,这股力量是技术的本质中显示出来的而又是人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9]人不能控制的东西却是可以适应的。恰当的适应,就是合理的创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当前的国际经济语境处于一个错综复杂的语言和信息互动的阶段,信息革命带来的大数据主宰一切。如何解决这个新课题,如何积极地适应新形势,当然也是职场英语教学中无法回避的挑战。为积极适应新形势,最好是强化经济时文翻译的指导。用时文选读体现存在论思维,用活生生的实例说明引入存在论就是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积极互动,并力争成为互动创新的精英。
例如,由大数据和碎片化信息编织的营销策略,已经催生了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如何解决“电子信息的保护”和“电子商务的付费和税收”等新兴的问题,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客观存在。电子商务的新课题也在接踵而来,有待于职场英语的师生们积极参与热议,发挥出能体现主动性的主体认知思维能力。
二是用元认知研究主动串联经济语境的新语块。大数据信息和碎片化信息催生了大量新语块,悄然兴起的新语块文化正在改变职场英语的教学内容。引入元认知的方法,可以使课堂教学中遇到的许多新语块得以迎刃而解。
元认知这一术语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他在1981年又把它定义为:“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一般都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认知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10]。
例如,近年来人们比较熟悉美国推行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The monetary policy of quantitative easing)。对于这个新语块,首先要逐步获取关于它的发展过程、结果及相关信息的认识,也就获得了“元认知知识”。在随后的年月里,有心的学生必然会感到它就是美元贬值,其结果是美国可以减轻部分债务负担,同时又有利于美国的出口贸易。更有甚者,美国为了维持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宰地位,还可以迫使人民币升值,并且借机攻击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这些便属于学生获得的“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最后,学生可以进行知识整理,将相关的金融知识,尤其是美国要放弃该政策后将引发的美元和人民币的地位问题进行串联式的思考,并力争参与献言献策,这属于“元认知监控”(主体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与调节)。可见,引入元认知思维的上述三个部分,可使职场英语专业的学生经由“他主”到“自主”的学习过程,能主动应对和掌控大数据时代的新语块变化[11]。
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只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12]。这就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运用元认知概念就可以避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缺陷,从而可获取大数据时代带来的诸多利好,积极发挥网络语言的效用。例如,人们普遍关注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于是人们就对网络新词Zipcar(一家美国网上租车公司)颇感兴趣,但需要用元认知进行解读。它的核心理念是“汽车共享”。会员可以直接上Zipcar的网站搜寻需要的信息,再选择或预约取车,用后按预约时地还车,并用会员卡上锁。与Zipcar一词相关联的词语如 the rental cars(出租车)和 personal cars(私家车)以及 emulate(匹配)等词语便成了新的生活语块。
笔者提倡从批判性思维出发运用元认知概念,有利于深入了解新词新语的新语境。例如, 2013年 1月3日的《中国日报》来自纽约的消息引用了如下句子:On the corporate news,Zipcar soared nearly 50 percent as the car sharing company is to be bought by Avis for 500 million US dollars.( Zipcar这家汽车共享公司被安飞士以5亿美元买下,股份飙升近50%左右。)这则新闻的标题是US stocks surge on“fiscal cliff”deal optimism(美国 “财政悬崖”前景乐观,股市交易激增)。这样,读者就可以通过Zipcar一词获得许多历时和共时的知识。
三是用统筹观远见主动掌握经济语境的新文风。职场英语普遍讲究礼貌用语,体现了国际经济信息语境中的兼容性,也体现了积极的经济语境中的统筹观。我们要坚持自身的价值观,却并不赞同零和游戏。这种思路符合拉康提出的“主体间性思维”。拉康认为,主体是由其自身存在结构中的“他性”界定的,而这种主体中的他性就是主体间性[13]。主体间性的根据在于生存本身。生存不是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进行的主体构造和客体征服,而是主体间的共在,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交往、对话。他在启示人们:一切语言都要体现双赢的价值体系。
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也提出过商谈伦理,它着眼于商谈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他还指出,“主体的交往资质”和“理想话语环境”的实现是商谈伦理是否能实现的关键。诚然,当下通过对话消解国际经济主体间的斗争非常艰难,但它无疑有助于主体间的关系从斗争走向共生,从紧张走向和谐[14]。
职场英语教学中注重统筹兼顾和主体间思维,就是要争取站在双赢的平台上,获得合理合法的话语权。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优先考虑三点。
第一,保持对热点话题的论战思维。无论在产品申报、广告宣传以及营销对话或者商务书函中,都要坚持充分考虑到双方的需求和维权论点,不仅要注意语言结构的准确和严谨,更要对其进行假设验证和有意识的反思,从而调整表达策略,力使无懈可击。
第二,力求语言色彩的公允亲切。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这仅仅是指竞争的激烈性,而对公平贸易则不宜处处咄咄逼人。在国际贸易中更是如此。在许多时候需要利用语义嬗变的认知机制,在绵里藏针的原则下,既对核心利益寸步不让,又在礼让范围内保留回旋余地。
所谓语义嬗变机制,对于跨文化商务往来尤为关键。要充分掌握英汉语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因人而异、因场合而异地选择多样化用语,使跨文化的商务谈判和立场表达能顺畅地先磨合,后契合,以诚信、法度和礼貌作为基点语调。一则英文的报道中谈到三一重工对美国总统的控告(Sany accused President Obama of the United States),把它描述为中国企业和美国法律的一次大突破(a big breakthrough)。言下之意,不管结果如何,其历史意义已经确立。“大突破”语义中的褒贬嬗变,不辩自明。
第三,以唇齿相依的语调解读正负面新闻。对待商务信息,既不能以输赢论成败,也不能幸灾乐祸看竞争,而要以公平、公正的立场确立依存关系。例如轰动国内外的医药巨头葛兰素公司(GlaxoSmithKline)因涉嫌商业贿赂在华被调查案件。人民网的英文版中就用“Drug approval and tendering system in spotlight”的警句,提示中国的药物审核和招标制度的黑洞已经曝光,同时还引述中国权威人士的表态:“The allegations of bribery are not intentionally aimed at foreign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That should sound the alarm for al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doctors”。明确指出“贿赂指控”“并非故意”,而是“普遍警示”。这些都是协调性的公正用语,不易使外商捕捉排外的口实。
总之,用主体间性诠释统筹伦,不是追求静态的统一,而是强调动态的生成性和综合渗透性,使事物尽可能保持个性差异化的有条件的双赢共存,以维护相对稳定的商机。
[1]张卫国.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语言:语言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8(2): 114-153.
[2]Sinha C.Language as a biocultural niche and social institution [C]// Evans V,Pourcel S.New Direction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009: 28-310.
[3]田兰.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的生态位思考[J].外语界,2013(4): 26.
[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0: 118.
[5]吕世生.商务英语科学定位的学理依据[J].外语界,2013(4): 20.
[6]贺善侃.实践主体论[M].北京: 学林出版社,2001.01: 10-35.
[7]蒙培元.论中国哲学主体思维[J].哲学研究,1991(3): 60.
[8]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孙周兴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1: 106.
[9]许斗斗.试论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7-10.
[10]阮周林.二语写作元认知知识与写作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1(3): 59.
[11]郝玥,王荣华.元认知理论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S1): 268.
[1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136.
[13]王晓东.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批判——一种形态学视野[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05.
[14]郑璐.商谈与和谐——哈贝马斯商谈伦理的现代意蕴[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4(6): 11-15.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subjective cognitive thinking in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TIAN Lan
(Department of Public English,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3,China)
In view of economics of language,professional English is one of the hi-end human resource capital.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age of constantly changing information revolution,tak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formation context as object,the faculty-students to be educated for human resources and Professional English as subject,with the view of linguistics,philosophy,economics,with theory of ontology,meta cognition and overall view,and it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subjective cognitive thinking in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to meet the challenges from the age of big data and information fragmentation.To emphasize subjective cognitive thinking in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is to know how to realize the self-concept of value and cultivate talents in high-end service quality.
subjective cognitive;economic information context;theory of ontology;meta cognition;overall view;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G642.0
:A
:1672-3104(2014)04-0249-05
[编辑: 苏慧]
2014-02-21;
:2014-05-21
田兰(1962-),女,湖南芷江人,博士,同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商务英语及商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