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其志,黄希程,叶忠武,游 鹏
(1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 武汉430068;2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430000)
国内外数据统计结果[1]表明: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在互通区域内事故率占到约40%,出口匝道发生侧翻和碰撞路侧护栏等交通事故率高达75%。入口匝道采用RLRM[2]控制方法有效地控制了交通堵塞缓解率,交通量越大效果越明显。随着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不断发展深入,必将为高速公路互通立体匝道建设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并且匝道路基沉降控制决定着道路工程匝道建设的成败,也关系着高速公路运营的安全性与舒适性。通过对路基沉降估算常见的方法进行优劣分析,选用SFIA方法对某匝道填方地段的沉降进行预测。
SFIA方法也称为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分析方法(Subsoil &Foundation Interaction Analysis),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建立对立静力平衡体系计算的初级阶段,通过弹性地基和弹塑性地基应用分析的过渡阶段,和运用有限元(子结构)研究共同作用的最终阶段。
国外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1947年G.G.Meyerhof[3]首先提出框架结构与土的共同作用概念,推导出框架结构等效刚度的公式,以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刚度的贡献。随着有限元和计算机的发展,O.C.Zeinkeiwicz和 Y.K.Cheung[4]应用有限元研究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1968年,J.S.Pr Zen1ieniec[5]提出子结构的分析方法,用来解决计算机存储问用研究的发展。张国霞[6]为核心研究团队,经过20多年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与现场测试,创建了一种地基土非线性本构模型,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分析方法-SFIA。
根据布辛奈斯克应力假设[7]和分层总和法[8]建立起地基柔度矩阵,推出地基沉降与基底反力的关系式:
S为节点沉降量;δ为地基柔度系数;p为平均基地反力向量;S0为外来沉降量,包括外荷块的荷载引起的沉降量;nb为计算节点数;hik为i节点处第K土层厚度;σijk为j加荷块作用单位压力时;i节点第k层土的垂直应力;Mik为由单向压剪非线性本构关系确定的第i节点第k层土的计算模量。
国内外公路路基沉降预测的方法各异,如曲线拟合法、神经网络法、泊松模型、三点法、经验系数校正法等等。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拟合曲线有:双曲线法、降时间倒数法及对数曲线法等。曲线拟合法属于经验方法,应用比较简单,但它的推算原理不强,预测精度不高。神经网络能对复杂问题进行预测,但其对预测结果不能准确的解释。泊松模型预测方法对实测数据有一定要求,实测数据越多预测精度越高并且必须是等时空距数据。三点法中3点的选择以时间—沉降的曲线趋于稳定阶段为依据,并且要求选取3点间隔尽可能大,这样推算的沉降值最接近真实值[9]。经验系数校正法是目前国内公路软土地基总沉降预测最常用的方法,其计算结果取决于沉降系数的选取。根据《公路软规》中相关规定:地基的总沉降应采用沉降系数m与主固结沉降Sc计算:S=mSc,沉降系数m为一经验数据,与地面状况、负荷强度、负荷率等因素有关,其范围值为1.1~1.7,应根据现场沉降观测资料确定。
相比上述方法,SFIA方法具有以下新特点:1)采用简单实用的地基土非线性本构关系,即地基土的单向压密非线性模量与地基土的单向剪切非线性模量,并确定了地基土的单向压剪模型;2)考虑基础刚度对建筑物沉降的调整作用,使沉降分布更接近实际;3)总沉降量采用增量法分阶段计算及最后计总沉降量,并且可以模拟不同阶段荷载与刚度变化;4)通过大量的建筑物沉降实测资料“反演”得到的经验修正系数,可获得与实际较接近的沉降估计值和分布情况[10].
湖北黄冈至鄂州高速公路,起于黄冈市团风县黄州区回龙镇,设黄州北枢纽互通连接大广北高速公路。路基表层厚度为0.6~9.3m,路基填料为处理后的粘性土。根据地质钻探结果,该段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①第四系填土(Qme)层:人工填筑填土主要呈黄褐色或褐色,以含碎石的粘性土为主,结构松散-稍密且稍湿-湿性。局部为人工填筑杂填土(含建筑垃圾)钻孔揭露层厚约0.5~4.0m。②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1)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淤泥及淤泥质土层呈黄褐色、深灰色或褐色,局部混砂,厚度2.2~9.3m。③第四系更新统冲积(Q2+3a1)层:粘土及粉质粘土呈红黄色~砖红色,湿-饱和状态,局部含少量砾石。④第四系更新残坡积(Qe1+d1)层:以粉质粘土为主呈褐色或桔黄色,底部含砾石,硬塑为主,厚度0.5~6.3m。
选取黄冈互通段AB匝道路基沉降为例。为确保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指导施工,观测小组对所选路段路基进行了长期的沉降与稳定性观测。观测小组于2012年6月进行现场勘查,确定沉降观测方案和观测点的埋设位置。对黄鄂高速公路黄冈互通段AK0+420和BK0+170两个观测断面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并选用本文所述SFIA方法计算路基最终沉降量。路基的工后沉降值可以按路基施工完成后的实测沉降值与利用SFIA方法计算所得最终沉降的差值计算。
表1 路基沉降量实测值与计算值
图1 AKO+420断面时间~沉降曲线拟合图
图2 BKO+170断面时间~沉降曲线拟合图
由图1~2可以看出,从路基开始施工到250d时,各断面处的沉降量的变化由大到小逐渐趋于稳定。两断面月沉降量连续3个月都小于0.3cm时,根据观测结果综合分析,两断面沉降已基本稳定。到150d时,发生的主要是瞬时沉降和主固沉降,受前期短工期荷载影响较大,其沉降速率和沉降量都较大。而到200d时,地基土经过预压固结以后,主固结沉降基本上完成,工后沉降主要为次固结沉降,其沉降速率和沉降量都相对较小。由表1和图1可知道,AK0+420断面处的计算最终沉降比实测沉降要大,差值为-2.3cm,实测和计算差值与最终沉降的百分比为-8.6%(负值代表实测值比计算值小);BK0+170断面处实测值比计算值大(图2),差值为+1.9cm,实测和计算差值与最终沉降的百分比为+1.03%(正值代表实测值比计算值大)。到110d时,两断面均出现“反弹”现象,BK0+170处“反弹”比AKO+420处更加明显,此时计算沉降值更能说明路基沉降规律变化。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极易出现“反弹”现象是由于在施工作业期间连续加载后停止加载;现代机械化施工导致地基加载的不均匀;观测人员受观测仪器和客观因数等影响;沉降观测点的变动。直到150d观测时再没有出现过“反弹”现象,加载周期均匀,沉降比较有规律地变化,地基变形基本稳定,沉降拟合曲线趋于平缓,最终AB两匝道观测的沉降计算值误差均较小,且最大不超过5%,充分说明了SFIA方法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
软土路基的沉降变形包括瞬时沉降、主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部分,最终总沉降量为三者之和。路基沉降主要发生在主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部分,这是因为瞬时沉降是加载后路基瞬时发生的沉降,沉降时间较短,沉降值较小,而主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往往是逐渐产生的,没有固定的界限。
结合长期的工后沉降观测资料及本文叙述可知,路堤填筑期和预压期路基加荷逐步增加,路基沉降量变化相对较大,采用SFIF方法计算出来的沉降值也存在误差。路面施工期随着路基填筑增高,每层填筑厚度逐步减少,沉降量逐渐减少,沉降曲线趋于平缓,与采用SFIA方法计算最终沉降值相近。据此可以知道SFIA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能够比较准确推算沉降量的方法,即根据实测数据修正参数模型,对参数进行反演分析,即可预测路基工后沉降量。结合本文两个路基断面,采用SFIA方法对其进行预测,充分说明了该方法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
[1] 刘亚非,杨少伟,潘兵宏,等.基于交通心理学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事故成因研究[J].公路,2011(11):104-108.
[2] 王兴举,高桂凤,宫城俊彦.高速公路单点入口匝道RLRM 控制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06):101-107.
[3] Meyerhof G G.Some recent foundation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esign[J].Struct.Eng,1955-3(82):1-9.
[4] Zeinkeiwicz O C,Cheung Y K.Plates and tankson elastic foundation an application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J].Solids and Struc,1965(01):451-461.
[5] Przemienicki J S.Theory of matrix structural analysis.1968.
[6] 张国霞,张乃瑞,张凤林.非线性差异沉降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81,3(03):41-48.
[7] 丁继辉,梁金国,张建平,等.地基工程可靠性设计原理与应用[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51-157.
[8] 周玉凤,李洪会.地基与基础协同作用分析在确定地基方案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02,3-(07):84-86
[9] 饶为国,杜文锋,罗卫东.用三点法推算桩一网复合路基工后沉降量[J].公路,2001(08):92-95.
[10]薛 祥,宋连亮,贾 亮,等.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工后沉降预测的新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1,33(01):125-130.
[11]徐纯标.对高层建筑沉降观测中"反弹"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建筑施工,2007,29(03):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