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思缘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笔者选取河南省的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和平顶山学院5所高师院校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上述学校近5年来的体操专项教学进行深入了解,并对部分体操专项教师进行采访,总结我国高师院校体操专项教学呈现以下特点.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高师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进行专项教学,每个学校对专项班的开班人数要求不一样,最低要求在8人以上,最高要求在15人以上.通过对体操专任教师的访谈了解到,体操专项在前些年一直备受学生青睐,但是近些年却变成冷门项目,体操专项的人数逐年减少,甚至出现无人选择体操的情况.通过与部分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学生对于体操项目的兴趣不浓,究其原因在于体操项目比较枯燥,训练又苦又累,且与其他项目相比不容易出成绩,就业形势也不如其他体育项目明朗等.
通过调查了解到,高师院校中的体操教师人数稍显不足(见表1),多数教师年龄集中在35~50岁之间,以中年教师居多,年轻的体操教师为数不多.体操这一体育运动项目有别于其他项目,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亲自示范的动作较多,尤其是单杠、双杠上的动作,年龄较大的教师做示范有一定的难度,再者体操教学中需要大量的保护和帮助,对教师的体能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体操专项的教学师资结构应该合理化.
表1 河南省5所高师院校体操教师数量统计表
体操专项教学主要包括单杠、双杠、自由操、跳马、鞍马和吊环,多数高校只进行前4个项目的教学,鞍马和吊环几乎不涉及.很多高校由于场馆建设问题,体操场地有限,相关的器械配备不完善,导致体操专项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场地器材不齐全,诸如没有海绵坑,高单杠上的一些高难动作如大回环等都无法教学,专项学生的技术动作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而对于我国的高等体育教育来讲,则意味着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才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1]19-21.面对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高师院校体育人才的培养要打破传统观念,树立创新观念、竞争观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人才培养理念也具有国家、高校与教师等多个层次.国家层面的教育理念是国家对教书育人活动的价值、功能,以及建成怎样的人才培养生态,怎样进行人才培养活动管理,包括预算投入、管理体制、领导机制等方面的认识”[2]30-35.高师院校体育教学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合格体育人才的重大任务,体操专项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体操专项人才.
高校传统的体操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体操基本技术,帮助学生形成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并培养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然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应在学生掌握基本体操技术的基础之上,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加体操专项教学课时,加大体操专项教学力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操师资力量是体操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有力保证.体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反之,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体操人才.我国高师院校现有体操师资力量不足以支撑体操专项教学的发展,且众多的体操教师年龄偏大,技术动作教学存在一定的限制,严重影响了体操专项教学的发展.年轻优秀的体操师资力量应该被大量引入体操专项教学之中,无论是技术动作还是体能都足以胜任体操专项教学,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实践教学,老中青合理搭配,优化体操师资结构,确保体操专项教学师资力量的合理运用.
体操项目多场地器械要求较高,非一般体育项目所能比拟的.高师院校在现有场地器械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体操器械,废旧的体操器械及时淘汰,避免体操教学事故和运动损伤的发生.体操专项教学应该多项目发展,单杠、双杠、自由操、跳马、鞍马以及吊环等项目都应该有所涉及,自由操项目在专项教学中根据学生能力可适当加强体操技术教学难度,吊环、鞍马等项目则以基本技术动作教学为主,为体操专项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或者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培育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大学精神,营造崇尚创造、自由创造的氛围”[3]77-79.体操专项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技术、科研同步发展,在主抓技术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相关科研工作的进展.创建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和研究氛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技术和理论指导,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不断提升自身的体操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使体操专项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证体操专项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充满挑战,如何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社会压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体操专项人才,这一研究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当前应不断加大体操专项教学力度,改善体操专项教学环境,抓好技术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引导体操专项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 严德一.WTO背景下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新观念[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3).
[2] 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
[3] 吴庆宪,樊泽恒.多维度谋求创新人才培养新突破[J].中国大学教学,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