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页分页问题思考纸书为何让我们更专注

2014-01-17 15:53陈颖青
书香两岸 2014年8期
关键词:纸书翻页卷轴

陈颖青

首页头条采用“幻灯片式轮播”是许多网站流行的作法。这一阵子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这种设计,打开新闻网站,就首页轮播区的下一页箭头(>)按钮,按按按就把当日头条重点快速地扫描完毕。相对的,某些新闻站轮播区采用的是“页标签分页”方式的设计,虽然大家都是在同样大小区域内,层层迭上尽量多的新闻,但“幻灯片式轮播”却给我更容易阅读的感受。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对读者而言,同样是在相同区域内切换下一页内容,两者最大的差别是,阅读“幻灯片式轮播”的时候不需要寻找“下一页”按钮,而阅读“页标签分页”的网站时,因为页签(tab)位置并不固定,因此如果要看下一页内容,第一件事是你得先找到“下一页”的页签位置。

不幸的是,寻找是一种狩猎采集场合的心智状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科学家史穆尔在他的重要论文中发现:“相对于简单的阅读,网络上丰富的选择,需要人类决定到底该点什么以便获得更多信息,这样的活动需要动用大脑中很重要的认知回路。”

为什么搜寻会启动大脑重要回路呢?因为这是人类百万年采猎时代的生存训练所演化出来的大脑模式,人类的大脑处于搜寻状态,所有感官和知觉都被启动,去辨认任何风吹草动、蛛丝马迹。只有这样在野外才有较高的生存机会。

只要需要寻找,我们的大脑就会动用庞大资源,而这正是我们为什么无法专注的重要原因:因为大脑需要分心照顾其他感官,让听觉、嗅觉、触觉,随时在计算哪里有异常变化,随时处于可接收突发情报的热机状态(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社群网站一直跳出的动态更新数字,会逼迫你赶快去点它的原因了吧)。

虽然在在线我们不可能遭遇任何死亡威胁,但搜寻模式对大脑的影响,不是短短几十年的计算机时代所能改变的。“页标签分页”网站虽然只需要我们把鼠标移动两公分,但后果却是我们得启动整个大脑的的搜寻模式。相对于纸书阅读时,在断层扫描下显得分外安静的大脑,搜寻模式的大脑可说是热闹极了。阅读因此而分心,我们因此焦躁而缺乏耐心,原因都是为此。

网络页面的显示模式还有另一种对比。有些网站会把一篇在线文章用程序拆成数页,这样你看了起头,后面就要再点第二页、第三页,才能一路把文章看完。这样赚取更多点击流量。长文分页到底有效无效很难说,但对阅读体验绝对是负数,在线看过去几乎没看过有人喜欢这种设计。

但另一种长文分页获得的评价却完全不同,那就是在线阅读的电子书。许多在线阅读程序会模仿 iPad 或 Kindle 之类的阅读机器,在在线仿真卡片式的整页翻页。于是我们再次发现一个奇怪的对比:同样都是在屏幕上分页,但“程序拆分页”和“电书分页”却有截然不同的使用者阅读体验。这又是怎么回事?

仔细分析起来,原因还是出现在大脑是否进入“搜寻模式”的问题。对“程序拆分页”而言,下一页的按钮位置不固定,所以看完第一页以后,你必须分心去找第二页的按钮;而按了第二页,你发现整个 HTML 页面都重新下载了,以至于新页的阅读起点也一样需要寻找。寻找就会使大脑进入搜寻模式,而搜寻模式正是大脑无法专注的基本原因。

至于传统 HTML 的卷轴式翻页和电子书的卡片式翻页,在阅读专注力上又如何呢?有一年寒假,我注意到我侄子在在线读网络小说,为了在卷轴拉页的时候确保迅速找到刚刚看完的位置,他会一路看完,一路反白,这样在卷轴往下拉时就很容易找到接读位置。

卷轴阅读何必额外花力气反白已读文字呢?原因就是这样可以避免大脑花力气去寻找新画面的阅读起点,因此也避免大脑进入过度活跃的搜寻状态——我们知道大脑一旦进入搜寻状态,大部分感官区都会活化,大脑工作量大增,而专注的持续力衰退,无法应付长篇阅读。

维持卡片式分页对读者的效益是,内容和页面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翻下一页一定从右上角(直排书)或左上角(横排书)开始阅读,读卷轴你一个不留神,要重新找回你刚刚读到哪里,需要花工夫。卡片式分页完全不需要烦恼接读位置的问题。

这正是纸书接口为什么能让我们更专注阅读的原因,因为纸書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一路往前翻,纸书也只有一个阅读起点,你不需要费神寻找,下一页的起点位置一定跟上一页一样,不会变化。读纸书让我们进入享受模式,不需要启动全身感官警戒,因此大脑可以专注处理内容所提供的知识或情节。

纸书接口不只是表面所见那么简单。当年苹果 iPad 上面的阅读程序模仿纸书翻页的动画,甚至还加上音效,许多人嘲笑乔布斯模仿实体过了头。事实上以事后的先见之明来看,乔布斯恐怕才是真正睿智的接口设计者。因为到现在我们才渐渐开始明白,简单的书页后面也藏着惊人的力量。

猜你喜欢
纸书翻页卷轴
纸书已死?
艺术卷轴
注考数字资源与纸书的融合出版实践及认识
掌控板动态卷轴
古老厚重的甘肃非遗卷轴
打字机
让“翻页”成为艺术
会翻页的书
卷轴:骆驼
自动翻页乐谱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