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时学
中国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依靠勤劳的双手和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其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但是,一些国家却把这一顺差视为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源,不时在一些场合批评中国。
其实,除中国以外,德国同样获得了巨额贸易顺差。自2007年以来,德国的贸易顺差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6%以上,2012年的顺差额为197亿欧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德国的贸易顺差也遭到多方面的非议与指责。
加强经济治理的必要手段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欧盟认识到,经济治理不力是导致一些国家的贸易逆差扩大、财政赤字上升和债务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性原因。因此,自2011年12月开始,欧盟启动了“宏观经济失衡程序”(MIP)。该程序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长期高于4%或在较短时间内超过6%,欧盟就要对其进行评估,以发现问题的症结和提出解决方案。如果这个有问题的国家不能有效地实施这一方案,即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纠正经常项目的逆差,欧盟就会对其处罚。处罚的方式是将一笔资金存入欧盟的有关账户(该国家能从中获得利息)。如果它还不能纠正逆差,欧盟就会对其罚款(罚款额为国内生产总值的0.1%)。但是欧盟委员会的有关官员认为,经常项目的顺差不会被罚款。换言之,欧盟不会对德国实施罚款。
2013年11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表了《2014年警示机制报告》。该报告指出,德国的经常项目顺差长期超出了“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确定的警戒线“门槛”,使欧元的币值处于不利地位,也使欧元区内其他国家在恢复竞争力时遇到了困难。因此,该报告认为,德国如能扩大其需求,“外围国家”的贸易平衡就能得到改善。
因为该报告认定德国有问题,所以,根据有关规定,欧盟立即启动“深度评估”程序。预计这一评估在2014年2月或3月完成。
可以想象,德国对欧盟的决定很不满。尤其在美国财政部发表其《向国会提交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后,德国政府发表了一个声明,以严厉的口气批评美国的报告。
德国声明的观点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德国的贸易顺差与国外对德国产品的巨大需求有关,是德国产品竞争力强的结果;第二,德国贸易顺差不可能损害南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而南欧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是其竞争力缺失;第三,不能通过增加最低工资和提供退休金等方法来刺激德国的国内需求,因为这样的手段会损害十年前德国实施的经济改革的成果;第四,近几年德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的顺差已减少了约50%;第五,欧盟内的经济失衡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南欧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缺乏灵活性以及欧盟缺乏一个财政联盟。
当然,也有一些德国经济学家认为,为了刺激国内消费,德国政府应该加大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尤其在欧元区内利率极低的条件下,扩大投资既是可能的,也是极为必要的。
“一个硬币的两面”
如前所述,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在国际上有五花八门的看法。一方面,贸易顺差是一国竞争力的体现。毋庸赘述,竞争力低下的产品是很难进入国际市场的。就此而言,国际上对德国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不能为了强化弱者而弱化强者。但是,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时代,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容易使一个国家的经济易受外部冲击的打击。由此可见,巨额贸易顺差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何恰如其分地把握贸易顺差的幅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诚如一些德国人所言,德国的贸易顺差充分说明,“德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这是其他国家应该努力学习的。此外,就德国的贸易顺差而言,还不能无视这一事实:经常项目顺差同时也意味着资本呈现净输出,因此,德国在积聚贸易顺差时,同时也在输出资本。这无疑是有利于他国的。如在2005年至2012年,德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高达5570亿欧元,而同期进入德国的外国投资仅为2336亿欧元。两者的差额大致等同于同期德国的贸易顺差。2010年,德国国内生产的汽车数量首次低于国外产量。2012年,德国投资在国外生产的汽车高达820万辆,而国内产量仅为540万辆。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为什么获得德国投资的国家对德国贸易顺差的看法则以正面为主。匈牙利的媒体甚至认为,德国在匈牙利汽车工业的投资犹如a team of oxen。因此,德国贸易顺差的减少可能会导致德国的对外投资规模。无怪乎《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指出,严重依赖外资的美国却批评德国和中国积聚贸易顺差。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其实,德国的工资也在稳步上升。但是,一些德国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在上升时,税赋却未见减轻,因此国内需求未见大幅度的提升。
且不论德国能否减少其贸易顺差,可以断言的是,将自己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别国的贸易顺差,总是难以令人置信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