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
小时候我总担心母亲丢了,或者被人冒名顶替。每次母亲出门前我都盯着她牙上的一个小黑点看,看仔细了,要是母亲走丢了,或者谁变了花样来冒充她,我就找这个小黑点,找到小黑点就找到了母亲,找不到它就不是我母亲。那小黑点是两颗牙齿之间极小的洞,笑的时候会露出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村庄里,念高中之前,世界对我来说就这么大,所以外面的世界对我来说就很大,大到我不知道有多大,大到想起来我就两眼一抹黑心生恐惧,大到每次母亲出门我都担心她会在无穷大的世界里走丢了。
母亲出门前我就盯着她牙上的小黑点看,努力记忆到最完整最全面,一旦该回来时母亲没回来,我就到世界上去找她;如果回来的是另外一个人,就算她长得和母亲极像,我也要看她牙上的小黑点在不在。很多年后我常想起那个小黑点,我对它的信任竟如此确凿和莫名其妙。
后来我年既长,事情完全调了个个儿,总在出门的是我,念书、工作、出差,到地球的另外一些地方去,而母亲却是常年待在了家里,小黑点陪着她也常年待在家里。我离我的村庄越来越远,进入世界越来越深;我明白一个人的消失和被篡改与替换,不会那么偶然与轻易,甚至持此念头都十分可笑;但是每次回家和出门,我依然都要盯着那个黑点看一看,然后头脑里闪过小时候的那个念头:这的确是母亲。
与此同时,母亲开始担心我在外面的安全和生活。我在哪里读书、工作和出差,她就开始关注哪里的天气和新闻,一有风吹草动就给我打电话,最近如何如何,要当心。在国外也是,只要见到一个和她儿子此行有关的信息,眼睛和耳朵就会立马警醒起来。
过去,电视里所有絮絮叨叨的新闻节目她都要跳过去,现在养成了看新闻和天气预报的习惯;我在国内她就关注国内,我在国外她就关注国外。我不知道她是否像我小时候那样,需要牙齿上的小黑点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母亲总是比儿子担心母亲更担心儿子;我同样可以肯定,在母亲的后半生里,我和姐姐将会占满她几乎全部的思维。
我长大,那个小黑点也跟着长,我念大学时黑点已经蔓延了母亲的半颗牙齿,中间部分空了,成了龋齿。我不再需要通过一颗牙齿来确认自己的母亲,我只是总看到它,每次回家都发现它好像长大了一点儿。我跟母亲说,要不拔掉它换一颗。母亲不换,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换它干嘛?乡村世界里的一切事情似乎都可以将就,母亲秉持这个通用的生活观。我似乎也是。于是每年看到黑点在长大。
前两年某一天回家,突然发现母亲变了,我在母亲脸上看来看去:黑点不在了,换成一颗完好无损的牙齿。只是牙医技术欠佳,牙齿的大小和镶嵌的位置与其他牙齿不那么和谐,在众多牙齿里它比黑点还醒目。我说,找个好牙医换颗更好的吧!母亲还是那句话,这样挺好,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换它干嘛?能将就的她依然要将就。别的可以凑合,但这颗牙齿我不打算让母亲凑合。我在想,哪一天在家待的时间足够长,我带母亲去医院;既然黑点不在了,应该由一颗和黑点一样完美的牙齿来代替它。
(选自《散文选刊》2013年5月上,略有删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