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红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新生心理普查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及时了解新生的心理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有效地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约谈和干预,对进一步加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学校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信院)自2005年起,每年都定期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工作,本文选取“90后”(即我国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典型群体2012级1993年或1994年出生的入学新生,同时又选取“80后”典型群体2006级1987年或1988年出生的入学新生调查情况。首先对2012级学生的心理调查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出“90后”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特点;然后对2012级与2006级学生的心理调查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出“90后”与“80后”的差异性,从而对今后做好“90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提出新思路。
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和2006年全体入校新生为研究对象。2012级新生中有效被试人数3 520人,其中男生2 415人,女生1 105人,测试时间是在2012年开学后10月下旬。2006级新生中有效被试人数2 411人,其中男生1 355人,女生1 056人,测试时间是在2006年开学后10月中旬。
2)研究工具。本次研究的主要调查工具是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UPI)。UPI问卷1993年引入国内,经过修订,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UPI问卷有64个题目,56个是反映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等的症状题,4个是测伪题,另外4道附加题。筛查标准分为三类,第Ⅰ类筛选条件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第25题(想轻生)做肯定选择、附加题中同时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明确提出咨询要求的,则是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第Ⅱ类筛选条件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UPI总分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之间、第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附加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则是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第Ⅲ类筛选条件是:总分<20,则是基本没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的学生。UPI问卷以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入学时作为心理健康调查而使用,有利于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早期发现,以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必要的治疗;同时也起到心理卫生的宣传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增强心理保健意识。通过UPI可以了解大学生的苦恼、心理冲突、迷惘、焦虑、有无心身疾病、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
3)研究过程。2012级在测前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心理测试目的和重要性宣传,消除新生对测试的心理顾虑,并引起他们对心理普查的重视,以提高测试结果的真实可靠性。而2006级在心理普查前没有做充分的宣传教育工作。测试用的都是“心海软件学校心理管理系统”,以系为单位,由心理教师组织新生在学校公共机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测试,由“心海软件学校心理管理系统”提供数据,然后用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
1)2012级和2006级受测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根据UPI分析结果显示,按照UPI的分类标准2012级新生Ⅰ类也就是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462人,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13.1%;第Ⅱ类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736人,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20.9%;第Ⅲ类基本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2 322人,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66%。这一结果表明,学院“90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虽然大部分是良好,但是有一定心理问题和有心理隐患的学生还是占有较大的比例。2006级新生Ⅰ类也就是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413人,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17.1%;第Ⅱ类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538人,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22.3%;第Ⅲ类基本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1 460,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60.6%。
表1显示的结果说明,2012级和2006级受测学生的UPI得分已经达到了显著性的代际差异(χ2=23.440,р =0.000 <0.05)。从总体上来讲 2012级受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06级受测学生。
表1 2012级和2006级受测学生UPI比较
2)不同生源地、性别、学科等变量对2012级和2006级受测新生在UPI总分分布率上的影响比较。根据受测学生UPI问卷得分不同,分别以不同生源地、性别以及学科作为自变量,对受测12级新生的UPI得分分布率逐一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
第一,不同生源地。根据UPI分析结果显示,按照UPI的分类标准,2012级新生Ⅰ类也就是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462人,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13.1%;第Ⅱ类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736人,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20.9%;第Ⅲ类基本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2 322人,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66%。这一结果表明,学院“90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虽然大部分是良好,但是有一定心理问题和有心理隐患的学生还是占有较大的比例。2006级新生Ⅰ类也就是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413人,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17.1%;第Ⅱ类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538人,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22.3%;第Ⅲ类基本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1 460,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60.6%。2012级城市新生中第Ⅰ类学生160人,占城市总人数的14%;第Ⅱ类学生263人,占城市总人数的23%;第Ⅲ类学生719人,占城市总人数的63%;2012级农村新生中第Ⅰ类学生302人,占城市总人数的12.7%;第Ⅱ类学生473人,占农村总人数的19.9%;第Ⅲ类学生1 603人,占农村总人数的67.4%。
表2显示的结果说明,2012级受测学生的UPI得分在生源地上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χ2=6.962,р=0.031<0.05)。12级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城市学生。2006级城市新生中第Ⅰ类学生192人,占城市总人数的16.8%;第Ⅱ类学生257人,占城市总人数的22.5%;第Ⅲ类学生692人,占城市总人数的60.7%;2006级农村新生中第Ⅰ类学生221人,占城市总人数的17.4%;第Ⅱ类学生281人,占农村总人数的22.1%;第Ⅲ类学生768人,占农村总人数的60.5%。
表2 2012级不同生源地受测学生的比较
表3显示的结果说明,2006级受测学生的UPI得分在生源地上未达到显著性的差异(χ2=0.161,р=0.922>0.05)。2006级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城市学生相当。
表3 2006级不同生源地受测学生的比较
第二,不同性别。2012级男新生中第Ⅰ类学生316人,占男生总人数的13.1%;第Ⅱ类男生530人,占男生总人数的21.9%;第Ⅲ类男生1569人,占男生总人数的65%;2012级女新生中第Ⅰ类女生146人,占女生总人数的13.2%;第Ⅱ类女生206人,占女生总人数的18.6%;第Ⅲ类女生753人,占女生总人数的68.2%。
表4显示的结果说明,2012级受测学生的UPI得分在男女性别上未达到显著性的差异(χ2=5.126,р =0.077 >0.05)。2012 级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女学生相当。2006级男新生中第Ⅰ类学生231人,占男生总人数的17.1%;第Ⅱ类男生327人,占男生总人数的24.1%;第Ⅲ类男生797人,占男生总人数的58.8%;2006级女新生中第Ⅰ类女生182人,占女生总人数的17.2%;第Ⅱ类女生211人,占女生总人数的20%;第Ⅲ类女生663人,占女生总人数的62.8%。
表4 2012级不同性别受测学生的比较
表5显示的结果说明,2006级受测学生的UPI得分在男女性别上已经达到显著性的差异(χ2=6.137,р =0.046 <0.05)。2006 级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学生。
表5 2006级不同性别受测学生的比较
第三,不同学科。2012级文科新生中第Ⅰ类学生209人,占文科总人数的13.8%;第Ⅱ类文科生313人,占文科总人数的21.9%;第Ⅲ类文科生1 569人,占文科总人数的65%;2012级理科新生中第Ⅰ类理科生253人,占理科总人数的12.6%;第Ⅱ类理科生423人,占理科总人数的21.1%;第Ⅲ类理科生1 331人,占理科总人数的68.2%。
表6显示的结果说明,2012级受测学生的UPI得分在文理学科上未达到显著性的差异(χ2=1.109,р =0.574 >0.05)。2012 级理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文科生相当。2006级文科新生中第Ⅰ类学生179人,占文科总人数的16.8%;第Ⅱ类文科生233人,占文科总人数的21.9%;第Ⅲ类文科生654人,占文科总人数的61.3%;06级理科新生中第Ⅰ类理科生234人,占理科总人数的17.4%;第Ⅱ类理科生305人,占理科总人数的22.7%;第Ⅲ类理科生806人,占理科总人数的59.9%。
表6 2012级不同性别受测学生的比较
表7显示的结果说明,2006级受测学生的UPI得分在文理学科上未达到显著性的差异(χ2=0.506,р =0.777 >0.05)。2006 级理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文科生相当。
表7 2006级不同性别受测学生的比较
3)2012级和2006级受测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比较。表8显示的结果说明,2012级和2006级受测新生所选择的频数为前10项的心理问题选项是一样的,只是在百分比上有所不同;并且2012级新生各项百分比较2006级新生基本上都呈下降趋势,除了“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项持平和“思想不集中”项略有下降以外。2012级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倾向,表现为“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35%)、“爱操心”(33%);神经衰弱倾向,表现为“思想不集中”(31%)、“缺乏耐力”(25%);缺乏自信,表现为“父母期望过高”(42%)、“在乎别人视线”(32%)、“总注意周围的人”(32%)、“缺乏自信心”(25%);其它神经症表现为“对脏很在乎”(40%)、“过于担心将来的事”(33%)。
1)“90后”新生UPI测查结果反映总体健康状况良好。研究结果显示,依据UPI问卷的分类标准,本校2012级新生中筛选出的Ⅰ类学生总人数46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3.1%,这一数据与国内平均水平(10%~20%)[2]相一致。同时,2012级与2006级新生在UPI问卷中存在显著差异,2012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2006级新生。一方面,近几年苏信院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对心理普查的宣传力度加强了,引起了师生的高度重视;同时,测试方法越来越科学,普测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相较于“80后”大学生而言,“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不仅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而且自主独立、思想活跃、求真务实、追求时尚,他们善于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事务,更期待在大学校园能够有所突破,而且他们的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因此,他们对于未来的生活更加积极乐观,这势必会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产生正性的影响。
表8 2012级受测学生UPI题目选择频数分布(前10项)
2)“90后”新生与“80后”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
第一,2012级受测学生的UPI得分在生源地上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即2012级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2006级受测学生的UPI得分在生源地上未达到显著性的差异,2006级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城市学生相当。因此,苏信院“90后”新生中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80后”农村新生有了提高与改善。经过笔者与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考入苏信院的农村学生大多来自普通高中,他们的学习成绩多处于班级的中上游水平,有些还是班级学生干部,因此高中的学习生活还比较满意。而考入苏信院的城市学生在普高时一般是班级的“学差生”或“低等生”,在学习上的负性情绪体验比较多。因此这个差异大多是由于高中时的学习体验造成的,而城乡普通高中的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二,2012级受测学生的UPI得分在男女性别上未达到显著性的差异,2012级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女学生相当。而2006级受测学生的UPI得分在男女性别上已经达到显著性的差异,2006级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生。因此,苏信院“90后”新生中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80后”新生中的男生有了提高与改善。“80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男生所受的社会责任与压力比女生大,而且女生遇到困扰时更愿意倾诉。2012级男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可能是由于“90后”的时代环境发生了变化,个性更加张扬,对待生活更加乐观所造成的。
第三,2012级受测学生的UPI得分在文理学科上未达到显著性的差异,2012级理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文科生相当。而2006级受测学生的UPI得分在文理学科上未达到显著性的差异,2006级理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文科生相当。因此,苏信院“90后”理科生和文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提高或改善。苏信院高职学生中文理科生的心理水平相当,这可能是由于苏信院招生的特殊性造成的,那就是理工科专业兼收文科和理科生,文科专业也兼收文科和理科生,因此,学生在专业上的特性就彰显不出来了。
3)研究结果带来的启示。第一,要高度重视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职新生在高中时学业上不占优势,家庭学校给予的关怀和正性评价较少,使得一些学生的情绪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同时新生还面临环境适应问题等,他们的内心冲突更多。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就高职新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作专题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3],如入学新生常面临的心理困扰及调试方法、认识与适应高校学习与生活、做好生涯规划、如何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等。另外,对心理普查后的重点学生应及时进行系部间交叉心理干预,对于有抑郁和精神疾病的学生给予医疗求助和心理咨询。第二,加强新生班集体建设。学校应给新生班级配备优秀精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辅导员和班主任应指导新生班尽快完成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迅速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4]。班级文化能够促成班级凝聚力,使新生在班集体中找到归属感。第三,发挥新生班班主任助理的朋辈引导作用。班主任助理一般是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的品学兼优、有热情、有能力、善于表达的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由班主任带着做相关班主任工作[5]。这些班主任助理与新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容易沟通交流。他们可以经常下宿舍,参与新生常规管理,了解新生哪些地方需要指导与帮助;并且,班主任助理还能够用亲身经历和经验教训来指导和帮助新生,成为新生的朋辈引路人和同伴支持者,经常为他们排忧解难。
[1]叶玉清.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与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06(4):75-77.
[2]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483-486.
[3]陈茂荣,陈忠伟.心理咨询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
[4]吴静.浅谈如何做好新生班级的建设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184-186.
[5]张静,庞杰.浅论高校新生入学心理帮助体系建设[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