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4-01-12 08:59冯海英梁利培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对策思考

冯海英 梁利培

【摘 要】在深入调查、全面研究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保证河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良好生态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对策思考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9-0049-0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日益加重,影响了农村城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城镇发展的潜力,给人民的身心健康、经济的持续发展乃至城镇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一、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农村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尽管河南省的农村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但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己经显露出来,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较为严重。

(一)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曲解了城镇化,错误地把城镇化理解为土地非农化和城市建设,只单纯的追求土地转化和城镇景观,造成城镇化吃掉大片农田。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城镇建设与当地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明显脱节,大搞形象工程,造成有限的公共资源大量浪费。

(二)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在城镇集中,打破了生态环境系统原有的平衡,由此引发环境污染

随着河南省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城镇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人口的集中产生的大量而集中的有机排泄物和其它废弃物,不能完全而有效的进入生态环境系统,致使生态环境系统原有的能量输入与输出关系发生改变,从而造成了生态恶化,环境污染。

(三)城镇化进程中大力发展企业,造成的工业污染比较严重

“三废”污染物直接排入大气、河流、水库、地下水和农田。工业“三废”等污染物也在城镇集中起来,如果治理不周或不及时,就会产生交汇作用,再加上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如果超出了生态环境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那么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河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此主要从社会、经济、政治等人为因素的角度,来分析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来说,可以将产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南省社会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改善生活的巨大动力,农民们无力顾及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且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分治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当前的环境管理体系也难以应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保机构普遍匾乏。河南省对农村环保的经费投入也是远远不够的。

(二)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分析

1.农村城镇化的外部性。一是人口的大量聚集所引起的生态循环系统的改变。由于城镇化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而城镇的有机排泄物和废弃物又不能有效地进入农田生态系统,由此割裂了有机排泄物及废弃物与原来的农田生态系统的联系。二是工业生产活动的集中所引起的外部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活动在城镇集中,如果治理不周,工业企业所排放出来的“三废”等污染物就会在一个位点上集中。三是现代农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所引起的外部不经济。对能源的过分依赖、大量使用化学物品对环境的污染等,都是现代农业所表现出来的外部不经济。2.农村企业(即乡镇企业)的粗放型生产方式。由于受农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乡镇企业实际上是一种以高消耗、高投入、低产出、低技术含量为特征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方式。由于技术水平低、布局分散、企业人员环境意识淡薄、环保资金投入少等又使得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最大且最难治理的污染源。

(三)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政治原因分析

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中重经济政绩而轻环保政绩,使领导没有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使有关部门不重视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三、保证河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良好生态环境的对策思考

虽然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不可能做到零污染,但笔者认为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应该把对环境的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走出二元结构下“城乡分治”的环境治理格局,统筹治理城乡环境

今后国家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应向农村逐级延伸,环保投入应向农村逐步倾斜,环境法律政策应体现乡村和乡村企业的特点和需要,环保机构应在农村逐步健全、完善,从而逐步改变农村环境保护被动、从属、次要的弱势地位。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环境优先观念,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教育

1. 加强对城镇的工业、企业负责人的环境保护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使他们认识到自觉保护当地的环境,不仅是对当地生态、环境以及民众的良知,更是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2. 加强对普通居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电视、电影、互联网、广播、报刊、书籍等各种宣传工具积极宣传,使广大居民意识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把科学发展观念灌输给他们。3. 建立社会和舆论监督机制,完善信访、举报制度,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城镇决策部门在根据本地特点,探索适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时候,要广开言路,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让他们为环保谏言献策, 通过调查、分析、预测规划实施后所产生的不良环境后果,使将要产生的环境问题在源头上得以解决。同时要完善信访、举报等制度,为公众参与环保监督提供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参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三)政府要强化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管理

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有三个: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 经济手段的使用和优化。发挥经济手段在农村环境管理中的作用。经济手段的优化应突出以下几点:应使经济手段的诱导机制重于敛资机制;尽可能降低实施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運行成本;应尽量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等等。2. 行政手段的使用和优化。严格执行行政法规条文,提高行政措施的严肃性;制订明确的行政法规条文,提高行政措施的规范性;建立严肃的检查监督制度;保持行政法规的相对稳定性等等。3. 法律手段的使用和优化。法律手段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管理,不是表现在诱导,而是表现为一种超经济的强制;它的核心不是物质利益,而是一种法定的、刚性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关系。

(四)促进乡镇工业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推行清洁生产

加强技术进步是城镇工业污染防治的根本途径。一方面提高产品的生产技术,通过产品方向、物料、工艺、设备的改进,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物质消耗和水源消耗;另一方面提高控制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技术水平,大力推广无废少废生产工艺与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农业生态技术和生态工业。

对乡镇企业来讲,随着资源等越来越稀缺以及环境管制越来越严格,排放污染与消耗资源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发展循环经济不失为一个变废为宝,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良策。

参考文献:

[1] 王永苏. 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 中州学刊, 2011(03)

[2] 伍国勇. 基于现代多功能农业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协调发展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4)

[3] 周巍峰. 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建设机制研究[D]. 复旦大学 ,2008

猜你喜欢
对策思考
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中学音乐教育发展思考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关于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高校大学生对MOOC认识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中学生课外作业家庭作业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西部贫困(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