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蒯海丰是一位拍客。今年25岁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在上万部参赛作品中,以作品《飞索求学路》及其播放量、社会影响力脱颖而出,荣获第四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2013年网络十大拍客”称号。
蒯海丰出生在贵州省毕节市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经济相当落后。小时候,蒯海丰每个学期的学费,都要靠家里省吃俭用一分一角地积攒下来,同学们家里也都基本是这个状况。老师告诉他们,只有好好读书,才能走出大山,见识外面精彩的世界。
初中毕业,家里拿不出钱供蒯海丰读高中,他只好忍痛放下靠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外出打工。在浙江的一个小工厂里,他每个小时仅有2.5角钱的微薄薪水,虽然如此,他节衣缩食,三年里积攒下1050元钱。
在大城市打工,开阔了蒯海丰的眼界。上网看电影是他闲暇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尤其是微电影,特别吸引他。他逐渐萌生了拍摄视频的想法,他用积蓄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又拿出730元买了一臺DV,一边打工一边自学摄像。网络成了蒯海丰学习的大课堂,百度、拍友成了他最好的老师。慢慢地,蒯海丰拍的视频有模有样了,他把作品上传到网络。一条《农民工排队三天三夜买票难》的视频,被优酷选中,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让他尝到了作为拍客的第一份喜悦和收获。
2010年,蒯海丰辞职回到贵阳,成立了“跨云星”工作室,做起了专业拍客。一辆摩托,一台DV,伴着蒯海丰跑遍了贵阳的大街小巷。夏日顶着骄阳,冬天踩着风雪,不管路有多远,只要是值得挖掘的新闻,蒯海丰总会想办法去拍摄。
2011年4月底,蒯海丰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在毕节市纳雍县曙光乡陈家寨有一座小学,方圆几百里,只有这一座小学。孩子们上学十分艰苦,每天上学都要乘坐危险的溜索。苦于自己现在没有钱资助他们,蒯海丰想既然自己不能改变孩子们的现状,那就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们。蒯海丰立刻买了一张火车票,从贵阳辗转来到了毕节陈家寨。
当蒯海丰第一眼看到那些孩子的时候,眼睛湿润了。那是怎样的一所学校啊,破落的草房,灰暗的教室,坑坑洼洼的操场,几十个土里土气的孩子拥挤在一起。他找到校长,说明了来意。校长非常支持,带着他一路寻找拍摄地。他跟随校长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了最远的村子。早上6点钟,孩子们打着手电筒,走在了上学的路上。借着微弱的光线,他看到,有的孩子赤着脚,有的孩子没有像样的书包,有的孩子破衣烂衫,这让他十分心酸。
而更让蒯海丰惊讶的是,他们上学时要过的一道飞索。一个自制的简易溜索架在两座大山之间,孩子们蹲在溜筐里,眼皮底下就是万丈深渊,他瞅一瞅都发晕。他壮着胆子坐上溜筐,瞬间下滑的感觉,简直要魂飞魄散。他不忘用镜头记录下这一段惊险时刻。为什么非得要坐溜索上学呢?他采访了当地的村民。原来,孩子们上学要是走山路,每次得五六个小时才能到学校,为了节省时间,家长们才建造了这道飞索。
历经三天三夜的拍摄,蒯海丰顾不上休息,剪辑了一天,上传到网上。《飞索求学路》点击率几天内就超过千万,引发了全国爱心人士募捐热潮。孩子们不仅背上了新书包,穿了新校服,央视走基层活动也随后报道了陈家寨小学。更有爱心人士,一次捐款100万元,政府部门也积极筹措,学校、公路、大桥一起开工,2013年初,都已经交付使用。现在孩子们再也不用坐着溜索上学了。
三年来,蒯海丰所拍摄的《山区老师艰难支撑办陈家寨小学》《被母亲抛弃的孩子》《塑料袋做书包艰苦求学》《大山司机彭文军免费接送学生12年》等多条关注贵州山区孩子的视频在网络上备受关注,百名孩子的梦想在这里起飞。
2012年6月,蒯海丰被搜狐网邀请到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学习。2013年6月,他被优酷网邀请参加优酷牛人盛典。2013年7月,他受央视邀请参加最美乡村教师拍客座谈会,接受央视专题采访。
蒯海丰用镜头,让更多人关注山区的孩子,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他的愿望是将来拍摄一部关于留守儿童的纪录片或者电影,做一名导演。小拍客,也会实现大梦想,因为爱,可以赢得全世界。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