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五种媒介

2014-01-12 12:00郭修通
政工学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官兵基层政治

●郭修通

利用好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五种媒介

●郭修通

军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今天,先后出现了五种教育媒介,即“话媒”“纸媒”“板媒”“电媒”“网媒”。从时代发展和官兵需求来看,这五种媒介的教育实效正在或即将发生巨大变化。加强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对教育媒介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利用。

第一,“话媒”的传统地位不可动摇,但需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

“话媒”主要包括讲话、讲课、谈心、作报告、语言类文艺节目等。很明显,“话媒”就是面对面地用语言来教育人,说理为主、情理结合。其优势有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性强。从我军诞生那天起,各级领导就在官兵面前作动员、搞宣传、抓教育,声情并茂、以理服人、凝聚人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正规性强。随着我军正规化建设的发展,“话媒”的空间已不只是“田间地头”,以上政治课、让典型作报告、编排语言类文艺节目等为主要内容的“话媒”,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越来越正规,越来越重要,有力提升了教育实效。三是针对性强。“话媒”可以出现在正式会议、重大活动,也可以出现在战斗一线、训练间隙,与任务跟得紧、与官兵贴得近,尤其是作为我军政治工作特色的谈心,面对面、心贴心,充分体现出“话媒”的生命力所在。

尽管“话媒”的教育功能早已被官兵所肯定,也已被条例、大纲等法规制度所固化,但进入信息社会,由于新媒体的影响,“话媒”有时也出现了难以掌握话语权的问题。“话媒”要保持以往所具备的地位和影响,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个是尊重个体、以情动人。新时期青年官兵来源多样,个性突出,一次教育难以打动众心,基层教育不能“齐步走”。要发挥“话媒”的灵活性,突出“一人一事”,赋予真情实感,多大课、少小课,多点对点、少一对多,通过单个突破实现水涨船高。另一个是尊重事实、以真示人。内容真实是“话媒”的生存之道,基层教育更应该讲真事、讲真话,对社会实际、现实问题、工作不足等,要实话实说、敢讲敢说、辩证分析、正确引导,不能回避对立面、隐瞒阴暗面,保证教育内容真实可信。再一个是尊重规律、以理服人。教育面向未来而说话,尤其是形势政策、安全战备等教育都需要研判发展趋势,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话媒”传达信息、影响思想,不能以上压下,应当深刻分析事物内在规律,准确思考推断,用道理引导人、转化人。

第二,“纸媒”的权威影响依然稳固,但需避免趋于边缘化的状况

“纸媒”主要包括纸质文件、报刊、书籍等。从建军至今,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都能在“纸媒”上找到印证,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纸媒”始终最活跃、最关键,具备强大的影响力。一是应用基础扎实。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就高度重视文化建军,在部队开办扫盲班,学文化、学政治。从那时起,读书、看报、学文件成为官兵政治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对基层官兵来说,建设学习型军营,更是离不开“纸媒”。二是蕴含信息权威。一些文件法规和经典作品,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论持久战》等,经常引起基层官兵的“头脑风暴”。这也说明,“纸媒”大多由上级下发、受过多层审查,正确性、导向性、权威性毋庸置疑。三是学习使用方便。“纸媒”对时空的要求简单,有其他媒介难以比拟的易用性,团有图书馆、连有学习室,基层部队还创造出小册子、口袋书等,“纸媒”因其易学易用而使学习更方便、影响更长久。

尽管“纸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有着稳固的地位和影响力,但调查发现,基层青年官兵却越来越不喜欢接触“纸媒”,“不读书”的问题比较突出。受电子信息技术影响,国内外“纸媒”都在寻求出路。军营保持“纸媒”地位,一方面要坚持雅俗共赏,“纸媒”需要大众化、接地气,大量使用最贴近基层官兵的语言,让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基层官兵能看懂、愿意看,增强“纸媒”的亲和力。另一方面要坚持精品路线,无论刊物还是读物,只有精品才能让官兵爱不释手,发挥教育的渗透影响作用。为此,面向基层官兵的“纸媒”,要多由“大家”执笔,多出经典作品。再一方面要坚持自我革新,基层官兵从社会中来,被社会所染,也喜欢印刷精美、富有时代气息的“纸媒”作品。“纸媒”不能停留在“白纸黑字”水平,也要注重利用印刷、流通、包装等环节的新技术,跟上时代发展、跟上官兵口味。

第三,“板媒”的特有优势不可忽视,但需强化功能作用的发挥

“板媒”主要包括板报标语、橱窗灯箱、英模挂像等平面媒介,以及新兴的LED宣传屏等。建军之初,标语、宣传画等“板媒”就成为我军重要的宣传教育手段。部队一有重大活动,必有“板媒”如影随形,来营造氛围、提升气势。可见,“板媒”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军营文化的重要组成。军队作为大熔炉,锻造大批青年官兵,以“板媒”为代表的军营文化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基层把“板媒”延伸至石头、雪雕等各个环境因子,政治环境氛围更加立体、浓厚。二是基层变化的现实写照。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要求,造就了“板媒”的鲜明时代风格。一个阶段、一段时期的板报、标语、橱窗等,就是折射基层部队建设发展的“活档案”。三是熏染官兵的直观教材。军营的每个拐角、每根灯杆,都有“板媒”在不经意间施展着教育“魔法”。无论看与不看,“板媒”都在面前。进门就受熏陶,使得“板媒”成为最直观、最形象的教育媒介。

受新技术蓬勃发展影响,“板媒”的作用空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让“板媒”在基层教育阵地站稳一席之地,必须强化三个方面:一要靠科技助力。电子屏的宣传教育效果远强于其他“板媒”的事实证明,“板媒”可以借助科技力量焕发出新青春。增强“板媒”教育实效,还应该加大投入,积极应用激光投影、自动感应等新潮技术。二要和官兵共鸣。设计和制作“板媒”,内容上不能全是上级声音,也要有基层官兵的“好声音”,比如比武“龙虎榜”、名言“励志栏”、官兵“心愿墙”等,让“板媒”更贴近官兵。三要走嵌入之路。手机、平板电脑诞生的“拇指效应”启示我们,离身体越近就越有影响力。“板媒”不能“只可远观”,也要触手可及,潜入电脑桌面、笔记扉页、鼠标垫、扑克牌等抬眼看得到、伸手摸得着的各个角落。

第四,“电媒”的广泛应用成为常态,但需摆脱进退两难的境况

“电媒”主要包括电视、广播、电影、录像等音频视频媒体。基层“三个半小时”,“电媒”占了两大块,全军官兵每天早上听广播、晚上看电视雷打不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深远影响。一是舆论引导力强。“电媒”对热点时事敏锐,且由专业人员、专门机构制作把关,政治上可信、可靠,在传播党的声音、引领价值取向、吸引官兵眼球上能量无限,有大事看电视,几乎成为基层官兵的不二选择。二是官兵认可度高。“电媒”的辉煌发展与新时期官兵的成长同步,《防务新观察》《士兵突击》等知名栏目和优秀作品拥有众多“粉丝”,备受追捧和认可,为青年官兵成长注入了正能量。三是创作保障力强。不仅总部有军事题材“电媒”制作中心,基层部队的“电媒”制式装备也越来越多。目前,集听广播、看电视、放电影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野战文化宣传车已被广泛使用,“电媒”的教育渗透力不断增强。

在第一时间欣赏到最新的优秀“电媒”作品,曾经是上世纪末基层官兵的梦想。在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电媒”要想保持往日光环,还需要在自身上狠下功夫:一是紧盯需求抓服务。既然部队有专门的“电媒”制作机构、发行渠道、传播手段,就应该服务基层教育需求,开展“私人定制”,做到基层教育需要什么节目就创作什么作品,供官兵点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二是紧跟大势保地位。紧盯天下大事、深刻解读形势、传播党声政声,走“喉舌”之路是“电媒”作为教育媒介的生存之道、活力之源。“电媒”必须建强自己的专业队伍,多出“大家”、常出“名品”,保持青年官兵对其的信赖。三是跟进技术求创新。数字技术的发展,延长了“电媒”的生命力,也证明“电媒”可以靠技术驱动,不断实现自我革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把基层青年官兵留在身边,特别是“电媒”装备应该不断降低成本,做到便携好用。

第五,“网媒”的蓬勃发展势不可当,但需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网媒”,主要指互联网、军队政工网、军事综合信息网等。自全军政工网开通以来,政工网进班排成为基层建设“标配”,不仅催生了网络政治工作,还给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一是推动了教育革新。“网媒”把基层政治教育从“单向灌输”引向“双向沟通”,从“面对面”转向“键对键”,从“配餐制”导向“自助餐”,深刻改变了基层教育模式。二是扩展了教育空间。“网媒”全维度、全时空存在,产生一个与现实相应的教育“虚拟空间”,开辟了教育新阵地。三是丰富了教育资源。利用“网媒”,可以借海量信息助教、凭自身功能施教,让官兵触网即受教,不仅有效减轻基层政治教员备课、授课负担,也使基层政治教育不再受资源制约。

“网媒”凭着“一网打尽”的功能优势,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从当前“网媒”的利用情况来看,综合效益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形成体系施教能力,“网媒”作为尤为重要的一环,应当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一是健全法规。对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制定更加完善的细则,从成立机构、队伍建设、时间保障等方面进行规范,保证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运行。二是加大投入。紧跟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更新完善硬件、组织系统开发等方面着手,列支专项经费、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网络建设和“网媒”教育投入力度,确保军队“内网”建设走在前列。三是科学管建。抓好“网媒”建设、管理、使用三类人才培养,提升建、用、管的素质基础;抓好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体系,实现更好效益。

【作者系65647部队政治处主任】

猜你喜欢
官兵基层政治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走基层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