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亮, 彭庆星, 夏兆骥, 孙少宣, 杨希鏸, 刘洪臣, 高景恒
· 学科建设 ·
张其亮, 彭庆星, 夏兆骥, 孙少宣, 杨希鏸, 刘洪臣, 高景恒
当代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经全国同行专家学者的紧密协作和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医疗美容行业队伍,开创了繁花似锦的美容医学事业。美容医学领域里实施的医学整合实践,可谓是当代医学整合的典范。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以下简称“代码”)[1],我国美容医学学科已基本符合这个法规文件关于学科分类的宗旨、依据和原则。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代码》引言指出:“人类的活动产生经验,经验的积累和消化形成认识,认识通过思考、归纳、理解、抽象而上升为知识,知识在经过运用并得到验证后进一步发展到科学层面上形成知识体系,处于不断发展和演进的知识体系根据某些共性特征进行划分而成学科。”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美容医学学科的学者们开始“积累”和消化古今人类的美容活动和美容医学活动产生的经验,进入了“经验的积累和消化”阶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有意识提出了美容医学的“整体学科”理念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自觉进入了“认识”(思考、归纳、理解、抽象)阶段。紧接着在相关学术社团的统一部署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国志同道合的专家学者,反复运用逻辑与辩证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渐渐进入了“知识→知识体系”等理性化阶段,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一环紧扣一环,不断总结、修正和完善,经历了近20年的实践检验,形成了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知识体系,并已发育成长为一门被国际所公认的新兴学科。
对照《代码》要求,依据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学科的目的和目标五方面,对我国美容医学学科进行分析。
2.1 美容医学学科的研究对象 美容医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不是传统意义上患有躯体疾病的人,而是“美容就医者”,即一类没有躯体器官病变、没有功能障碍,非疾病状态的,主动追求自身美化而就医的爱美人群;是一类自认为在容貌和形体上存在某些缺陷或瑕疵,心理上有求美需求的“健康”人[2-6]。
2.2 美容医学学科的本质属性或特征有三 ①学科宗旨不是治病救人和修残补缺,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②学科内涵不仅包含一些美容医学特需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应用技术,还包含一系列特有的医学审美技能、美容心理学诊断技能和治疗技能;③具有丰富的医学人文学内涵:在医学美学、医学心理学技能应用上有别于临床医学,且在专业技术实施过程中的伦理学、社会学和法律学方面的原则和要求远异于临床医学。
2.3 美容医学学科的研究方法 20多年来,我国学者在美容医学学科的研究中,根据各研究阶段的需要,分别采用了三类研究方法:逻辑与辩证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与系统论相结合的现代科学方法,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与人文医学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医学研究方法[3-4]。
在釆用全方位医学研究方法的过程中,经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扩展了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美容中医科、医疗美容技术等美容医学技术实施项目;经人文医学研究方法取得了医学审美、美容心理学的理论系统和应用技艺成果,取得了美容医学伦理学和美容医学法规等方面的美容医学人文学成果;经基础医学方法取得了美容医学应用解剖学、人体再生医学等美容医学基础研究成果。
2.4 美容医学学科的派生来源 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中的分支学科各自的派生来源是:美容外科学源自整形外科及颌面外科、眼耳鼻等相关外科学领域,美容皮肤科学源自皮肤科学,美容牙科学源自口腔医学、美容中医学源自中医学,还有源自理化医疗技术的医疗美容技术及源自人文医学审美技艺、美容心理学技能等通用于各应用分支学科[7-8]。
2.5 美容医学学科的任务、目的和目标 美容医学学科的任务: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通过医学手段,为那些自认为在容貌和形体上存在某些缺陷或瑕疵,且心理上有求美需要的社会人群美化皮肤、毛发、五官、脸型、四肢、体表器官、躯体形态,优化身心审美状态[3-6]。
美容医学学科的目的:延缓人的自然衰老,增强人的生命活力美感,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使人类年轻、健康、美丽,更好地适应工作、生活、家庭、恋爱等方面的需要。
美容医学学科的目标:实现“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摸式”的转变,适应新世纪医学整合的发展大趋势和医学发展规律,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需求高速发展的需要。
中国学者认为:美容医学是一门采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审美的、心理的各种医学手段来满足健康人的求美心理需求的新兴学科,是锦上添花的非基本医疗需求。
《代码》规定了科学性、实用性、简明性、兼容性、扩延性、唯一性6条“学科分类原则”。现据其对照分析我国的美容医学学科的现状:
3.1 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科所具有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我国的美容医学学科是一个由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美容中医科、医疗美容技术等应用分支学科及医学美学、美容医学心理学等人文医学学科组合成的一个整体学科系统。各分支学科之间具有客观的、本质的属性特征及其相互联系,顺理成章地构成这个整体学科内在的从属关系,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其相关学术团体和专业技术队伍都是在“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旗帜下,顺理成章地由各分支学科学者组成[5-6]。
国际美容医学联盟(UIME)终身秘书长J-J勒格朗(J-J Legrand)于2008年10月与中国学者彭庆星在中国香港举行学术会谈,肯定了中国学者关于美容医学学科研究对象、本质特征等上述论断。J-J勒格朗强调“美容医学与临床医学是并列的学科关系”。签署了《学术会谈纪要》,取得了国际共识[9-11]。
3.2 实用性原则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应以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应用需求为基本目标,列入到分类体系内的学科覆盖领域全面适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2年的第19号令发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第19号部令”)可谓是“以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应用需求为基本目标”的重要标志。与“第19号部令”配套的文件还有《医疗美容机构基本标准》、《医疗美容技术项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高景恒、彭庆星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等。从而,我国美容医学事业领域里的整体性法规系统工程已经构成。发布十多年来,有效地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应用需求”,一经列入为分类体系内的学科,可以“覆盖领域全面适中”,完全符合“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应用需求为基本目标”[3]。
我国的“第19号部令”及其一系列配套文件,不仅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应用需求”,而且在国际上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据香港《学术会谈纪要》所载:“J-J 勒格朗认为中国医疗美容机构、人员、技术的‘三准入’情况可供各国借鉴。”[8-9]并当即索取了“第19号部令”的英文版供各国借鉴。
根据国务院医疗改革的规定,医疗服务分基本医疗需求和非基本医疗需求。前者是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属国家承担的责任;后者属市场化的运作[12-13]。
3.3 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我国美容医学学科分为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等分支学科。其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十分简单明了。
3.4 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用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并从当今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中分离出来,具兼容和简化。
我国美容医学的学科分类,既考虑了“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用性”,并注意到了“国际可比性”的提高。不仅中国香港《学术会谈纪要》可证实这一点,而且UIME于2011年5月在中国北京主办的“第18次世界美容医学大会”期间,UIME的27个会员国学会的主席等近百名国外专家集体参观北京丽都美容医院时,一致认可了中国医疗美容事业建设上的“6个第一”:学科理念、政策法规、机构数量、机构规模、专业技术、专业教育[13]。
3.5 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的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美容医学学科的概念本来就是有扩延性原则。
鉴于美容医学学科本身具有高度动态性的特征,我国美容医学学者,在思考和明确美容医学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时,已为仍在萌芽中的新兴分支学科留了充分的余地。例如:近年来出现的微创/无创美容技术、真皮填充除皱术、注射肉毒毒素和化学剥脱术、全身老化的抗衰老治疗、荷尔蒙美容治疗一一展现在眼前;更有光、电、射频、超声、等离子物理学美容技术,药物、填充材料、中胚层疗法、化学剥脱技术等化学美容技术,干细胞疗法、组织工程、细胞疗法、细胞因子、抗衰老等人体再生医学美容技术的应用……纷纷展现在眼前。由此推论,我国美容医学学者认为,还应给“美容内科学”留有余地[2,4,14-15]。
3.6 唯一性原则 “在学科分类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某学科被调整变更后,其原有的分类代码撒销,不得再赋予其他学科使用。”
美容医学学科只有一个沿用了20多年的“美容医学”名称,只需占用一个代码。
对照学习《代码》关于学科分类的宗旨、依据和原则,可见我国的美容医学学科业已成熟,并已取得国际共识,无疑是一门具有应用价值,可入编国家标准学科分类的医学学科。至于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体系中,美容医学学科应入编于哪一层级,我们提出如下建议方案:根据UIME终身秘书长J-J勒格朗与彭庆星在中国香港签署的《学术会谈纪要》中关于“美容医学与临床医学是并列的学科关系”所明确的国际共识,可一步到位地将美容医学学科入编归属于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中:美容医学(370):美容外科学(370.10);美容牙科学(370.20);美容皮肤科学(370.30);美容中医科学(370.40);医疗美容技术(370.60);医学审美技艺(370.70);美容心理学技能(370.80);美容护理与保健学(370.90)。同时给正在孕育中的“美容内科学”留有余地(370.50)。从而,美容医学成为第7个一级医学学科。
20多年来,卫生部的一些现行政策法规[16-19]可供今天讨论美容医学的学科归类参考,如:①1994年9月2日,卫医发[1994]第30号文件《关于下发<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通知》中规定了美容医院、美容医疗门诊部、美容医疗诊所和综合性医院医疗美容科等医疗美容机构的基本标准。②1994年9月5日,卫医发[1994]第27号文件《关于下发<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通知》列入了“14. 医疗美容科”,并列于“13.皮肤科”和“15.精神科”之间。③2002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9号)发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④2002年4月16日,卫医发[2002]103号文件关于印发《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卫生部的这4个文件一脉相承,理应成为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为下一次修订补充“美容医学学科”的政策依据和客观基础。
本文明确了“美容医学”是利用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心理的等医学手段,满足健康人的求美心理需求。并且明确了3个关键词:医学手段、健康人、求美心理需求。医学手段决定其属医学范畴;服务对象是健康人,非病态人;服务目的不是疾病的诊治,而是满足求美心理需求。美容医学不同于临床、预防、康复医学的雪中送炭式的基本医疗需求,而是另一类锦上添花式的非基本医疗需求。因此,美容医学学科已从传统的各类医学学科中分化重组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理应列为国家学科分类中的另类医学。
[1]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GB/T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2] 高景恒, 王志军, 张 晨, 等. 再论美容医学[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8,9(6):475-476.
[3] 赵永耀, 王向义, 曹志明. 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史略[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3-14.
[4] 高景恒, 李孟倩, 白伶珉. 美容医学发展的当今和未来[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1,22(5):306-309.
[5] 彭庆星.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与美容医学整体论[J]. 华夏医疗美容, 2011,(5):72-73.
[6] 彭庆星, 赵永耀, 丁惠荪, 等. 医学美学与医学美容整体学科研究[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1995,1(1):2-4.
[7] 彭庆星, 高景恒, 何 伦. 我国美容医学发展的总体思路[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7,(15):4.
[8] 冯龙飞, 彭庆星, 刘林嶓, 等. 我国医疗美容事业的“三准入”模式[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8,19(5):347.
[9] 大江医疗网. Summary of the Talk Between Dr,J.J.Legrand and Dr, Peng Qingxing[EB/OL]. [2013-11-01]. http://jxylw.jxnews.com.cn/system/2009/01/19/011009866.shtml.
[10] 彭庆星, 张其亮, 高景恒, 等. 实现两个“飞跃”的20年——中国美容医学学科发展历程回眸[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0,16(3):前插1-4.
[11] 高景恒, 王忠媛, 李孟倩. 美容医学——第四医学的兴起与发展[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6,12(3):173-174.
[12] 彭庆星, 何 伦, 刘林嶓, 等. 我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概念的演进及归宿[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0,16(5):350-352.
[13] 彭庆星. 中国美容医学学科及其事业的发展与美丽文学在中国的孕育[J]. 宜春学院学报, 2013,35(6):108-110.
[14] 高景恒. 美容外科学[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9-19.
[15] 彭庆星. 美容医学学科发展趋势的中外比较--重温J-J莱格朗的学术报告有感[EB/OL]. [2013-11-0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9701d01014dkt.html.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下发<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通知 [EB/OL]. [2013-11-01]. http://www.moh.gov.cn/mohzcfgs/pgz/200804/18710.shtml.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下发<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通知 [EB/OL].[2013-11-01]. http://www.moh.gov.cn/mohzcfgs/pgz/200804/18713.shtml.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EB/OL]. [2013-11-01].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198.htm.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卫生部关于印发《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 [2013-11-01]. http://www.moh.gov.cn/mohyzs/s3577/200804/18708.shtml.
(转载自《中国医学人文论坛2013》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的建议
410011 湖南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张其亮);宜春学院美容医学院(彭庆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夏兆骥);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孙少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暑光医院(杨希鏸);解放军总医院(刘洪臣);辽宁省人民医院(高景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