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则福
找人是大多数调查报道的难题。在采访中,深喉总是令人期待的,但却并不总是存在。
怎么办?
一名资深人士教过我一招:了解被采写对象跟谁分歧最多,往往蕴含着采访良机。
一次,为了拿到某市前市委书记贪腐的证据,通过各种途径,我找到了两个被认为与其不和的官员。
只是,他们要么离核心事实太远,要么对我怀有警惕。3天下来,几无突破。
持续努力下,终于在第4天晚上,通过一个朋友的引荐,我参加了一个饭局。饭局的客人中,有一名官员很看不惯前市委书记的一些做派。我搜过一些网帖,证实这个线索基本靠谱。
我唐突地提起前市委书记。在这个饭局的前半程,他保持沉默。多几杯酒下肚后,他终于开始说起前市委书记。
中途,我们一起上了一次厕所。在厕所里,他告诉我,自己搜集了不少前市委书记涉嫌犯罪的证据。我问他,可不可以给我看看,他说不行:“他都被抓了,你看了也没有意義。不过呢,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个人。”
第二天,比预定的时间晚了4个多小时,他给我发来一个号码。这个号码的主人,曾经在一个会上公开顶撞前市委书记。
从这天开始,一个在前市委书记主政期间被冷落边缘化的群体开始浮现,而前市委书记涉嫌贪腐的事实也在他们的讲述中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