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会 群体转变 更接地气

2014-01-20 16:10
中国收藏 2014年1期
关键词:艺博会中产阶级艺术节

2013.4.30 “SURGE Art 艺起”北京艺术节是“买得起艺术节”的延伸,除了北京外,该艺术节去年还扩展到了上海和成都。

2013.4.30 艺术北京博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登场,本届展会大多数参展画廊有成交记录,成交价既有高达近千万元的,也有不足万元的。

2013.8.21 2013年度“青年艺术100”项目在7天展期里,70%左右的展品售价在4万元以下。

2013.8.26 “2013 I CAN PAY”艺术节倡导“轻轻松松把艺术带回家”。

2013.11.14 上海艺术博览会主题为“让消费爱上艺术”。

2013.12.12 第18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更接地气,主题便是:让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

……

必须承认,即便是当前经济收入处于社会中游位置的中产阶级,面对高价、天价频出的艺术品市场,他们普遍也会发出“太贵”、“买不起”之类的感慨,这是事实。

但是,倘若你认为“玩艺术只是少数有钱人的游戏”、“有钱才有资格进行艺术消费”,那么,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你被表象“迷惑”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艺术品的价格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与艺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也不无关系。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你是如何定义艺术的?当人们认为艺术品永远是那么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时候,距离感的加深势必会令脱节更加明显。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今天我们想说,艺术也是服务于生活的。对于这个概念,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认识与偏好,把目光打开,别让钱成为主导和决定性因素,这是促进艺术消费发展的动力。

2013年的一些艺博会、艺术节的“改变”,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早些年的艺博会、艺术节,通常都偏向专业,参展的艺术家有不少是国内“一线”,名气在当中唱了主角;然而,从去年各地陆续举办的一些艺博会、艺术节的表现来看,无论是“买得起”艺术节,还是上海艺博会、艺术北京等等,平价、亲民的意味越来越浓,而且,这种类型的艺博会有的不再仅限于京沪这样的一线城市,而是开始将触角向更广泛的地区蔓延。宣传“买得起”,实则是将“高雅”融合进“大众”。

在国内各种各样的艺术类展会层出不穷、鱼龙混杂,而民众不是没有需求,缺乏的是有针对性引导平台的今天,一定程度地“转移”参与主体,走大众化路线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毕竟艺博会是平衡市场的有力补充,它的多元化,也是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之一。

Tom Pattinson

“SURGE Art艺起”创始人、总监

“买得起艺术节”能够在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根本,被认为是中产阶级消费需求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开始把购买艺术品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是有品位的象征。

牛安 画家

很多中国人买艺术品带着很强的投资意识,这个想法既是对的,也是不对的。相比之下,我觉得欧洲人买艺术品的心态可能更加健康平和一些。首先,他们对艺术有自己的判断力。这当然得益于他们的教育。孩子们在很小的年纪就会被老师、家长带去卢浮宫,看那里面的艺术品,听老师讲解艺术之美。在欧洲,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可能就会听到主人告诉你,家里这个钟已经有300年的历史了。但是,在内地,有多少人家里的墙上是会挂着一些有年头的字画的?

猜你喜欢
艺博会中产阶级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艺博会“围城”背后的城市战术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加拿大担任今年北京艺术节主宾国 派百人艺术团
澳大利亚瀑布音乐艺术节
第14届广州艺博会多措施吸引高端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