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瀞文
如燕的母亲又打电话来抱怨钱不够用,暗示大女儿寄些钱给她。这是这个月第三次了,母亲抱怨完之后,又开始抱怨妹妹跟她借了多少钱。如燕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她是母亲的财库,妈妈却是弟妹们的财库,钱借了妹妹,心既不安又不甘,如燕又变成妈妈诉苦的对象。她不懂,妈妈既然不放心,为何还要把钱借出去?
她的心痛得像被无数的针刺穿一般,母亲怎么从没想过要疼她一些些?从小就不断要求她这个那个,疼惜的就只有弟弟与妹妹,母亲好像不认为如燕也需要母亲的疼惜;她也想不透,当过去的困境都不再存在,母亲的情绪却比困苦时更加不安。
孝顺的如燕从不违背母亲的要求,自从三十年前父亲过世,如燕就与妈妈一起扛起家庭责任,同学家里有水有电有车,如燕家却穷得要在半夜点蜡烛读书,因为他们租不起房子,只好住在没水没电的违章工寮。
现在大家都各自成家,只有如燕与先生离开老家出外拼事业,要供应母亲这些索求也不是没有能力,但是如燕渐渐觉得给不出来了,不想再给了,她感觉与母亲之间好像不是钱的问题,她开始害怕接到母亲的电话,心底有股怨忿默默泛滥,孝顺的心再也压不住那些情绪,她开始失眠,食欲不振,脾气烦躁,动不动就对先生、孩子发脾气。
母亲其实是个心理极度匮乏的女人,过去金钱缺乏的日子,有钱就代表安定,她自然将钱化于情感满足与安定的象征,一直要钱就等于不断要关怀,目前不再缺钱的日子,金钱已经不能解除母亲的心理匮乏感,如果如燕依照母亲的要求不断供应金钱,根本永远不能满足母亲心头的无底洞。
也因为失去丈夫,害怕子女遗弃她,对于其他子女的金钱要求一概不敢拒绝,钱既然借了又不能释怀,怕女儿不能还钱令她赔了老本,又不敢去要,担心得罪女儿,将来病了没人要,心头汹涌的不安只能找一直扮演支柱者的大女儿诉苦哭穷。
这么多年如燕也被掏空了,她必须改变行之有年的孝顺模式,舍弃用物质供应,改以直接的关怀与心灵沟通来孝顺母亲,直达母亲心灵困乏处。因为母亲并不懂自己缺乏的不再是金钱,所以依旧如同过往惯性,用钱来安定自己的心,安心却只能靠心的交流,金钱并非究竟。
经过我的分析,如燕打了电话给母亲,谈起了这几十年母亲的辛苦与失去配偶的孤单无助,母亲哭了,如燕还告诉母亲:“我知道你不是缺钱,是怕我们不关心你,所以向我要钱要试试我会不会不要你,对不对?你放心我们永远会照顾你。”
妹妹过几天打电话给如燕,她问:“你跟妈妈说了什么?妈妈最近心情这么好?”如燕得意地说:“没什么,只是跟妈妈开始心灵沟通罢了。”
(摘自《情绪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