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何反孔子

2014-01-16 00:41赵瑜
小品文选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孔子鲁迅思想

赵瑜

仔细想一下,鲁迅几乎反对所有的中国传统:因为眼看着有些中医的荒谬,父亲也因为中医而死,他反对中医。又,他不喜欢京剧,除了讽刺过梅兰芳,他还在《两地书》里嘲笑过田汉他们的京剧救国,说,用京剧救国,就是要唱“我们要救国啊啊啊”,实在不方便。

鲁迅还不提倡读中国书,甚至,曾经有一次接受采访,他偏激地提出,将汉字消灭就好了。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写的就是一个被几千年封建礼教毁了的病人形象,他在文章末尾直接跳出了小说,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

鲁迅自幼生活在一个礼重的旧式士绅家庭,教育严谨,鲁迅更是熟读旧书,抄碑多年。他自然知道旧文化的一些暖意的东西,比如,他孝顺母亲,知道母亲一个人养大他们三兄弟不易;又比如,虽然遇了许广平,却不忍休了朱安,因为朱安回到娘家没有办法生存。

鲁迅因为游学日本,接受了西方思维方式,所以回国后,一些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些格格不入,这都是表象。

他反对孔子的主要原因,其实并不是孔子言论中解放人的思想的部分,而是在长时间的传播和修饰过程中,我们接受的“孔子”已经背叛了孔子本人的最初。

在民国之前,孔子的思想已经被删节成为一套完整的愚民体系。“个体”在孔子的言说中是不存在的,因为纲常伦理是绝对的。在封建王朝的集权设计中,顶端的个体权力不受任何约束。而处于底层的个体被一个莫名而独大的体制束缚,不能动弹。那么,长此以往,必然会有很多压抑的东西得不到疏解,会制造出很多怪异的规定来。比如,动不动就诛连,好好的一家人,因为亲戚犯罪就被杀了,这何其冤哉。还有就是对女性的摧残以及对特权的保护,这种不公平已经超越了物质的贫穷和富裕,而是涉及人的尊严。在长达数百年的中国历史中,阶层的流动方式单一,阶层固化得严重。中国旧王朝更替,从未解决好对人性适度解放这个问题,因为人口基数的庞大,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又为了保护顶层权力,孔子被拦腰截成一个替统治者说教的教主,只能遵循而不能质疑,只能服从而不能独立。

孔子完整的思想体系,有其为了节约管理成本而为集权服务的部分,但那也一定是在限制人性恶的基础上。而这些限制人性恶的理念,到了唐朝以后,便渐渐被执政者剔除。到了清朝,兴文字狱,更是禁止读书人传播与利益集团不合的任何想法。

鲁迅呢,一直反对的就是这些使人们麻木愚昧的庞大体制,他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关心社会的公平和公正。所以,他思想着,如何让他的关心被更弱势的底层人民所理解所支持呢?必须将旧中国那些庞大的传统的文化弊端剔除。他所反对的孔子是被当时旧式政府所利用的孔子。

鲁迅本人的传播史与孔子思想的传播史有十分接近的地方。鲁迅写随笔和杂文的数量多于小说和散文,他的小说和散文以乡村社会的人的麻木为蓝本,白描人情,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创作。而他的很多通信,或者随笔创作,有着极其浓郁的启蒙意味。而这些随笔文字,有的非常适合在中学或者大学教材里出现,以提醒这些人生观和价值观未形成的学生,要有独立的判断。可是,鲁迅的这些思想恰好被编辑教材的人遮蔽。鲁迅在1949年以后的传播方式,显然是虚构和垄断的传播方式,关于鲁迅的回忆录以及书信都造了假,鲁迅被按照当时的社会需要而重新创作。那么,我们所知的“鲁迅”已经背叛了原本的鲁迅。所以,当时鲁迅的一篇文章《风筝》被初中教材删去的时候,我表示支持,并觉得这没有什么。

因为,如果不将一个人完整而客观地展现,那就是对一个人的误解。尤其是以教育普及的方式,受众越多,所起到的坏作用便越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节是不是选择在孔子的诞辰这一天并不是十分重要。相比较教师节的日期和鲁迅某篇文章的退出,我更愿意听到,让孩子们不再接受死板而充满了意识形态意味的教育,让他们独立,让他们自幼便远离奴性,有良好的情商教育和公民意识。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以及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选自“中国作家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孔子鲁迅思想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乙己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阿迅一族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