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守志
今年11月16日,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将、我心目中十分敬重和无限缅怀的老首长秦基伟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十多年间,我与秦基伟同在一支雄师劲旅中战斗和工作。他一直是我的直接首长,他任太行第1军分区司令员时我任团长,他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时我任副支队长,他任第9纵队司令员时我任旅长,他任第15军军长时我任师长兼政委,他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时我任师长,我的成长和进步都是同他的直接领导、培养教育和亲切关怀密切相关的。他对我一向十分信任和器重,总是把最艰巨的作战任务交给我,我也毫不犹豫地奋力去完成。他指挥我们,千军万马下太行,逐鹿中原,驰骋淮海,纵马长江,进军赣闽、两广和云南,解放西昌,进入川滇黔边剿匪平叛,血战朝鲜战场,经历时间之长,驰驱疆场之远,打硬仗、苦仗、恶仗和胜仗之多,在第二野战军军史上是少见的。第15军发展之顺利,战绩之辉煌,声誉之远播,都是与秦基伟的名字联在一起的。秦基伟同志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无私奉献;他对党无限忠诚,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对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无限执著;他盛名贯耳,功高传世。他的英雄业绩、崇高品质、好学要强性格和活泼洒脱的精神风范,一直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早在1941年,就任八路军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地委书记的秦基伟同志,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五年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封锁”、反“蚕食”斗争,打出了一片新天地,他的名字享誉太行山。
时至抗日战争的最后一个年头——1945年8月初,战争形势急剧好转,令蒋介石眼花缭乱。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他眼看一部分地盘插上红色旗帜,便以“最高统帅”名义,命令八路军“就地驻防待命”,妄图垄断对侵华日军的受降权,抢占抗战胜利果实。
善于治军的秦基伟同志,为了适应向日伪军发起大反攻的需要,推动部队整编工作,他决定8月12日在河北省赞皇县李川沟召开出击动员大会并举行阅兵,并指定时任该分区主力第10团团长的我为阅兵总指挥。他说,阅兵是古今中外军队鼓士气、增斗志、壮军威的通用做法,我们也可以运用。于是,数千名八路军战士和武工队员、游击队员、民兵、民工队伍,按照他的命令,肃立在村头临时平整过的广场上。
上午10时,阅兵开始。秦基伟先是由我陪同检阅部队。继之,他用大嗓门讲话:“同志们,我们己经度过了最黑暗的时期,小鬼子完蛋了。可我们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蒋介石现在下山摘桃子来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我们怎么办啊?”我随即带头高喊:“捍卫胜利果实,坚决斗争到底!”部队热烈响应,喊声如雷。秦基伟又说:“对!我们的刘邓首长决心集中太行、太岳主力开展大反攻。我第1军分区的任务是,由北向南出击平汉线,收复失地,开辟战场,准备应对大规模的内战!”阅兵完毕,部队和民兵、民工士气高涨,求战心切,在秦司令员的号令下,千军万马分成数路,浩浩荡荡地杀下太行山。
8月18日,秦基伟挥师包围赞皇县城。他跑到我们第10团指挥所,对我说:“这是一只病老虎,不要逼,逼急了病老虎也能伤人。”他还出了一个绝招:围而不打,用“吓”和“拖”的战术,把他吓成一只狗,吓成一只猫,最后吓成一只猪,叫他乖乖地爬出来。
遵此,部队组织了几十支土喇叭队,昼夜不停地向城内喊话;还组织了几十名伪军亲属喊话,母唤儿,妻喊夫,儿劝父,声泪俱下,哀告不绝。这一手特灵,铁石心肠之人也为之所动,使伪军军心动摇,成了惊弓之鸟。19日,秦基伟为了强化“吓”和“拖”的战术效果,指挥部队实施半小时火力攻击,敲山震虎。果然,敌军大乱,溃不成军。20日,逃敌全部投降,赞皇遂告解放。
同一天,晋冀鲁豫军区决定:任命秦基伟接替李达为太行军区司令员。由于担负出击平汉路的重任,他未去太行军区报到,仍以第1军分区司令员身份指挥作战。9月21日,解放临城。9月22日,解放内邱县城;内外相互策应,兵不血刃,解放高邑县城。9月23日,总攻邢台,第10团主攻北门,秦基伟亲临第一线指挥,10名战士抱着100多公斤炸药包轰开了通路,部队乘守敌惊恐万状,像潮水一样冲入城内,打进敌指挥部。他感叹说:“老向,这是我们目前解放的最大一座城市。向部队讲清楚,要严格执行纪律,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拿的东西不拿,做到秋毫无犯,树立良好形象。”
他走在城内的路上,恰巧碰到一群战战兢兢的修女。他诙谐地说:“请诸位天使向上帝传达,八路军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对无所不能、宽大仁慈的他老人家问候!并通过你们的疏通,得到他老人家的继续信任和支持。”修女们说:“这位八路军长官是否信任上帝,也未可知,就算不是虔诚的信徒,至少也是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人。”
两个月内,秦基伟还指挥太行第1支队参加了解放邯郸和临铭关战斗,一路所向披靡,连克数城,战无不胜,取得对日伪大反攻战役的重大胜利。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首长亲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第2、第3、第6纵队,一举突破蒋介石自以为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拉开了逐鹿中原的序幕。
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的秦基伟和政治委员黄镇,为鼓斗志、增士气、壮军威,决定在河南省博爱县王卜昌(现为寨卜昌)召开第9纵队成立誓师大会,举行盛大阅兵,并指定时任第26旅旅长的我为阅兵总指挥。
8月15日,天上下着瓢泼大雨,按照秦司令员和黄政委的号令,全纵队2万余指战员精神抖擞地集结在王卜昌广场上。全场庄严肃穆,秩序井然。阅兵式之后,秦基伟向指战员们讲述了渡河南征的战略意义。他说:“蒋介石想把战争放在解放区周围来打,企图消耗我们的力量。为了减轻解放区人民的负担,我们只有打出去,要把战火烧到蒋介石身边去!”黄政委带领大家高呼:“我们打出去!”“打出去!”“打出去!”群情振奋,吼声震天,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
太行行署主任杜毓芸代表解放区800万人民专程到新成立的第9纵队祝贺送行,并赠送一面绣有“太行儿女结长缨,跨河南征缚苍龙”的锦旗,极大地鼓舞了即将出征的全体将士。秦基伟司令员当即表态:“决不辜负太行人民的殷切希望。”
遵照中央军委和刘邓首长的指示,第9纵队与第4纵队以及战场起义的原西北军第38军编为“陈(赓)谢(富治)集团”,从8月21日起,南渡黄河,跨越陇海路,开辟豫西根据地,两克洛阳,参加平汉、豫东战役,解放郑州。
郑州战役之初,第9纵队并未担任重大角色,按秦基伟的说法,“小弟弟依然是小弟弟,尽管换了件把新衣裳,吃了几顿肉,多了几件好枪好炮,一旦大战来临,老大哥还是抢头阵的。”对此,他自然想得开,攻坚也好,配合也罢,有主攻必有助攻,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歼灭敌人,夺取胜利。他一再强调,仗怎么打都行,但准备要充分,要把小仗当大仗准备,次要方向的仗也要做主要战场上的准备。
为确保郑州战役先机制敌,机智多谋的秦基伟决定先打好“间谍战”。为此,他派出两位副旅长和纵队侦察科长以及部分团营连级干部,抵近郑州城,采取化装潜入、捕抓“舌头”和火力侦察等手段,获取了大量情报,由此作出三点判断:一是郑州之敌守备空虚,信心不足,弃城逃跑的可能性大;二是敌向北逃跑的可能性大;三是基于以上两点,我之战术构想是必须先敌控制黄河沿岸到郑州之间的通道和要点,并做好阻逃打援双重准备。他这三条判断,为尔后第9纵队在郑州战役中兜揽逃敌,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战役情况的发展,果然不出秦基伟所料。郑州守敌见势不妙,三十六计走为上,于凌晨弃城向黄河大桥方向逃窜。秦基伟对我们说:“敌变我变!将攻城战转变为野外歼灭战。”当时,邓小平和陈毅正在第4纵队指挥所。秦基伟在电话里向他们报告了最新敌情和自己的决心。邓小平说:“我看可以。你们一定要歼敌于运动中,不能让它跑掉了!”秦基伟说:“政委放心。我的网已经形成了,它跑不掉。”邓小平说:“这样一来,你们的任务就艰巨喽,以一当十。你们先顶住,我来调整部队配合你们。”陈毅接过电话筒,说:“秦基伟,这一回就看你的啰。打得好,我到你那里给你唱《借东风》。打得不好,是要打屁股的。”秦基伟信心百倍地说:“陈司令员,你等着吧!9纵这个小兄弟长大了。打完郑州,我们进城还是听梆子吧!”陈毅朗声大笑:“好,秦基伟,一言为定,你请客。”
秦基伟用电话叫通了我们几个旅长和政委,传达了邓陈首长的厚望,全体指战员皆欢欣鼓舞。
几个小时围截激战后,郑北战场形势白热化,部队打得很艰苦,也很顽强。秦基伟亲自跑来我26旅指挥所,给前沿部队团长打电话:“要坚决顶住!郑州之役全胜,此是关键一着。全体共产党员、革命干部要做战斗先锋,勇于牺牲,为取得最后胜利,坚决顶住敌人的垂死挣扎!”他的声音几乎传遍了整个战场。
大门关住了,接下来是一场浩大的老鸦陈(郑州以北)野外追歼战。第9纵队和华野第14纵队密切配合,歼敌1.1万余人,缴获各型火炮82门,各种枪支4100多件,汽车30多辆。两个纵队在黄河铁桥上胜利会师,郑北歼敌之战落下帷幕。此役,是秦基伟在解放战争中指挥的漂亮仗之一。陈毅对秦基伟说:“9纵己经成熟了,可以打大仗了。”
1948年秋冬之际,人民解放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南线主力云集于江苏徐州周围,展开了一场旷古未有的战略大决战。
淮海战役打响后,第9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李成芳奉命率部圆满完成了袭取宿县、出击浍河的任务,继而参加了分割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之一,是诸兵团之中最能打仗的一支主力部队。所以说,我军分割围歼黄维兵团的任务十分艰巨,这是一着险棋。
邓小平政委提出了“打黄维,要拼老命”的口号。他告诫部队,只要歼灭蒋介石这支主力,即使把中原野战军打光,其他野战军也能渡江夺取全国胜利。陈赓说:“邓政委号召我们‘拼老命’,我有决心,即使打到只剩一个班,我就当班长,打到只剩我自己,我就去跟黄维拼刺刀!”秦基伟则说:“邓政委号召我们‘拼老命’,此战必胜!”
11月27日11时,秦基伟指挥第9纵队第26、第27旅白昼出击绘河,顽强战斗,势如破竹,马不停蹄地展开浩大的集团混战,遂与当面之敌防御部署犬牙交错。第9纵队指战员政治素质好,从精神上压倒敌人,攻下了敌7个村庄阵地,战果大,代价小,基本上把当面之敌第14军打瘫痪了。
然而,绘河大出击尽管对被围黄维兵团形成巨大压力,但敌人还有相当实力,而且把头缩起来,构筑有成群地堡,并倚仗强大火力、凭借村庄进行顽抗。我进攻部队低估了敌转入防御后的能力,接敌运动中一批批指战员倒下去,伤亡较大。在第一线指挥作战的秦基伟,对此有所察觉,他严肃地对我们说:“不能把‘拼老命’的政治口号当成战术思想,拼老命不是死拼,敢拼不等于乱拼。要严令各级指挥员,必须爱惜阶级兄弟的生命,充分发动群众,认真研究战术,摸着石头过河,要以勇敢加智慧,砸碎敌人的硬核桃!”他的想法,与邓小平政委不谋而合。邓政委认为,“拼老命”有些不顾一切了,这是战场上出现的另一种狂热倾向,必须立即纠正。
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是秦基伟在战争年代的显著特点之一。最令我起敬和难忘的是,在战火纷飞的阵地上,他经常利用白天因敌机轰炸,部队不便展开的战斗间隙,蹲在野战工事内读《孙子兵法》,坚持天天写日记,记下了他一连串的深刻思考。2013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近80万字的《秦基伟战争日记》上下两卷,突显了这位不凡将星的“本色”,实属难能可贵,我应邀为该书题字。他这两卷日记,为党史军史提供了一份难得的珍贵史料。
一天夜间,第81团班长牛盈连和两个战士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匍匐至敌鹿砦跟前,靠着堆土包、挖交通壕,居然生存了一天。秦基伟得知此事大喜:“这不就是我们战士的一大创造嘛!起名叫‘敌前近迫土工作业’吧。”
于是,全纵队开展了大规模的敌前近迫土工作业。一夜之间,堑壕、交通沟、猫耳洞遍布,纵队秦基伟、李成芳、何正文、谷景生以及各旅、团首长,都可以安全地进出交通沟,并且一直延伸到黄维的鼻子底下。正如秦基伟日记所写:“午前视察阵地,往返均较安全,部队接近敌前沿仅三十公尺。”
一天,秦基伟又得知,纵队工兵主任柴学久用汽油桶制作炸药抛射器,可以将100多公斤炸药拋向敌人阵地,战士们称之为“土飞机”。他大加赞赏,并命令在全纵队推广使用。“土飞机”打到的地方,地动山摇,大显神威,许多敌人被震昏、震死。邓小平政委闻讯,表扬了9纵。他说:“关键是你们有战术意识,思路敏感,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不自觉的下意识行动,提高到自觉的、有意识的战术认识上来。平原作战,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障碍,你们率先拿出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帮了我们总前委一个大忙。”
12月6日16时3分起,部队遵照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的命令,向黄维兵团发起总攻。被俘的囯民党第18军军长杨伯涛哭丧着脸说:“面对共军依托堑壕逐步蚕食的战术,高级将领一筹莫展,毫无对策。”后来,秦基伟回忆起此事时说:“哎呀呀,那真不得了,工事越是抵近敌人,对他精神上的震撼也就越大。我们挖到一村就攻歼一村,那敌人当然怕得要死。”
12月15日,总前委命令向黄维兵团发起最后攻击,担任纵队第1梯队的我26旅,遵照秦司令员、李政委的命令,最先冲进了黄维兵团部西马庄,进而夺占了双堆集以东的炮兵阵地,并控制了赖庄临时飞机场。第27旅继小张庄漂亮仗之后,又一举攻占吴庄、赖庄、金庄据点。随之,第9纵队与友邻部队一起攻进了敌核心阵地双堆集。在20多天的日日夜夜里,我们的部队经过苦战、奋战、血战,全歼黄维兵团,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目标圆满实现,作出了不凡贡献。
第9纵队这支成立不久的野战军,尽管其领导人谦称“小弟弟”,但真打起硬仗来,“小弟弟”一点也不谦让,在郑州战役和淮海战役中大显身手。这就是秦基伟和他所领导的部队的鲜明性格。
1949年2月,第9纵队改编为第15军,隶属于以陈赓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第4兵团,秦基伟任军长,谷景生任政治委员。就在这料峭寒冷的冬末春初,第15军作为第4兵团的先遣军,冒雨取捷径,以隐蔽运动进至望江县之太湖、泊湖地区,掩护兵团主力展开于沿江北岸,开展水上大练兵,为南渡长江做准备。
一天,秦基伟陪同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郭天民等来到江边勘察地形。他的目光最后落在对岸香山,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战术构想,遂对我们三个师长说:“船往上拖,水往下流。古有诸葛亮巧借东风,而今,我15军巧借流速,飞兵直下,出敌之不意。”随后,他由我陪同,带着各团的干部又来到江边勘察了好几天,终于定下了计策。于是,秦军长下达了五条指示,其中,明确我44师为军第1梯队,务必于当夜渡过长江,抢占香山,夺占黄山。我当场表示:“请军长、政委放心,我师坚决完成任务!”接着,秦军长和谷政委神色肃穆地代表军党委,将绣有“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两面旗帜,分别授予我44师130团(红军老2团)和131团两个突击团。4月20日秦基伟日记写道:“战斗命令已下达,渡江作战于明(廿一)日十八时开始,我们决定以四十四师为第一梯队。四十五师四十三师随第一梯队跟进。首先打开滩头阵地,尔后割歼沿江及溃败之敌。”
23时,秦基伟见东北风起,又听民工说“天随人愿,共产党有福”,遂果断地下达命令:“启航突击!”
我师第1梯队航渡编队如同离弦之箭,争趋中游,奇兵飞流直驶大江南岸。
我报告说:“军长,突击船队已到江心,一切顺利。”秦基伟说:“好,控制好部队,快速前进!”
不一会儿,对岸敌军万炮齐鸣,江面上掀起冲天水柱,突击船队有的被打散了。秦基伟对我说:“向守志,偷渡不成了,就按计划强攻。命令2梯队起航,成败在此一举。”我回道:“是。请军长放心!”
但从秦基伟的话语中感觉到,他还是不那么放心。因为他掌握的炮兵火力有限,对敌压制不够,再加上敌江岸还设有水雷、地雷、鹿砦等障碍物,给登陆部队造成极大杀伤和困难。
突击船队进至江岸百米左右时,敌火力更加猛烈,红3连船上老船工中弹倒下,船桅杆被炮火削断,船失去控制。指导员周福祺指着那面“打过长江去”红旗,高声呼喊:“我们不能辜负军、师首长的信任,真英雄真好汉,关建时刻是考验!”江南岸守敌眼见解放军开始登陆,用火焰喷射器封锁滩头。我突击船队的英雄指战员们,冒着敌人的火力奋不顾身地抢先登陆,并在岸上燃起了篝火,三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登陆成功了!随后,秦基伟和我一起健步登上了香山。
多年以后,在谈到渡江战役时,秦基伟说:知天知地,就是要学会利用天候地理条件。我们装备差,兵力不足,靠什么?靠战术,靠指战员的勇敢加智慧,还要依靠天候地理条件。凭着浓雾,溯水拉船,如猛虎静卧于吉水一带,起航渡江时如蛟龙出海,顺流急下,这叫做奇兵飞流下香山,出敌不意啊!占领香山,又是放火,又是吹号,杀声震天,搞得沸沸扬扬,从心理上给敌人很大震慑和压力。
万里长江横渡告捷之时,江南国民党军纷纷南逃,我千里追击拉开帷幕。秦基伟向我们三个师长严肃交代:“必须马不停蹄的奋勇追击,不为小股敌人所阻,不为成群逃散之敌所滞,不为缴获所拖累,不为城镇所羁绊,不为高山、风雨和人困马乏所动摇。总而言之一句话,一个铁的决心,就是追!追!追!追上大块头之敌并将其全歼!”
当今时代,计算机软件发展的主流趋势就是智能化,实现计算机软件的智能化有助于对计算机的进一步应用和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广泛,对于相关计算机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智能化,这就使得计算机软件相关开发过程在未来也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未来软件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重点和课题攻关的方向。
我们遵此命令,日夜兼程,冒雨穷追猛打26天,行程1500多华里,战斗12次,歼敌1.2万余人。一路之上,指战员“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促成了“兵贵神速”,入赣闽,逼上饶,取南平,威慑福州,一路席卷,所向披靡。
随后,我们在秦基伟军长和谷景生政委统率下,参加了两广战役,入粤桂追歼穷寇,解放西昌,驰骋川南平定匪患,连战皆捷,第15军这支胜利之师开始扬名全国。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后,长驱北进至鸭绿江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危亡边缘。
10月29日,秦基伟赶至重庆,参加了中共中央西南局会议,主动请缨参加抗美援朝。当秦基伟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于1951年3月底跨过鸭绿江时,正赶上第五次战役的准备阶段。从4月22日开始,他指挥15军担任第五次战役的第1梯队,痛歼美军第38团并展开群众性对空作战,取得了击落敌机56架、击伤27架的辉煌战果,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实现了出国作战开门红。战役任务完成之后,志愿军由三八线以南向北回撤时,风云突变,正遇上联合国军运用“磁性战术”,攻占志愿军中部防线,企图截断志愿军东线主力兵团的退路,使得某些部队陷于被动。彭德怀司令员命令第15军迅速在金化以南芝浦里地区组织防御,至少坚守7天,掩护志愿军东线兵团调整部署。如果中部防线被敌突破,则后面无险可守,将影响整个战局。
秦基伟临危受命,立即部署三道防线,号令各级指挥员:“要与阵地共存亡!半步都不能后退!”战斗从5月29日打响,至6月7日的10天中,秦基伟指挥第15军在芝浦里地区,顽强阻击了联合国军在强大飞机和炮火掩护下的猖狂进攻,毙伤敌5700多人,击落击伤敌机4架,粉碎了联合国军攻占铁原、金化,切断志愿军东线兵团退路的企图。彭德怀在激动之中,特地给秦基伟发来一封充满感情的电报:“秦基伟,我十分感谢你们!彭德怀。”
1952年3月,第15军奉命接替第26军的防线,在朝鲜中线的平康、金化、淮阳地区约30公里宽大正面上组织阵地防御。这是一项战略意义十分重大的艰巨任务,用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的话说,“中国军队控制的铁三角,是联合国军的心头大患。”
所谓铁三角,是指铁原、平康、金化三郡的简称。平康位于三角形顶点,铁原、金化位于三角形东、西两个端点。有人把朝鲜半岛比作人形,铁三角正处于人的肚脐偏上的心窝地区。当面之敌为美第7师、韩第2师和韩第9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其阵地前沿位于西方山、391高地、中墨谷、上甘岭、下所里、外也洞一线。
秦基伟向我们三个师的师长、政委分析战场形势说:“敌人进攻方向不外乎两个:一个是44师防守的西方山方向为主攻,五圣山方向为辅攻,这种可能性较大。二是45师防守的五圣山方向为主攻,具体地点以攻击忠贤山为主。”他又说:“兵团首长和我最担心的是西方山方向,山顶坡缓,纵深一马平川,便于敌人机械化长驱直入,如果口子一开,那必定是防不胜防,堵不胜堵。”我说:“请军首长放心,44师要用一切手段阻止敌军突破阵地!”
秦基伟主张积极防御,认为适时主动出击是积极防御的重要表现。他亲自参加了第44师党委扩大会,指导我们讨论夺取上佳山、381和391高地的作战方案。
上佳山、381高地,由美第7师第17团两个加强排防守,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设有五道铁丝网和雷区,是俯瞰志愿军阵地的制高点。10月5日深夜,我130团第1连两个排68人秘密进至美军阵地前潜伏。次日17时25分开始炮火准备,全部摧毁了突破口的障碍物和地堡,7分钟后炮火延伸,攻击分队发起冲击,经30分钟激战,攻占了敌两个排阵地,全歼守敌。秦基伟在日记中写道:“这次战斗的特点是我炮火优势于敌人。我通信联络工作较顺畅,从发起战斗到结束,始终保持着不间断的指挥。指挥员都是亲自布置掌握,我攻击部队孰悉地形,战斗情绪高,动作突然出敌不意,在长时间准备过程敌人未发觉,在攻击时敌人无准备。”此战,是志愿军的典型战例之一。
秦基伟还指导我师夺取391高地的战斗。391高地,是韩第9师第51团第8连防守的支撑点,楔入我15军和38军结合部,居高临下,俯瞰志愿军阵地纵深。秦基伟决心打掉它。10月11日深夜,我87团第3营秘密潜伏于敌阵地前10米至100米处草丛中,军师炮火不断对该高地之敌进行火力封锁。第二天上午,5个敌兵下山巡逻,踏入我伏击区,被击毙3人。10时,敌盲目发射燃烧弹,落在第9连战士邱少云身边,他忍着剧痛纹丝不动,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潜伏部队的安全和战斗胜利,战后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2日17时,我炮火准备,10分钟后,火力延伸,在敌阵地前沿潜伏19个小时的部队,突然发动攻击,一举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70余人。此战成为志愿军的又一典型战例。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范佛里特指挥40架飞机、320多门大炮、127辆坦克,发动了“金化攻势”,以罕见的炸弹炮弹火力密度,倾泻到我上甘岭阵地上,顿时一片火海,岩石变成了粉末,我阵地地面工事大部被摧毁,坑道内许多指战员七窍出血,一些人被震死。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火力准备之后,美第7师第31团、韩第2师第32团及第17团1个营,共7个营兵力,分六路向上甘岭左右之597.9高地、537.7高地发起猛烈进攻。与此同时,美韩军队又以4个营兵力向西方山和芝村方向实施进攻,战斗在第15军30公里宽大正面上打响,企图牵制第44师部队,分散秦基伟的视线。
秦基伟在前方电话线被炸断、电台被炸毁、话务员被震死、一点信息都得不到的情况下,临危而不惊。他走出道德洞军指挥所,立于山坡一块山岩上,注视着正南方烧红的半边天。政委谷景生回国参加国庆观礼未回,秦基伟挑着军政两副担子,在观察,在捕捉信息,在深深地思考着。
坚守上甘岭的第45师第135团,与进攻之敌鏖战至日暮黄昏,虽然伤亡很大,除597.9高地、537.7高地表面阵地被敌占领外,主峰阵地仍在第15军手上。当晚,第45师第135团第2、第3、第7连和第134团组织反击,排长孙占元在双腿被炸断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指挥战斗,最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秦基伟担心的西方山阵地由第44师守得很牢,而上甘岭阵地打得极度艰苦,伤亡大,火力不够用。他在调整部署的同时,亲自给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打电话,要来了一个“喀秋莎”火箭炮营。10月19日17时30分,“喀秋莎”火箭炮营和103门火炮一次齐射后,45师师长崔建功指挥在坑道内待机的6个连,向占领597.9高地、537.7高地之敌发起攻击,激战至半夜,全部恢复了表面阵地。秦基伟在这天日记中写道:“战斗的紧张激烈和残酷性是朝鲜战场上一年多所没有的情况,敌人伤亡8000余,我45师伤亡也在3500左右,在一个东西四公里南北三公里的阵地上,敌人使用了五个团的兵力进攻,我反击部队亦使用了廿二个连队和强大的炮火同时参加了这个地区的反击作战。”在战斗中,第135团第2营通讯员黄继光在身负重伤之后,匍匐至敌最后一个火力点跟前,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机枪眼,使突击部队夺回了阵地。战后,志愿军首长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范佛里特为丢失两个攻占的阵地十分恼火,下了更大赌注与秦基伟较量。实际上,正如西方评论家的评论:“范佛里特把五圣山作为攻击重点,是聪明人做糊涂事。”
10月20日,美韩军以3个加强营兵力,在30多架飞机和强大炮火掩护下,疯狂反扑。敌我双方激战终日,反复争夺40余次,表面阵地被敌占领。
秦基伟具有极其不凡的顽强毅力。他在道德洞坐镇指挥,连续七昼夜未睡觉,神经高度紧张。面对不断传来部队伤亡巨大的消息,他对崔建功师长说:“告诉同志们,15军的男人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伤亡再大,也要打下去。为了全局,15军打光了也在所不惜。”他重重地说:“丢了五圣山,你崔建功可不好回来见我喽!”崔师长沙哑着嗓子说:“一号,请你放心,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秦基伟说:请告诉部队,打到最后一个人,我秦基伟上去守阵地!他这誓言般的声音,很快传遍了上甘岭,传遍15军每个指战员,成为鼓舞指战员英勇战斗的号角。
秦基伟善于根据战场形势提出战术手段。面对两军拉锯式的反复争夺,表面阵地多次易手,第45师三个团多数连队只剩十几个人,有些连队全打光了。10月21日,他与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通话时说:“建议暂停反击,前沿部队转入坑道,学他个孙悟空,钻进敌人肚子里闹他个天翻地覆!并以小分队活动与敌人周旋,牵住敌人的牛鼻子。同时调整部署,整补部队,抓紧准备决定性的大反击。”他的意见得到邓华的完全同意。
部队转入坑道斗争后,面对敌人截断水源、施放毒气和烟熏火烧,面对着坑道越炸越短、伤员和烈士遗体越来越多、饮食生活越来越艰难,指战员们忍受着极大的困苦,以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钢铁意志,为人类的生存极限创造了一个制高点。
几天后,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给秦基伟打来电话:“老秦,15军打到这个地步,已经到了极限。现在有两条路:一是顶着打下去,二是退一步再说,由你选择。”秦基伟说:“王司令员,信不过15军吗?为什么不打?从这十来天看,范佛里特的底气不过如此,我的意见是坚决打下去!”王近山说:“我知道你。我个人也是主张打下去,但是打,要想办法,不能光靠硬拼。我这里赶紧给你派部队去。”
10月25日,第15军召开作战会议,发扬民主之后,秦基伟说:“目前,整个朝鲜的仗都集中在上甘岭打,这是15军的光荣!15军已经打出了很硬的作风,咬着牙再挺一挺,敌人比不了这个硬劲。上甘岭打胜了,能把美军士气打下一大截。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往往也是敌人更困难的时候,这就要与敌人较量胆魄和意志。上甘岭战斗要坚决打下去!我们就是要和美国人比比这个狠劲凶劲!”秦基伟决定将第29师第85、第86、第87团各抽调一部支援上甘岭的反击作战,会议还研究了战术问题。
第二天,王近山调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和第31师增援,配属第15军作战。第12军部队到达上甘岭积极投入战斗,与第15军一起又消灭了大量的敌人,巩固了上甘岭阵地,直到上甘岭战役结束。
当时,板门店谈判正在进行,双方都在等着上甘岭的消息,谁家部队在上甘岭打得硬,谈判桌前的腰杆就硬,底气就足。兵团、志司、军委总参乃至毛泽东主席,都在关注着上甘岭一得一失。
秦基伟有个独特的理论是:老子困难,范佛里特老东西更困难,顶住就是胜利!
范佛里特不曾想到,攻占两个高地会有一场拉锯式的恶战。他更没有想到,攻占表面阵地后却像坐在火山口上,随时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于是,他惊叹道:“共军都是用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
10月30日,秦基伟指挥第15军配属的第31师炮兵、步兵密切配合,全歼占领597.9高地之美军4个连,收复了该高地表面阵地。11月11日,第15军炮兵和步兵密切配合,全歼占领537.7高地之韩军1个营,收复了该高地表面阵地。
上甘岭战役,于1952年10月14日开始,11月25日结束,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最终守住了阵地。作战中,志愿军伤亡1.15万余人。此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光辉范例。1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庆祝上甘岭前线我军的伟大胜利》,指出:“亲爱的上甘岭前线的朝、中部队的指战员同志们!你们以无比英勇顽强的精神所进行的胜利战斗,不仅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且使美国侵略者在政治上遭到了严重打击。”“你们的胜利更具有特殊重大的意义。”
彭德怀曾赞扬他的爱将秦基伟,说:“范佛里特那一把子年纪了,跟我们血气方刚的秦基伟军长抵杠,那哪是对手啊!”
一直关注上甘岭战役的毛泽东主席,于1953年6月16日,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罕见地单独接见了秦基伟。毛泽东说:“上甘岭打得很好。上甘岭战役是个奇迹。它证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头比美利坚合众国的钢铁还要硬。这个奇迹是你们创造的。”毛泽东破例单独接见秦基伟,是对秦基伟的最高奖赏。
驰名中外的上甘岭战役,为一代名将秦基伟将军的战争岁月,划上了一个漂亮圆满的句号。他的名字和上甘岭连在一起,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尊敬的秦基伟老首长,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