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飞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行业方兴未艾。去年12月16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发布了汉信码PC端生成软件和手机端识读软件,这款免费生成和识读软件的上线,标志着汉信码的应用领域从行业扩展至大众。
在万“码”奔腾的二维码行业,作为我国完全自主创新的二维码,汉信码一直备受关注,其具有免费知识产权、信息容量大、纠错能力强的特点。生成和识读软件的发布,对汉信码的大众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自主创新的汉信码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从1993年开始研究二维码,并率先将二维码先进技术引入我国,先后制定了《四一七条码》和《快速响应矩阵码》两个国家标准。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表示:“虽然当时我国的二维码核心码制和识读设备主要以国外产品为主,但二维码技术本身对行业信息化起了推动作用,其为行业信息化带来的效益,远大于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特别是二维码产业。”
为满足国内各行业对二维码在汉字表示等方面的需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于2003年申请《二维码条码新码研制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标准》的课题开展码制技术研究,并于2005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
诞生至今,汉信码已经在医疗、食品追溯、单证票据管理等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从2008年开始,汉信码被应用于北京、黑龙江等省市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现在已经有100多万个新生儿血样的传递采用了汉信码进行信息标识。
北京华怡合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杨楚威介绍:“原来新生儿样本的管理,都是依赖人工进行信息录入和记录传递,效率很低,差错率很高,信息流同步会出现问题。采用汉信码后,整个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样本传递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同时极大地降低了人工管理的成本和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汉信码识读设备的企业,相继推出10多款识读设备。该公司战略技术研究院院长郭栋介绍,全国首款汉信码芯片将在2014年推出,已安装解码芯片的设备,无需再安装软件就可以识读汉信码。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研究部副主任王毅表示,支持汉信码的解码芯片,将降低识读设备的技术门槛和成本,同样的产品解决方案成本会降低一半,性能也更加得到保证。这将推动汉信码在大众领域的应用,也加速了二维码自主产业化的发展。
汉信码的诞生和发展,打破了二维码行业对国外码制的依赖格局。对于汉信码的应用前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认为,汉信码是针对我国需求量身定做的二维码,“原来的二维码应用,主要偏重于小范围的行业应用,是使用专用的设备和信息系统的闭环应用,现在应用于大众领域,是所有人都能接触到的开环应用。”
分一杯羹
正当汉信码开始向大众领域进军时,整个二维码行业,已经在大众化的物联网世界全面铺开,二维码已成为连接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经济的桥梁,人们只需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轻松进入虚拟页面。
同时,二维码也成为商户的新媒体营销手段。北京apm商场(新东安商场)近期推出了号称北京最大的二维码,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在去年12月进行的“扫二维码送礼品”活动中,统计扫描人数达5000人。apm商场负责推广的经理张晓阳这样评价二维码:“更方面,更直观,更有趣,给消费者更好的用户体验。”
然而,二维码在物联网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06年8月,中国移动联合银河传媒推出了手机二维码应用——条码识别业务。但当时,市场并不具备可以推广手机二维码的条件,市场环境、商业模式都很不健全,智能手机少、网络速度慢等因素,导致这项业务从最初的高举高打变得几乎销声匿迹。
2012年下半年,马化腾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说:“二维码是线下到线上的关键入口。”很多人将其视作二维码重回舞台的宣言。北京灵动快拍公司是最早进驻二维码行业的公司之一。受到日本和韩国广泛应用二维码的启发,结合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该公司董事长王鹏飞在2009年进行了调研,认为未来二维码在中国将会普及。
王鹏飞认为,2012年是全社会接受二维码的重要一年。他回忆,2010年初的中国市场,只有部分国外商品印有二维码,中国企业基本没有,扫码设备也没有简体中文版。“现在市场也还是一片空白,二维码在中国才刚刚开始,商品上的二维码应用还不到10%。但是,未来二维码在中国将会普及,大量企业会制作二维码,会有大量手机用户扫描二维码,商品上都会有,甚至每一家店铺、杂志每一页、每篇文章都会有二维码。”
王鹏飞说,二维码是便捷、安全、智慧的技术,它带来的价值不仅是概念,更是一种商业模式和未来公司成长的空间。
不过,作为唯一具有国家标准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汉信码,要从目前“空白”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面临的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就码制的市场占有率而言,日本公司的QR码处于优势地位,其应用的地方最多,如火车票上的二维码。就应用设备方面而言,国外厂商开始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用户对产品差异化和低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汉信码,王鹏飞表示:“大众市场对汉信码的普及意愿更强烈。”郭栋则认为,汉信码要扩大市场占有率,应该不断提升内在质量,提高编码的效率。作为后来者,国家更要有相应的政策,促进汉信码在大行业中的应用。
安全隐患
正在汉信码摩拳擦掌进入大众领域时,二维码行业的安全隐患渐渐凸显。
罗秋科认为,在原有行业二维码应用中,由于二维码的生成与识读在封闭系统内完成,很少出现使用不规范及恶意欺诈等问题。近两年来,二维码在大众领域迅猛发展,必然会产生技术鱼龙混杂的问题,应用不规范和恶意诈骗等安全问题的出现也在预料之中。
根据《2013 年上半年网秦全球手机安全报告》,二维码已成为恶意软件新的传播途径。王鹏飞说,二维码本身是个自动识别载体,安全隐患并不是技术自身的问题,他呼吁建立国家级的公共服务平台,使二维码应用达到可管可控、互联互通。
汉信码具有加密技术,但规范二维码行业,仅靠技术是不够的。作为负责协调和管理全国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标识工作的组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已经将二维码安全问题提上日程。罗秋科表示,规范中国的二维码市场,一方面应从管理标准化入手,另一方面要从公共服务角度入手。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正在牵头制定我国手机二维码应用的系列标准,包括应用规范、服务标准、符号标准等。此外,针对跨应用、跨领域的汉信码应用,他们将会搭建综合可信的二维码平台,为从事二维码行业的公司提供公开公共的服务,为二维码进入开环的追溯业务、上网业务等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