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防线
早上,山忽然想穿鞋底可以闪闪发亮的鞋子上幼儿园,那是一双露脚面的单鞋。大人告诉她这双鞋子太薄,脚会冷,但她坚持要穿,自己穿上后还反复说:“不冷呀,你看不冷吧。”大人越强调外面冷,她就更加坚持。
大冷天,孩子要穿单鞋去上幼儿园,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但这个“不可以”,要怎么跟孩子说呢?
先说服后强迫
作为医生的山爸,会将山的健康放第一位,他认为脚是绝不能冻着的,因此采取了“先说服教育后强硬”的方法。说服教育时,山大喊大叫,非常烦躁,使尽一切办法来对抗。见山爸“怒目相视”,山才屈从,只是哭得更厉害、更委屈了。
点评:
这种处理办法,虽然最终让山改穿棉鞋去上幼儿园,但不良影响也显而易见:
第一,因为闹情绪,结果耽误了上幼儿园的时间。
第二,孩子出现了很强的负面情绪,大人心里也别扭。
第三,孩子不是因为明白道理而服从,而是因为害怕强权而服从,久而久之,形成懦弱的性格。
转移注意力
爷爷奶奶遇到这样的情况,马上就会想到用物质诱惑来交换。老人最怕孩子哭,只要孩子不哭闹,什么条件都可以满足。“奶奶给你糖吃,你换上棉鞋好吗?”“你换棉鞋的话,奶奶待会儿就给你买玩具。”山一听,马上阴转晴,丢下手上的单鞋,直奔棉鞋而去。
点评:
这个方法实现了大人的目的,孩子也欢天喜地。表面上看,似乎是良策。但潜在的危害实际上并不比Plan A小:
第一,混淆孩子的思维:假如要求是合理的,为什么不让我做?假如要求是不合理的,为什么又用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奖励”我?
第二,孩子不是因为明白道理而服从,而是因为受到诱惑而服从。时间一长,孩子可能会任性,经常用哭闹达成目的;或做什么都没主见,依赖性强。
再说,这个方法一般只对年龄小的宝宝有效果。3岁以上的孩子主见更强,懂得自我约束,不容易受大人的想法左右,如果开出的条件不是孩子特别渴望的,则根本没戏。
体验先行
了解孩子心理的妈妈见后,没再劝说,只是悄悄把棉鞋放在包里。她知道孩子之所以执意要穿单鞋,是因为在房间里确实不冷,等到外面体验过,自己就会改变主意的。果不其然,出门没走5分钟的路,山就支支吾吾地央求妈妈回家给她拿一双厚的鞋子。妈妈说:“我现在帮你变出来吧。”山喜出望外,顺利地换好棉鞋。一路欢声笑语。
点评:
没有说教,没有哄骗。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妈妈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但是:
第一,孩子开开心心地穿着棉鞋上幼儿园了。
第二,因为妈妈的尊重,孩子获得了一次体验的机会。穿单鞋究竟会不会冷?别人的话是别人的经验,孩子未必会信服,只有自己体验过后才能做出选择。这实际上为孩子顺利地实现自我教育和改变做了铺垫。
第三,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妈妈获得孩子的信任:原来妈妈说穿单鞋会冷是真的。下次碰到类似的事情时,孩子更容易采纳妈妈的意见。
2岁半左右的孩子,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他们并不是为了故意跟大人作对,而是因为自我意识的产生,开始对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持怀疑态度,什么事情都想亲身体验和感受一下。这是孩子进步和发展的表现。我们应尊重孩子,尽力提供条件,满足孩子的体验欲望,帮助他实现自我成长。否则,我们就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