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陆军预备役步兵师 王 刚 耿秋生
在军民融合发展中推进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
河南某陆军预备役步兵师 王 刚 耿秋生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预备役部队作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家武装力量,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主席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整合资源,认真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为有力推进部队战斗力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党中央、习主席对进一步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升华,是加快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目标的战略举措,也是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适应“战场”和“市场”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各级必须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抓好战斗力建设,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三种理念。一是融合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要深刻认识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提高部队战斗力建设的新方略、新举措,也是推进经济建设和战斗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注重把全社会各领域的力量凝聚起来,把抓地方经济建设与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思想统一起来,做到任务统一分担、资源统一调配、力量统一使用,形成军地合力抓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军地协作理念。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既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更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和支持。因此,一方面,地方党委政府要坚持党管武装制度,自觉贯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方针,把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纳入工作日程、融入发展体系,做到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安排、整体设计。另一方面,预备役部队要自觉坚持双重领导制度,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努力增强军地各级领导抓融合的主导意识、职能部门抓融合的主体意识和基层抓融合的主动意识,切实做到谋划上通盘考虑、工作中统筹安排,真正形成政府主导、军地协作的融合发展模式。三是互利共赢理念。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既要考虑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需要,又要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只有兼顾军地双方利益,实现战斗力和生产力互促共赢,军民融合才能向深度拓展、向广度辐射。这就要求军地双方在协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中,牢固树立互利共赢理念,整合现有资源,互借对方优势,促进共同发展。
预备役部队编组是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针对当前编组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军民融合、优化组合的发展路子,为部队战斗力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一是合理调整布局。要针对预编人员相对集中于企事业单位、长时间组织训练影响单位效益,农村预编人员流动量大、不便于储备和管理,科技和专业对口单位预编人员数量少、不便于提高兵员整体素质等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快速动员使用、有利于平时建设、有利于均衡负担的原则,不断改进编组方法、拓宽编组渠道。工作中,应当选择在民兵预备役工作基础扎实、经济社会发展好、交通发达的地区调整组建预备役部(分)队,实现由人口数量为依据编兵向任务需求为依据编兵转变、由依托企业为主编兵向依托企业和社区并重编兵转变、由以普通生产行业为主编兵向以科技密集产业为主编兵转变。二是优化兵员质量。要针对“交叉混编、一兵多职、有编无兵”,“兵员流动性大、在位率低”等实际问题,按照“便于组织领导、便于提高质量、便于快速动员、便于执行任务”的原则,统一考虑辖区内预备役部队与民兵和其他国防专业队伍编兵需求,合理划分编兵地区、单位,做到分类编组、分别统计、归口管理。可采取区域抽编、划片联编、就近选编等方法,将编兵单位向党团组织健全的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拓展,向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密集的行业延伸,向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推进,广泛挖掘优质兵员潜力。重点将退伍军人、专业对口人员、党团员、高学历技术人员编入预备役部队,尽可能把懂军事、善谋略、能指挥的人才编进预备役军官队伍。三是挖掘社会潜力。要针对预备役部队技术保障落后、科技研发滞后、经费保障有限等问题,按照“平时战时结合、应急应战一体、经济军事兼顾、市场战场双赢”的要求,借助地方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优势条件,走活“军民兼容、综合集成”之路。结合每年整组,摸清地方技术、设备等资源的发展水平、数质量情况,并进行准确的登记、统计;借助军队和地方信息网络,建立信息动员数据库,实现动员潜力数据与社会资源统计数据的同步采集、同步更新和动态管理;加强与地方各有关社会资源管理部门的协作,建立工作联系、定期核查等制度,实现对动员潜力的综合管理,打牢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物质基础。
在军民融合发展中推进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军地双方共同参与、合力保障。 一是发挥双方优势,不断完善军地联合抓战斗力建设的体制保障。加快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步伐,必须充分发挥党管武装和双重领导等制度优势,健全完善军地联合抓战斗力建设的体制机制,确保战斗力建设各项工作高效顺畅、有序运行。要健全完善党委议军、议训,现场办公和双向考评等制度,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和预备役军官更好地履行职责;健全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法规制度,比如,预备役军官管理规定、快速动员实施办法、军民通用装备器材征用实施细则等地方性法规,为依法建设预备役部队创造条件;健全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适时协调地方人大、纪检等部门,对有关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坚决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有效维护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促进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走上法制化道路。二是积极搞好协调,为战斗力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资保障。针对目前预备役部队装备质量差、数量少、不配套的现状,认真统计战斗力建设急需的军民通用装备的品种、型号、数量和技术状况,进一步完善军民通用装备信息数据库,为预编预征器材装备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尽快研究出台军民通用装备征用的相关办法措施,明确训练、演习、抢险救灾和应付突发事件时使用军民通用装备器材的权限及维修管理规定,细化企事业单位的保障义务、保障范围,采取预先征储的办法,将物资定位到保障末端,做到执行任务时需要什么装备就有什么装备、缺少哪些器材随时就能补上,为战斗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战备物资保障。三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为战斗力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做好预备役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综合利用军地双方教育资源,不拘形式,灵活进行。对于复退军人,可充分整合教育资源,采取部队集中教育、编兵单位分块教育和复退军人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引导他们履行好军事职责;对于普通预备役人员,因参加重大军事行动少,容易导致战斗意志不强或战斗作风不过硬等现象,部队和地方要联合开展细致扎实的政治思想教育来提升其战斗精神,帮助其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预备役人员,要通过采取联合地方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同评选“优秀预备役军官”“优秀预备役士兵”等办法,大力宣扬和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积极营造爱军习武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形成军地齐抓共管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人人支持预备役部队全面发展的生动局面。
(本文责任编辑:孙永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