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冬静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心绞痛、心率失常、心肌梗死等症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冠心病患者呈上升趋势,是诱导老年人死亡的关键因素[1]。在临床心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过程中,阿司匹林应用较为广泛,疗效确切。同时,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已成为了冠心病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案。在现阶段,针对冠心病治疗而言,在这两种药物的选择上尚存在争议[2]。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关报道如下。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活动性胃黏膜出血、恶性肿瘤、阿司匹林过敏等患者。应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9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48例,其中男性占有28例,女性有 20例,年龄(60~89)岁,平均(70.02±4.72)岁;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稳定型心绞痛,9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合并2型糖尿病,30例合并高血压。对照组49例,其中男性占有 27例,女性有 22例,年龄(60~90)岁,平均(70.12±4.81)岁;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4例稳定型心绞痛,10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合并2型糖尿病,28例合并高血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于患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基于空腹状态下进行抽血,对血小板聚集率、血常规、凝血指标进行综合检查。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前提下予以50 mg/d硫酸氯吡格雷(生产厂家: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90;规格:75 mg,7片/盒)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75mg/d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051;规格:100mg×48片)治疗。于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均予以再次空腹抽血实验,记录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常规、凝血指标变化状况。此外,予以两组患者纤维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是否存在出血现象。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下降>80%,缺血性ST段改变恢复正常;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下降>50%,缺血性ST段改变恢复至(0.05~0.10)mV;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下降<50%,缺血性改变加重;②应用比浊法,诱导剂取为二磷酸腺苷(ADP),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AG)进行综合测定;③采用凝固法,测定患者凝血指标,包括PT、APTT、PA。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综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变化状况综合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变化状况综合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48)对照组(n=49)tP 0.56±0.12 0.53±0.08 1.451>0.05 0.30±0.06*0.38±0.10 4.765<0.05治疗前11.56±1.62 11.60±1.72 0.117>0.05治疗后12.18±1.50 11.94±1.61 0.759>0.05治疗前0.86±0.04 0.88±0.06 0.125>0.05治疗后0.84±0.05 0.87±0.05 1.954>0.05治疗前34.16±1.34 34.60±1.29 0.786>0.05治疗后40.64±1.48*49.18±1.24 30.829<0.05
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AG均明显降低(P<0.05),APTT 明显升高(P<0.05),但实验组 PAG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PA均无明显变化(P<0.05),详见表 2。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实验组2例患者出现胃黏膜出血,发生率为4.17%;对照组8例患者出现胃黏膜出血,发生率为16.33%,实验组胃黏膜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多因冠状动脉病变而诱发心肌供血失常,造成心肌损伤,引起冠心病,易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状况下,极其容易出现猝死现象[3]。据乔华等学者报道,血小板聚集参与了冠心病的发展[4]。针对冠心病治疗而言,主要包括两种:①药物治疗,涵盖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调节血脂治疗;②介入治疗[5]。在现阶段,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属于冠心病防治的首要方案,主要药物包括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由于老年患者脏器功能严重衰退,药物耐受性差,易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故在选择抗血小板治疗时要分析其药效与出血风险[6]。
阿司匹林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环氧合酶-1具有抑制作用,阻滞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PGI2)生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但阿司匹林易发出血等并发症,同时对胃肠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患者极其容易出现过敏、腹泻等症状[7]。而氯吡格雷是吩噻并吡啶类抗血小板类药物,由于其活性代谢产物具有可选择性,经与血小板表面上的二磷酸腺苷受体进行有机结合,从而阻断二磷酸腺苷与其纤维蛋白原进行结合,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抗血小板效果[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胃黏膜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PA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T、PA 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而实验组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氯吡格雷可能对凝血因子具有一定作用。APTT属于血浆中凝血因子Ⅸ、Ⅷ等水平的直接反映指标,氯吡格雷对凝血因子可能具有一定作用,但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而经由纤维胃镜检查发现,实验组胃黏膜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氯吡格雷安全性高于阿司匹林,并发症发生率低,这主要是由于氯吡格雷对环氧化酶无阻滞作用,对前列腺素合成的影响相对较小[9]。洪建湘等学者经由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发现,阿司匹林组(50例)与氯吡格雷(50例)组均治疗1周后,失效例数分别为12例、6例,两组均出现消化道反应,无出血等症状,这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充分表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10]。阿司匹林作为上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药品,自1997年才得到有效证实,而笔者认为目前氯吡格雷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剂量与人群选择有待继续研究。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与安全性优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1]黄荣华,马爱霞,李洪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2013(2):100-106.
[2]王玲,李秀珍,权彦,等.延伸护理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16):1520-1521.
[3]吴晓琴,牟爱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98例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30):46-47.
[4]陈国钦,区彩文,宋明才,等.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联用氯吡格雷及质子泵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9):77-80.
[5]李开亮,司全金,张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8):1529-1531.
[6]任树文.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124例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2(9):1875.
[7]高燕,卢学春,曹剑,等.老年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联用钙拮抗剂的疗效观察:一项基于倾向评分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4):462-466.
[8]黄佩民.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98例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16):52-53.
[9]吴瑷斌,李亮.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2(11):155-157.
[10]王少华.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