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辽东学院(丹东 118001)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路径探析
——以韩国高等教育经验为借鉴
李鹏
辽东学院(丹东 118001)
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我国高校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韩国作为二战后迅速崛起的亚洲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的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实施比较科学合理的学分制是促进韩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韩国的学分制已经处于非常成熟的阶段。学习和借鉴文化背景与我国相似的近邻韩国的经验,同时与各地区、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我国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的路径,可以首先从增加选修课的内容和数量做起。
学分制 韩国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 选修课
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以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有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之分。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多数实行的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而是学年学分制。
作为一所新兴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辽东学院与国内众多大学一样,在本科教育中目前实施的仍为学年学分制。实现学分学年制向完全的学分制转化,是目前国内高校积极研究和探索的改革内容之一。这是因为在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复合型的形势要求下,与学年学分制相比,完全学分制具有明显的优势及特点。
学分制的本质在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空间。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选课制为必要条件,辅以灵活的学籍管理办法。[1]
学分制的特点在于它更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合理性。学分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体现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和市场的需求选修课程,既满足个人发展的不同需求,也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学分制的合理性体现在它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在目前的学分学年制制度下,我们的教学重点在“教”上,主要考虑的问题是教什么,什么时间教等问题;而学分制则强调学生的“选学”,将学生的选择蕴含在教学安排之内。使学生从传统的学分学年制制度下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分制的合理性还在于它体现了“需求的变动性”与“教育的稳定性”的统一。[2]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人文科学都在不断发展、进步,因而社会对于人才及其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然而,教育本身又有其自身对系统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修改教育计划不仅是不可行的,也与教育本身系统性、稳定性要求相违背。而学分制的弹性机制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的同时,又很好地保持了教育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在下边的例子中我们将会看到,学分制并不是百分之百的自由选择,根据学科的不同,学分制有着分门别类的基本学分要求,而这正体现了教育的系统性和稳定性。
韩国作为中国的近邻,与中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与特点,二战后,韩国经济实现了令世人瞩目的飞跃发展,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便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国家。而高等教育的成功在韩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韩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优秀的建设人才。
韩国是最先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成功无疑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但从大学内部来说,促进韩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实施比较科学合理的学分制。目前韩国学分制的发展也早已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实际上,“韩国高校不分国(公)立、私立,均普遍实行完全学分制,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学习机会”[3]。不同学校所规定的可毕业的总学分虽小有差异[4],但学分制制度本身却是相同的。韩国高校实施的这种完全学分制由于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2.1 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学分制实施情况
韩国大学本科课程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公共基础课(韩国语称之为教养科目),一类为专业课。以韩国国立首尔大学为例,在首尔大学,学生要修满140学分才能本科毕业。而这140学分中,仅规定其公共基础课必修36学分,本专业的专业课必修39学分。余下的65学分则留给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自主选择的这65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6%。
不仅如此,前边所说的公共基础课必修的36学分和本专业的专业课必修的39学分也给予了学生相当大的选择余地。以公共基础课为例,首尔大学的公共基础课有400多门,这些课程可以分成几个大类,如韩国语言与写作类,外国语言与写作类,文学与艺术类,历史与哲学类,社会与思想类,人与自然类以及自然科学基础类等。每个学生都要至少选修36学分的公共基础课。如工学院要求学生要在韩国语言与写作类,外国语言与写作类,文学与艺术类,历史与哲学类课程中各选3学分的课程,在社会与思想类课程中选2学分,在自然科学基础类中选择22学分。而人文学院则要求学生至少要在韩国语言与写作类,外国语言与写作类课程中选修15学分的课程,在文学与艺术类,历史与哲学类中选修15学分,在社会与思想类,人与自然类中各选3学分。
2.2 韩国私立新罗大学学分制实施情况
表1 韩国新罗大学汉语专业本科生开设课程及学分一览
位于釜山广域市的新罗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在新罗大学本科毕业须修满至少132学分。如同上述首尔大学的学分制规定一样,新罗大学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选课空间。
以新罗大学汉语专业为例,按照新罗大学的本科生学位授予规定,汉语专业学生必修的132学分中,专业课至少要修满55学分,其余57学分的公共基础课学生可按照学校及学院的规定自主选择。而在专业课必修的55学分中,专业必修课为22学分,其余的30学分为专业选修课。下面我们通过“表1”来具体看一下新罗大学汉语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哪些。
通过“表1”可以知道,新罗大学汉语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共有12门,而专业选修课却达24门之多。在第一、第二学年,每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数量相当,到了第三学年以后,专业选修课的数量开始远远超过专业必修课的数量。不仅如此,专业选修课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既包括语言类的《古代汉语讲读》、《汉语语法》、《贸易汉语》,也包括文学类的《中国文学概论》、《中国文学讲座》,还包括众多其他社会科学类的选修课程,如《中国地域社会调查论》、《中国政府和政治》、《中国经济论》、《中国投资实务论》以及《中国外交政策论》等多门课程。大量的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既是完全学分制的前提和基础,又为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学分制的改革和实践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下,由于社会、经济和教育自身发展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我国高校学分制推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政府的角度讲,应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为高校顺利实行学分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高校本身,应加强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丰富课程资源,完善学分制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
对于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说,抛开其他干扰和制约因素,从高校内部开始实施学分制改革,可以借鉴上述韩国高校学分制实例。应从增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数量做起。而课程数量的增加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始。
3.1 要从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转变开始
秉着“以学生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逐步改变师生对高等教育的思想认识,实现从传统的教师“施教”到强调学生的“求学”的思想认识转变等。
3.2 对本科教育及本科阶段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能力要有新的定位
在上述以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学分制为代表的实例中,体现出的是一种“厚基础、重专业、自主性强”,同时围绕专业特点,学校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制度特点。鉴于国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不同,以及各高校间师资、生源质量存在差异等多种因素,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学分制改革可以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以我们辽东学院为例,目前我校的选俢课程是在对传统的单一的必修课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分制运行的基本要求,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丰富选俢课的内容可以首先从公共基础课入手,逐步把公共基础课程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划分并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在此过程中学校或各二级学院仅根据专业特点对学生的选择做必要的引导。在改革和完善公共基础课内容的同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增加专业选修课的内容和数量。
3.3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无论是增加公共选修课,还是专业选修课的内容和数量,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教师多开课、开新课,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政策措施。国内高校选修课的不足和陈旧,一方面与长期以来对学分制的认识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多开课、开新课的动力不足也是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顽疾。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把教师的开课数量、质量与收入、职称评定等挂钩,都是学分制改革过程中亟需着手解决的问题。
学分制在推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这时,应在合理地借鉴国外高校学分制成功典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本校实际,注重实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和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自身特色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积极稳步地推进学分制。
[1]李桂红.我国高校学分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09).
[2]龚克.韩国汉城国立大学的教学体制与关于学分制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3).
[3]郑红.中韩民办(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16).
(责任编辑: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