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的“杭漂”际遇

2014-01-20 01:23谢权熠
中国收藏 2014年1期
关键词:杭州

谢权熠

杭州丁家山的“赵之谦墓址”与马路对面的“赵之谦纪念亭”构成了述说这位艺术大师的全部。

光绪十年(1884年)——53岁的赵之谦在这一年面对的事情是超负荷的,国事、县事、家事,事事不得消停。正月,给觉公法师的信中,他不无忧虑、伤感和无奈地述说:“春来无一日闲,内子病势日危,论脉象当在夏至,论病形则朝不保暮,刻已刻刻担心。由此一变,则弟亦北门失守矣。”果然,不到四月,继配陈氏以30岁病故。这无疑是对赵之谦的重大打击。而此时,县衙事情也繁琐之甚,使赵之谦疲于应付,在巡查各处后明显感觉“事务繁剧,体况又日趋下落,不堪支撑。”只好请假。假期还没到,一连串的事情又出来了,惟有抱病上岗。到了秋天竟然在劳顿与疾病的摧残下卧病不起。不久逝于南城官舍,年53。月前尚在忙于公事,不想一病不起,竟成永诀,这恐怕是赵之谦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两袖清风的他身后萧条,在京师、浙江、江西的故旧出资下,才在次年葬于西湖之畔。赵之谦羽化于南城,为何最后葬于杭州,而不是故乡绍兴呢?想必有其渊源。

赵之谦一生在杭州时间不长,来的次数却不少,杭州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有着重要意义。其第一次旅客杭州,大概是咸丰元年(1851年)23岁参加乡试之行。由于数年前其兄因仇诬破家,经济状况一直未有转机。他在族人的帮助下才勉强来杭赴试。结果是未第而归。四年后复来,又无果而返。赵之谦一生考试的经历不少,结果多不称心。有才华而如此,更会加重文人“怀才不遇”的情绪。虽然乡试未中,不过因为入缪梓幕,随其前往杭州,在杭交游,大约于缪梓之幕时得以接触了一些当时杭州的文人士大夫。未及而立,他的书画已为时人所侧目,开始出现不少书画应酬。由此看来,杭州于赵之谦,虽无科考上之成绩,但似乎是艺术受人追捧的开始。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杭州能字画卖钱,“赖以存活”。他曾明确说:“进居省桓,以画度日”,“收入颇丰,而谨足敷衍,以识人太多,应酬太巴急。”

同治九年(1870年),42岁的赵之谦居杭州以卖画度日。这年其好友杨憩亭为作小像一轴,这件作品他很满意,并自题:“群毁之,未毁我也,我不报也。或誉之,非誉我也,我不好也。不如画我者,能似我貌也。有疑我者,谓我侧耳听、开口笑也。”买主认可,这件小像也就被人视为先生的标准形象了。在离丁家山不远的孤山上,后来的印人们将此画翻刻入石,以资纪念。

那一年,赵之谦还在杭州与另一位书法大家有过交集,他就是何绍基。按照赵之谦自己的话来说:“何子贞先生来杭州,见过数次。老辈风流,事事皆道地,真不可及。”但他接着又说,“弟不与之论书,故彼此甚相得。若一谈此事,必致大争而后已,甚无趣矣。”(《致稼孙》)看来两位大师的会面并没有世人预想的美好,似乎因艺术观念上不属同路,有些话不投机的感觉,好像还搞得有些不愉快。恰好有位何绍基的学生向赵之谦求字,因为是何的学生赵不乐意写,在好友的劝说下勉强应命,同时捎去了一封值得细读的回信,信中的赵之谦态度似乎不甚友好。他说:“弟从前不愿为君书者,以君为何太史弟子。太史之视弟如敌,前在杭州同宴会者数次,太史逼弟论书,意在挑战,以行其詈。弟一味称颂太史之书为古往今来生民未有,彼无可伺衅而去。然犹向其乡人大肆诟厉,类村夫俗子行径,殊可笑也。君于临书,师太史而以许侍郎合之,善矣。又加以吴让老(让老亦太史所丑诋者),则置蓑笠翁于朝冠之侧矣,可骇亦可敬。又奖许鄙人,深为惶悚。弟于书,视让老则同而异,于何、许,则风马牛之不相及矣。”看来那几次与何绍基的会面让他耿耿于怀。对于何的不满显露无疑,不乏讥讽,并做了泾渭分明的界限划分。如此表态及事件种种,赵之谦在给其他好友的通信中也一再提及。两人间的关系可见大概了。况且赵之谦一生眼高学高,自然不免有所傲气,他于古人“奚落太甚”,于时人也多如此。他在致友人的信中描述道:“杭人以弟为见人就骂,故相诫远避”。(《致子高》)赵之谦对于何氏依仗自己身份而刻意的挑衅,当然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和反感。对于两位大师的这种关系,只能说是一种遗憾。不过世人仅此就将两者看为文人相轻的典型故事,则未免太过世俗。主要还是性格和脾气互不对路,无法坦然以对。敏感的赵之谦对此事一直放不下,成了他内心深处的疙瘩,解不开,徒生烦恼。

在赵之谦杭州交往的圈子中,还有一个人必须提一下,那就是邵芝岩。赵之谦以书画名世,其所用纸笔,最喜由邵芝岩制作,盖所作合其用笔,彰其风采,并与主人熟悉之故。即使赵之谦官拜江西,也不忘托人代购。所以这样说来,似乎他不管人走到哪里,其书画作品的原材料(笔、墨、纸、颜料)却还是要发自杭州。与其说是合适,讲到底必是感情的关系。据说,丁家山麓赵之谦墓的边上,原本有邵芝岩墓相伴。赵氏后人以旧时浙东一带有自营“墓穴”的习俗推测,赵之谦之墓地很可能是邵芝岩生前所购的一部分。邵氏有地可用,加之这里背山面水,风水极好,这或许是子辈们将之安息于此的缘故。

而绍兴,那个赵之谦出生成长的故乡呢?咸丰六年(1856年)赵氏老宅赵园毁于大火,转而荒废良久。而赵之谦子女也多在外地,长子补劳绩,幼女适杭州沈家。这样一来,赵之谦最后魂归西子,也算得上合情合理。

考查赵之谦每过杭州,往往客居他人之所,主要是住在曹葛民、王瓒公处。看来对于杭州来说,赵之谦也不过是个外来“打工”的,在杭无所房产,户口不在,是个地地道道的“杭漂”。到最后,长眠丁家山下,才算是有了自己永久的居所。

猜你喜欢
杭州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杭州西湖春色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