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风雅遭遇金钱

2014-01-20 01:23刘明杉
中国收藏 2014年1期
关键词:好事艺术品

刘明杉

俞弁在《山樵暇语》中谈到明代各朝翰林的润笔:“刘教正《思斋杂记》云:天顺初,翰林各人送行文一篇,润笔银二三钱可求也。叶文庄公云:时事之变后,文价顿高,非五钱一两不敢请;成化间,则闻送行文求翰林者,非二两者不敢求,比前又增一倍矣。则当初士风之廉可知。正德间,江南富族著姓,求翰林名士墓铭或序记,润笔银动数廿两,甚至四五十两,与成化年大不同矣,可见风俗日奢重,可忧也。”

明初文人作画取酬现象不普遍,甚至拒绝收费。明初常州府无锡人王绂“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其人狷介,“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跃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明史·文苑二·王绂传》)

明早期文人士大夫替人作应酬文章,不仅不写违心内容,还看重索求者的身份及节操。永乐时应天府江宁张益为庶吉士和侍读学士,“有志文翰,昼夜为人作诗写字,然未尝得人一叶茶”。(叶盛《水东日记》)即使收费,润笔也很低廉,“三五年前,翰林名人送行文一首,润笔银二三钱可求,事变后文价顿高,非五钱一两不敢请,迄今犹然,此莫可晓也。”(叶盛《水东日记》)原先的随意付酬,转为作者定价取酬,售字卖文商品化。明中期以后文人重财名,待价而沽,似与儒家传统理念不符,但这是诗文书画创作和艺术品鉴定等技能变成谋生手段的必然结果。

交易与雅贿

文人士大夫和权贵富豪以收藏为平台,织成绵密的、利益共生的人脉关系网。艺术品鉴赏不仅是文化艺术活动,更是商业活动,之所以备受青睐,除意趣风雅之外,更由于巨额利润刺激了追逐财富的热情。旺盛的市场需求,促使瞄准商机的商人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部分经营者也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江南望族人士项元汴即是此中代表。他们重赀搜购历代法书名画、金石碑帖、古籍善本、古董珍玩以及本朝的名家名作,其购藏范围远超前代。文人引领艺术市场的消费导向,权贵富豪接受其理念,为彰显威势或炫耀财富,而以财势占有大宗艺术珍玩。只要社会对某艺术品有普遍认同和偏好,此物就会成为竞购标的,价格节节攀升。也有家族变故、子孙守不住祖业、生活困窘等原因变卖藏品者,本应价值不菲的藏品却以贱价求售,这被购藏者视为梦寐以求的收藏契机。

至雅的活动还可掩饰至俗的目的,有长物之好的官员接受下级或商贾献纳的艺术品,在风雅名义下完成权钱交易。苏州籍名臣吴宽是成化八年状元,授修撰,侍讲孝宗东宫。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官至礼部尚书,位高权重。他与吴派书画家沈周相交甚笃。沈周以作品赠他,吴宽在沈周画作上题诗,为之延誉,一时间社会上尽知吴宽喜爱沈周的画,那些求吴宽办事的人纷纷携沈周画作相赠,致使来沈家求画者络绎不绝,沈周不堪其苦。他在《石田稿》中自嘲道:“匏庵吴太史偶见予画,喜为题志一过。以故吴人有求于太史(吴宽)者,辄来求予画以饵之,遂使予之客座无虚日,每叹为太史所苦。昨日卞退之言,太史云为予画相累,稠叠可厌。虽然,不知予累太史耶?太史累予耶?姑致诸一笑。今景和又持是幅所题绝句索和,此又累外生累。吁!予画不足重,岂太史之见借乎?景和装潢成轴,袭而收之,是爱屋上乌也。”原来自己的画作不足贵,只是借助吴太史的爱重才声名鹊起。

嘉万时期,古画、法书、奇珍等还被折充作武官岁禄、公侯月俸。“严氏被籍时,其他玩好不经见,惟书画之属,入内府者,穆庙初年,出以充武官岁禄,每卷轴作价不盈数缗,即唐宋名迹亦然。”(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郭忠恕《越王宫殿》,向为严分宜物,后籍没。朱节庵国公以折俸得之,流传至余处。”又“明宣窑祭红朱霞映雪鱼耳彝炉,彝炉式仿绍兴鉴古图中款制也,纯缘以下悉填祭红,其色艳若朱霞,趺足以上,填以白泑,素如积雪,红白交映,眩耀眉目,真历代名瓷之首冠也。周身粟文隐起,稀世之奇珍也。余见于南都中府都督朱公希孝(郭葆昌注:朱希孝,明怀远人,官至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太保。虽为将,而好读书,精鉴赏,收藏甚富。)家,云‘原出内府,以折公侯月俸者,公以三百金得之,今虽悬千金购求亦不可得矣。”(项元汴著、郭葆昌校注:《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

艺术品既能折作俸银,又可充当礼品,因难以核定出绝对价格,其价值弹性和隐蔽性使送者安心、受者坦然。新兴富豪“所挟者重,所得者末”,为寻求靠山,“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李贽《焚书》)雅贿迅速成为交通长官和权贵的利器,“严氏被籍时……于是成国朱氏兄弟以善价得之,而长君希忠尤多,上有宝善堂印记者是也,后朱病亟,渐以饷江陵相,因得进封定襄王。未几张败,又遭籍没入官。不数年,为掌库宦官盗出售之。一时好事者,如韩敬堂太史、项太学墨林辈争购之。所蓄皆精绝,其时值尚廉。迨至今日,不啻什佰之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这段文字记载了严嵩被籍古玩珍宝的流向,而算不上贪官的张居正,对雅贿也不拒绝,“分宜当国,而子世蕃挟以行黩天下之金玉宝货,无所不致。其最后乃始及法书名画,盖始以免俗,且斗侈耳。而至其所欲得,往往假总督抚按之势以胁之。至有破家殒命者,而价亦骤长。分宜败什九入天府,后复佚出大半入朱忠僖家,朱好之甚,豪夺巧取,所畜之富,几与分宜埒。后殁,而其最精者十二归江陵。江陵受他馈遗亦如之,然不能当分宜之半计,今籍矣。若使用事大臣无所嗜好,此价自当平也。”(王世贞《觚不觚录》)

儒商项元汴在与江南地方和两京官员交往中,常进行艺术品交易,并留有交易记录。不排除部分官员将雅贿所得在项元汴处高价变现,元汴居中充当行贿、受贿者之间“防火墙”的角色。据《项氏历代名瓷图谱》:“明宣窑青花象尊,象尊仿考古图中款式也,高低大小如图。案三礼图云:‘太社之祭,用两象尊。夫象为南越大兽,能负千钧,其齿闻雷而生文藻,解人语。以之著尊,取其柔远来宾之意也。今虽不以用之太社,陶甄为器,存古意耳。尊可盛酒三升,其制作之精,色泽之美,宣窑之上乘也。余见于南都陶司成署中。”(项元汴著、郭葆昌校注:《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明宣窑祭红斗笠杯,杯制不知何仿,高低大小如图。泑色白如羊脂,祭红之色,赤如猩血。而螭龙之象,蜿蜒如生。杯之周身,细描云气,飘渺如在深秋空濛灏气中,良可宝也。此杯海内存者,仅一二而已,价值百金,不为多也。余见于南都左府余公署中。”(项元汴著、郭葆昌校注:《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官员在公署向他出示艺术品,不排除有意透露货源信息的目的。项元汴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其拥有广泛的上层人脉。作为回报,行贿和受贿者也会利用职权和掌控的资源,为他的艺术品经营提供便利。

“鉴赏家”与“好事家”

由于古代名品供不应求,一方面使名匠的仿古之作成为受人追捧的“时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势头强劲的作伪风潮。当时书画临摹、作伪、代笔现象十分普遍,水平较高的伪品真赝难辨。此种乱象使鉴定成为购藏的前提和关键,一些具有较高艺术品鉴定技能的文人开始专职替人鉴定,从中获取经济来源。

依宋人理念,艺术品分为雅、俗两类,收藏者亦有“鉴赏家”和“好事家”两种。“米氏《画史》所言赏鉴、好事二家,可谓切中世人之病。其为赏鉴家者,必其笃好,遍阅记录,又复心得,或自能画,故所收皆精品。近世人或有赀力,元非酷好,意作标韵,至假耳目于人,或置锦囊玉轴,以为珍秘,开之令人笑倒。此之谓好事家。余谓今之纨袴子弟,求好事而亦不可得。彼其金银堆积,无复用处,闻世间有一种书画,亦漫收买,列之架上,挂之壁间。物一入手,更不展看,堆放橱簏,任其朽蠹。如此者十人而九,求其锦囊玉轴,又安可得?余行天下,见富贵名家子弟烨有声称者,亦止仅足当好事而已,未敢遽以赏鉴许之也。”(谢肇淛《五杂组》)又“高子曰:米元章云,好事家与赏鉴家自是两等。家多资蓄,贪名好胜,遇物收置,不过听声,此谓好事。若赏鉴家,天资高明,多阅传录,或自能画,或深知画意,每得一图,终日宝玩,如对古人,声色之奉不能夺也,名曰真赏。”(高濂《遵生八笺》)

松江人莫云卿在《笔麈》中称:“今富贵之家,亦多好古玩,亦多从众附会,而不知所以好也。且如畜一古书,便须考校字样讹缪,及耳目所不及见者,真似益一良友。蓄一古画,便须少文,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其如商彝周鼎,则知古人制作之精,方为有益。不然与在贾肆何异?”黄省曾在《吴风录》中记述权贵富豪竞购珍玩:“自顾阿瑛好蓄玩器书画,亦南渡遗风也。至今吴俗权豪家,好聚三代铜器、唐宋玉窑器书画,至有发掘古墓而求者。若陆完,神品画累至千卷;王延喆,三代铜器万件,数倍于《宣和博古图》所载。”然而仅凭财势坐拥大量艺术品,只能被看成“好事家”。如项元汴所言:“书画有赏鉴好事二家,其说旧矣。若求其人,则自人主侯王将相,以及方外衲子,固宜有之。张彦远云:‘有收藏而不能鉴识,能鉴识而不能善阅玩,能阅玩而不能装禠,能装禠而无铨次,皆病也。若宁庶人宸濠,严逆人世藩,盖富贵贪婪之极,而傍及于此,固不可以言好事也。”在儒商项元汴看来,只有庋藏过程包括收藏、鉴识、阅玩、装禠、铨次等,并对藏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研究的才是“鉴赏家”。

文人士大夫在面向全社会竭力营造风雅氛围之时,已将话语权牢牢掌握在知识精英阶层手中,并主导艺术市场的风向标。那些徒有大量珍玩却无鉴赏力的权贵富豪为攀文附雅,就得邀请文人对其藏品的真伪、优劣、雅俗进行品鉴,许多科场失意的文人获得生计。沈德符据此言道:“骨董自来多赝,而吴中尤甚,文士皆借以糊口。近日前辈,修洁莫如张伯起,然亦不免向此中生活,至王伯谷则全以此作计然策矣。”由此可见,“鉴赏家”和“好事家”貌似泾渭分明,实则相互依存。可以说,正是这支背景复杂、基数庞大的“好事家”群体积极参与收藏活动和艺术商业,才使晚明江南地区的精英级“鉴赏家”群星璀璨,私家收藏结出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好事艺术品
得不到想要的其实是件好事
我人生中很多好事,都在长胖时发生
成绩稳定
做了好事,得了恶报
好事
食物也是艺术品
艺术品被盗
做“好事”
Dolan Geiman 梦幻环保艺术品
刘茜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