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获准国家社科基金“抗战大后方金融网络的构建与变迁研究”等多个国家和省级项目;出版《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抗战时期大后方交通与西部经济开发》等一批学术专著;编辑发行《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第二辑;主办和承办了“城市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史研究会首届年会”和“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五次会议”。
● 由重庆大学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现代国际关系”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召开。在2013年11月8日的研讨会现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抗日战争与国际关系格局,以及抗战期间的经济、军事、民众生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罗玲提出,沙坪坝、夏坝、白沙坝、梁滩坝这“重庆文化四坝”在战时为大后方人才培养、抗战宣传、医疗卫生事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 “第三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暨秦良玉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0月19日在长江师范学院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商传、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赖惠敏等来自海峡两岸的120名专家、教授和学者围绕土司制度与文化展开考察交流活动。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巫山博物馆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协议规定,从2013年11月29日起,巫山博物馆开始加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巫山分馆的牌子,三峡博物馆将在巫山博物馆设立“文物科技保护工作站”,协助巫山博物馆开展文物修复、文物预防性保护等工作。
● 在“11·27”烈士殉难64周年之际,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沙坪坝区委宣传部有关领导,脱险志士郭德贤及烈士亲属代表,社区群众、学生、工人、部队官兵和机关党员代表,红岩班、周恩来班和红岩志愿者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群众,于2013年11月27日这一天来到了庄严的烈士墓前,隆重举行了祭扫仪式。
● 重庆市北碚区档案局(馆)于2013年12月4日正式公布了一批抗战时期的珍贵档案资料——101位战时客居重庆的历史名人墨宝。该档案共101页,留墨者包括田汉、郭沫若、老舍、汪伦、冯玉祥、梅贻琦等。
● 重庆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以“四川版画”为代表的红色经典美术主题展示活动。2013年10月至11月期间,展览展示了抗战时期革命圣地延安和抗战大后方重庆的木刻版画作品共110件。
● 为纪念江竹筠烈士殉难64周年,红岩联线“红岩故事宣讲团”于2013年11月14日来到位于歌乐山顶的第十三集团军通信团新兵营,为官兵们送去了一场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红岩诗歌故事会。
● “共话60年”——重庆市歌剧院60年艺术巡礼专题座谈会于2013年11月2日召开。60年来,重庆市歌剧院的老艺术家们创作、改编、演出了《刘胡兰》、《红云崖》、《巫山神女》等大批优秀歌剧。会上,歌剧院为23位老艺术家颁发了“献身歌剧艺术六十年”的荣誉证书。
● 重庆图书馆携手市工商联,与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建。2013年12月5日,重庆图书馆向周君记赠送1000册图书及70TB(TB即数据储存单位,万亿字节)数字资源使用权,实现了重庆图书馆图书流通点、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服务首次走进民营企业。
党史部门研究人员在《红岩春秋》发表文章视同核心期刊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开展<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培养遴选工程>的通知》(中史发[2012]9号)对参评党史部门在岗人员的业务要求一项中提出:在省(部)级以上部门主办的公开刊物或出版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发表20篇以上党史党建类学术论文或文章,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不少于15篇。在《通知》附件中,特别对核心期刊进行了界定。其中,《红岩春秋》等16家地方党史系统公开出版的期刊亦被认定:在这类刊物发表研究性文章,可视同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
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党史刊物
——《红岩春秋》编委(扩大)会与有关部门探讨合作、发展、共赢之路
2013年11月15日下午,《红岩春秋》就“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党史刊物”这一议题召开了编委(扩大)会。
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旅游局、南岸区委宣传部、巴南区委宣传部、江津区委宣传部、重庆晨报等宣传、党史、旅游、文化系统相关代表出席会议,就新形势下《红岩春秋》的发展方向、选题策划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整合各单位资源、深入宣传和弘扬红岩精神的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杂志定位上,以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塞声、副巡视员张鲁鲁、征研二处处长艾新全、南方局研究室主任刘志平、征研一处处长徐光煦、办公室主任何小庆、宣传教育处处长刘华,南岸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朱高建,市委抗战工程办黄晓东等为代表的与会者认为,《红岩春秋》对弘扬红岩精神,挖掘和传承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累积了多年优势,坚守原有特色很有必要。表现在内容上,就是继续深化唯一性,比如南方局历史研究、大后方抗战历史文化研究,提升杂志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可结合当今热点和党开展的重大活动,从历史上、现实中进行深入挖掘,对今天的时政作历史的解读,对过去的历史作今天的展示,以拓展新的内容。针对重庆市历史文化领域没有一份公开学术刊物的现状,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副馆长张荣祥提出,希望《红岩春秋》也能作为立足重庆、面向西南的一个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来思考。面临众多媒体的竞争,尤其是网络的冲击,与会者认为,党史期刊可根据读者的兴奋点和关注点,加强策划和组稿,在“新”和“深”上做文章,以精品取胜。同时,在学术与纪实、政治与生活等关系的处理上,要注意把党史成果转化为现在读者能接受的形式,做到雅俗共赏。
读者定位既与杂志定位和内容息息相关,也与发行密不可分。江津区委宣传部部长辛华、《重庆晨报》副总编辑赵吾君、巴南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曾佑华、重庆市委统战部宣传处副处长陈恒永等与会者都强调了读者定位的问题。如,统一战线曾在重庆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挖掘中共与党外人士合作的历史,加大对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等典型的宣传,也可使这部分人群成为读者。当前,历史正在被重新认识和消费,在这个大背景下,《红岩春秋》虽然是党史刊物,也可与国史、城市历史、乡村历史有机融合,走入广大群众中间。
发行方面,《红岩春秋》如今也有更多选择,如依托主办单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发行渠道,向农家书屋和旅游、教育系统推广,发展电子刊供网络用户和APP客户下载等。
经营方面,与会者认为,“酒香也怕巷子深”,党史期刊应进一步扩大宣传。其次,一开始就要有做产业链的意识,以最终实现多种经营。重庆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提出,《红岩春秋》对红色旅游中的红色文化进行了挖掘和传播,可在政府指导下,与红色旅游景区和地方遗址遗迹等展开相关合作。
正如重庆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委副主任委员、《红岩春秋》编委会副主任周勇在总结中所说,《红岩春秋》在新的工作思路中,应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各单位齐聚一堂,愿意在策划、组稿、撰稿、发行、经营等方面给予《红岩春秋》支持和帮助,展现了一个合作、发展、共赢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