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张 放 肖 田(实习) 饶述军
【导读】南充市是四川省传统农业生产大市,在区位和自然优势并不突出的情况下,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南充市大力实施柑桔产业“双百”工程,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在所辖县(区、市)得到了快速发展,有不少成功做法值得外地借鉴,但也有一些地方应引起关注与思考。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的南充市,辖5县3区1市,总人口759.64万,幅员面积1.25万km2,是四川省农业人口第一大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南充也是国家规划的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是一座与“果”有关、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据了解,早在唐虞(公元前500年)以前南充即为“果氏之国”。 “三国”(公元 221—263年)时期,蜀汉大臣谯周在南充建有“果山书院”,“果山秋色”曾为充城八景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南充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果城”,而南充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推广的柑桔地窖贮藏技术更是独树一帜,吸引了国内外大批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前往参观取经,并被写入我国果树专业大中专教材。南充柑桔果实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而且早在1959年就远销前苏联、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地区,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世纪60年代,南充甜橙还曾被摆上北京“国庆宴会”,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全国优势水果区域规划的实施和优势水果产业带的建设,自然资源与区位优势并不突出的南充市水果产业在世人的眼中逐渐“沉寂”下来。在重庆、成都等周边地区将水果产业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南充水果产业却显得格外落寞,曾经的辉煌也渐渐被人遗忘,以至于全国很多柑桔业界人士已经不知道南充还产柑桔。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以及成渝经济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处于成南(遂)渝发展带的南充特色农业优势必将进一步凸显。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柑桔为主的南充水果业如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正成为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对此,10月中下旬本刊记者前往南充市下辖的嘉陵区、高坪区、蓬安县和阆中市等水果主产区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南充市农业局相关领导,对南充市及嘉陵区、高坪区、蓬安县及阆中市近年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发展有了大致了解。调查表明,近年来南充市水果产业发展虽然没有其他产区那样引起世人瞩目,但作为传统农业产区,南充市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发展还是有许多亮点和特色,相关县(区、市)在推动水果产业发展、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南充市农业局马家斌副局长向记者介绍南充市水果产业发展情况
据南充市农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家斌介绍,南充市虽然不在农业部规划的全国优势柑桔产区范围之内,但南充发展柑桔产业也具有其优势和特色。一是现有基础好。南充不仅柑桔种植历史悠久,而且历来均为全省、全国的柑桔主产区,农民不仅有种植柑桔的习惯,而且技术积淀深厚,栽培管理水平高。二是生态条件适宜。南充地势从北向南倾斜,海拔256~889 m,可分为北部低山区和南部丘陵区两大地貌单元,以丘陵为主,浅丘平坝、中丘中谷、高丘低山类型大体各占1/3。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早、夏长、秋短、霜雪少、冬暖,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日照1 200~1 500小时,年降雨量1 100 mm;灾害性天气(如秋绵雨、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频率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农业生产条件相对恶劣,但具有柑桔生长所需的温光水土等生态条件,大部分区域适宜柑桔生产。三是无检疫性病虫害。尽管南充境内曾经出现过柑桔溃疡病,但经过处理和防控,目前境内已经没有柑桔检疫性病虫害,发展柑桔产业的病虫害风险相对较低。四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为了推动柑桔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区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南充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柑桔“双百工程”的意见》(南委发〔2009〕21 号)和《关于大力实施百万吨柑桔产业工程的意见》(南府函〔2010〕112号)等促进柑桔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文件。意见指出,从2010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通过改造和新建等方式,使南充全市柑桔总面积达到100万亩 (6.67万hm2),年产量达到100万t,年产值达到50亿元;把南充建设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甜橙生产与加工基地。
2010年南充市百万吨柑桔产业工程推进工作会议现场(南充市农业局果树站供图)▲
为了扎实、有序推进 “百万吨柑桔产业工程”,南充市及相关县(区、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抓好统筹规划,优化布局产业基地。根据现有基础、交通状况、立地条件、水源条件等,对全市柑桔产业进行系统规划,确定了20个市级柑桔基地乡镇。在具体实施中,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和“四网”配套的要求,以基地乡镇为载体,以整村推进为抓手,成片推进。在区域规划上,以嘉陵江流域为主轴,重点建设以高坪区南(充)前(广安前锋)线、嘉陵区成(都)南(充)线与蓬安县锦橙100号产业片、西充县西凤脐橙产业片的“两线两片”柑桔核心基地产业带。在品种布局上,按照鲜销加工结合,早中晚熟配套,重点品种突出的原则,高坪区、西充县及嘉陵区部分乡镇以脐橙为主,蓬安县及营山县部分乡镇以锦橙100号和锦橙优系为主,营山县部分乡镇和南部县以优质柚为主,阆中市与嘉陵区部分乡镇以塔罗科血橙新系为主,仪陇县、顺庆区以优质杂柑为主(如清见、爱媛系列等)。二是坚持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上档升级。坚持品种选择、苗木培育、生产管理、采后处理等全程标准化。在品种选择上,充分考虑本地生态条件、市场发展前景等因素,主要推广本地特色品种(如西凤脐橙、锦橙100号等)和柑桔优质晚熟品种(如塔罗科血橙新系与W·默科特和清见杂柑等);在建园时,大力推广改土培肥、聚土起垄、宽厢深沟、适度稀植、经纬仪放线、容器苗定植等新的栽培技术,实施规范建园;在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LS地布(一种新型覆盖材料,由聚丙烯窄条纺织而成,能有效抑制各种杂草生长,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发)覆盖、幼树免剪、肥料枪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柑桔延后栽培等新技术和 “高套矮”“长套短”等间套作模式,全面提升果品质量和果园前期生产效益。三是强化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科技种果水平。为了保证果业基地建设一片成功一片致富一方,坚持管理发展两不误。如高坪区农牧业局组织柑桔产业专家团队开展柑桔技术“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活动,择优选派10名科技特派员为业主和果农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努力提高果农的生产管理水平;嘉陵区在全区所有果树专业合作社间开展“比、学、赶、超”活动,每月组织专业合作社进行现场观摩,照镜子、找差距、想对策、添措施,形成了竞相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确保了建设成效。四是创新发展机制体制,推动产业高效快速发展。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本介入水果产业,并将招引业主(企业)纳入招商引资的范畴。据统计,近3年南充全市共新引进业主(企业)近50个参与柑桔等水果产业开发,建立专业合作社上百个。为了提升农民的参与度,改变过去“业主进场,农民失业”的现象,在全市推行高坪区青居镇大丰农业开发公司采取的返租倒包加奖励提成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果农、业主双方共赢。与此同时,积极引导果农组建专业合作社,统一生产,统一管理,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 嘉陵区新建柑桔园一角(嘉陵区农业局果树站供图)
据介绍,通过几年的努力,南充市“百万吨柑桔产业工程”建设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地建设大突破。“规模小、档次低、无看点”,曾经是南充市果业甚至农业的真实写照。从2009年下半年起,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南充果业人卧薪尝胆,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真抓实干,一举突破,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基地不断涌现,建成了嘉陵区 “大通镇—一立镇—大观乡—天星乡”,仪陇县“赛金镇—五福镇—铜鼓乡”,高坪区“青居镇—溪头乡”,阆中市沙溪街道,蓬安县长梁乡、三坝乡,南部县四龙乡、火峰乡,营山县东升镇、新店镇,以及西充县凤和乡等10多个现代农业柑桔万亩示范区。二是良繁体系建设大突破。全市共新建苗木培育基地350亩(23.33 hm2),累计培育各类苗木近1 000万株,确保了基地建设所需。三是品牌建设大突破。市果树业务部门先后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了 “果城”牌、“嘉陵江”牌等注册商标,并对区域公共品牌的创建和使用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全市柑桔产业实施品牌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科技支撑有保障。在充实市、县两级技术服务队伍,提高其技术培训与业务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日渐恢复与完善。五是质量、效益大提升。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新建柑桔基地32万亩(2.13万hm2),柑桔总面积达96万亩(6.40万hm2),年产量达64.5万 t(业务统计),产值近30亿元(含加工等),柑桔面积和产量在四川省各市(州)中位居第3位。
目前,南充市委、市政府正组织力量编写《南充市柑桔产业发展规划 (2013—2020)》,争取到2020年全市柑桔面积稳定在120万亩(8万hm2),年产量达到120万t;与此同时,把产业发展重心从扩规模、增数量转移到提质增效上来,确确实实提高柑桔生产经营效益,助推农户稳收增收。
嘉陵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南充市西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幅员面积1 278.86 km2,耕地面积50.5万亩(3.37万 hm2),是一个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大区。全区辖40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农业人口604 512人。辖区地貌以中丘、中谷为主,海拔在280~380 m之间。2009年嘉陵区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2010年被农业部列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年又被列入四川省60个现代农业(柑桔)重点县之一。以柑桔为主的果树产业是嘉陵区农业骨干产业,目前全区水果面积9万亩(0.6万hm2),年产量 6.5 万 t,其中,柑桔 5 万亩(0.33 万 hm2),年产量3.6万t;建成四川省“现代农业柑桔万亩示范区”2个。另外,葡萄、梨、枇杷、桃等伏季水果在嘉陵区亦有较大面积发展,形成了以凤垭山为核心的南充市近郊伏季水果产业带。
为了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稳收,近年来,嘉陵区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确保以柑桔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得到快速稳步发展的同时,产业发展起点高、质量好,前景看好。一是科学制订规划产业发展。以实施南充市柑桔产业“双百”工程为契机,结合本区实际,坚持 “五个结合”(即中长期规划与短期建设目标相结合,先进理念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种植与养殖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编制了以柑桔为主导产业的 《南充市嘉陵区果品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同时,为保证产业建设的连续性,将“规划”报请区人大审议,纳入区人大每年督办的重点工作,确保一届接着一届干,换届不换思路、不换方案。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集中资源扶持柑桔生产。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百加十”产业工程的意见》(嘉委〔2010〕27号)和《关于印发〈南充市嘉陵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新农村示范片实施方案〉的通知》(嘉委办〔2012〕36号)等文件,明确规定在规划区内规模开发柑桔园200 亩(13.33 hm2)以上,前 3 年每 667 m2每年分别补贴管护费300元、250元和200元。果园基础设施由涉农项目资金配套建设,果园所栽苗木全部使用容器苗,并由区政府统一采购、栽植。在资金保障方面,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用于柑桔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区财政每年安排柑桔产业发展基金1 000万元,用于苗木采购、技术推广和品牌培育。在技术保障方面,在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业务指导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展区院(所)、区校合作,依托西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资源,为嘉陵区果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服务保障方面,对基地建设进行明确分工,基地建设、建设进度、经营模式、经营主体等由项目乡镇负责,技术措施、建设质量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严格目标考核,对工程建设任务、质量、进度等进行量化、细化,并与各级责任主体签订责任书,年终纳入目标管理。三是创新果业生产经营机制。嘉陵区过去引导的凤垭山梨园承包返租种植模式,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自2010年开始,嘉陵区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充市实施柑桔“双百”工程为契机,在大通、大观、一立和天星等乡镇加大了土地流转力度,引导有资金、有技术、有意愿的能人、企业、业主领办果园,农民纷纷以土地入股,组建了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30余个,规模开发柑桔园3万余亩(0.2 万 hm2,含脐橙、血橙、柠檬等),部分果园已投产见效,达到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四是创建典型,引导产业高起点、高标准发展。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景区化”的要求,坚持“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水、电、田、路”四网配套的建设原则。狠抓建园质量,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统一园区栽管技术标准,全面推广宽厢深沟、聚土起垄栽培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底肥深施(压埋稿秆绿肥、有机肥,培肥地力)技术,规范定植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行间综合利用技术(套作蔬菜、豆类、西瓜等),容器(钵装)育苗技术。狠抓技术培训,在果园管理过程中,抓好技术培训、技术落实两个环节,技术讲座与现场示范相结合,技术方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并搭建了一个“比、学、赶、超、帮”的技术交流、学习平台——园区技术措施落实现场交流会:每月将基地内各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集中到各自经营的果园现场观摩,总结技术措施是否合理,如何改进,有效地提高了果园管理水平;狠抓病虫害防治,在产业核心示范园建立柑桔病虫害预测预报站,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引进捕食螨、太阳能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生物、物理防控手段,给重点乡镇、重点村配备200余台机动喷雾器,完善了病虫害监测网和防治预案;狠抓安全生产,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落实专人,购置了检测设备,对全区柑桔产区进行质量检测和安全生产环节监控,对各基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完善基地投入品管理制度,建立进出库档案,做好农事记录,确保不购买、不使用禁限用农资,确保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完善基地产品检测和准出制度,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采收、不出售;狠抓品牌创建,坚持走品牌化、标准化发展之路,全区果品统一宣传,统一使用一个品牌——“果城”牌,并对使用单位进行了严格要求:不按标准化要求栽培、管理,没有农事记录或记录不完整,投入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该商标,使用过程中未按标准化管理要求,降低果品质量、损害品牌形象的取消其使用资格。这些措施的实施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从2010年开始,嘉陵区在大通、大观、一立和天星等乡镇每年规范建园1万亩(666.67 hm2),现已建成 3 万余亩(0.20 万 hm2),含大通、天(星)一(立)线两个省级柑桔万亩示范区,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肯定。部分果园2013年已试花投产,预计新建果园投产面积2014年将达到1.2万 亩 (0.80万 hm2), 平 均 每 667 m2产 量1 000 kg,可实现产值5 000万元。
▲ 嘉陵区套种西瓜的柑桔园一角(嘉陵区农业局果树站供图)
记者在高坪区调查LS地布覆盖技术 ▲
▲ 记者在蓬安县锦橙100号生产基地调查
蓬安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南充市中部偏东,嘉陵江中游,东与营山县、渠县接壤,南与岳池、广安相依,西与高坪、南部相邻,北与仪陇相连,幅员面积1 334 km2,耕地面积54.9万亩(3.66万 hm2),总人口 713 227 人,其中,农业人口591 813人。
蓬安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南充市柑桔产业发展规模最大的一个县(区、市),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是蓬安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蓬安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打造“中国锦橙第一县”,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对水果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扶持。截至2013年,全县水果面积达13.5 万亩(0.90 万 hm2),年产量达 11.6 万 t,其中,柑桔面积 11.5万亩(0.77万 hm2),产量 9.8万t;伏季水果2万亩 (0.13万hm2),产量1.8万t。柑桔中,锦橙面积5.3万亩(0.35万hm2),产量 3.8 万 t;脐橙 3.3 万亩(0.22 万 hm2),产量3.5万t。2013年蓬安县果业综合产值达1.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5%,居粮食、蔬菜、生猪之后,列第四位;而在该县三坝乡、正源镇等柑桔基地乡镇,柑桔产值已位居农业总产值的第一位。以锦橙100号为龙头的水果业目前已成为蓬安县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之一,在农民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蓬安县成为四川省“十佳”果品县和“九五”果品生产先进县,2002年被列入四川省优质锦橙生产基地县 (第一批),2009年被列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柑桔基地县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60强培育县。2010年蓬安县开始建设“一区三园”,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梁、三坝两个示范区已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
锦橙100号是蓬安县科研人员1972年从蓬安县园艺场锦橙优变株系中选育出的一个地方性甜橙品种,该品种具有无核、果大、色艳、汁多、味浓、化渣、丰产、耐贮、鲜食与加工兼宜等特点,其主要经济性状稳定,生态适应性强,适栽范围广,1973年省评中选,1982年首获全省重大科研成果奖,1985年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1989年被农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1993年在泰国曼谷获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7年、1999年和2001年连续三届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正式定名为锦橙100号。2004年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05年获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2000年“蓬锦”商标登记注册,2011年“蓬安锦橙”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章文才教授为蓬安县锦橙100号题词(蓬安县农业局果树站供图)▲
锦橙100号选育出来以后,当地科技人员通过协作,先后攻克了着果率低、产量不高及嫁接育苗和高接换种等技术瓶颈,总结出了一整套锦橙100号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使得该品种在蓬安县及邻近的一些县(区、市)很快就得到了大面积推广。1991年,蓬安县锦橙100号产量达13万kg多,果实还未出园就被单位和个人抢购一空。1997年5月,蓬安县委、政府组织人员在深入调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因地制宜、发展名优、建立基地、规模开发”的水果产业化发展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优质水果基地建设。1998年11月8日,我国著名的果树学家、园艺教育家、柑桔学科奠基人之一的章文才教授在考察蓬安柑桔生产之后表示,锦橙100号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锦橙,并欣然题词 “四川省蓬安县——中国锦橙第一县”。同年,中共蓬安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中国锦橙第一县”的决定》,在全县大力实施“311”工程,即用3年时间,使全县锦橙100号发展到1 000万株,产量达到1亿斤,基地乡镇农户果业人均收入1 000元。1996—2002年,蓬安县先后在三坝、利溪、河舒、碧溪、柳滩、杨家、中罗家、正源、高庙、周口和锦屏等28个乡镇成规模、高标准新栽锦橙100号等优质水果426.4万株;1997—2000年,在全县32个基地乡镇先后组织高接换种专业队5 000余人次,集中成片高换锦橙100号234.8万株;到2002年,全县锦橙100号由1996年的52.4万株、总产量50万kg发展到775.6万株(其中,结果树315.2万株)、总产量 1 146.7万 kg。
2003年7月,蓬安县境内发现疑似柑桔溃疡病并确诊。疫情发生后,县农业局组织50余名技术干部,对全县范围内的柑桔园进行全面普查,在三坝、利溪、河舒、碧溪和杨家等16个乡镇发现了柑桔溃疡病零星病株,全部为1999年以后定植的柑桔幼树和幼苗。对此,蓬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根据植物检疫有关法规,制定了相关防控方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出现疫情的16个乡镇56个村270个社组织防控,集中销毁感病幼树和成年树113.1万株(其中,锦橙100号80万株),农户自发处理和失管自然死亡的苗木达300多万株,致使1999年以后栽植的柑桔树几乎毁灭殆尽。此次柑桔溃疡病疫情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7万元,全部由政府埋单。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对发展柑桔产业的积极性,造成此后几年以锦橙100号为主的蓬安县柑桔产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有滑坡的趋势。到2005年,全县锦橙100号仅剩295万株,结果树163万株,总产量653万kg。
▲ 农户自主经营、管理粗放的6年生锦橙100号果园(蓬安县农业局果树站供图)
为了更好地发挥锦橙100号的品牌优势,恢复并做大做强以锦橙100号为主的蓬安水果产业,加快“特色农业大县”建设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蓬安县委、县政府于200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锦橙100号特色果品产业发展的意见》(蓬委发〔2006〕11号),重新确定了河舒、三坝、金溪、罗家、徐家、骑龙、金甲、正源、长梁、相如、锦屏、龙云和两路等13个水果生产基地乡镇为锦橙100号主产乡镇,成立了“特色果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提出了“树立品牌,强化管理,提高品质,适度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全县推广柑桔无病毒容器苗定植,成片拓展基地。同时,县委目标办出台了《关于开展锦橙100号特色果品产业化基地建设及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蓬目督〔2006〕10号)。2009年全县开始建设产业集中区,到2013年已在11个乡镇共集中新建柑桔种植基地3.5万亩(0.23 万 hm2)、151.5 万株,其中,锦橙 100号 2 万亩(0.13 万 hm2)、90 万株。
为了做大做强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产业,近年来蓬安县聘请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编制了《蓬安县锦橙产业总体规划(2010—2020)》,并出台了《蓬安县现代农业柑桔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请四川蜀翔农业投资策划有限责任公司对蓬安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设计,打破乡镇、村、社等行政界限,成片规划、集中连片发展,重点扶持发展以嘉陵江为轴线的正源—长梁—锦屏—相如—金溪—两路—平头—睦坝沿江柑桔产业带,以南大梁高速公路为轴线的三坝—利溪—河舒—相如沿高速公路柑桔产业带。2010年,蓬安县委又出台了《关于开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年”活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的意见》(蓬委发〔2010〕10号),规定集中开发区农民自筹苗木款1元/株,剩余部分由县财政补贴;流转土地、新建果园100亩 (6.67 hm2)以上的业主,连续3年按每667 m2每年给予100元农药、肥料补助;尚无业主承包的幼年果园,前3年县财政每667 m2每年给予50~80元的物资补助 (不过业主和园区管理补贴从2011年开始已未兑现)。2012年出台了 《关于大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快推进“一区三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蓬委发〔2012〕4号),但是实际整合力度仍小,所整合项目资金大都没有围绕柑桔产业发展。
2014年,在调研原有政策效果和学习借鉴周边县(区、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蓬安县又出台了扶持力度更大的 《关于实施柑桔产业三年提升工程的意见》(蓬委发〔2014〕13号),县财政预算600万元以上的资金,从土地流转、苗木采购、标准化果园建管、劣质果园改造、冷链贮藏设施建设和母本园建设等环节进行补助。坚持以业主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政府扶持为推手,新建与管护同步,从2014年起每年新发展柑桔基地1万亩(666.67 hm2),集中成片建设优质柑桔万亩示范园4个,到2016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到 20万亩(1.33 万 hm2),产量突破 20 万 t,产值突破4亿元,果农年人均果业收入5 000元以上。该意见出台以来,全县各部门和基地乡镇积极宣传贯彻,招引业主,组建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10月底,全县现已招引业主26个,在长梁、利溪、相如、罗家、两路和徐家等乡镇流转果园或土地用于建设果园的面积达7 300亩(486.67 hm2);在柑桔重点村组建专业合作社50个,入社统一管护果园面积达1.6万亩(1 066.67 hm2)。各合作社和业主积极购进肥料、农药等生产物资,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果品销售、统一建立台账),加强果园统一管理。目前这些合作社和业主经营管护的果园柑桔长势和挂果良好,失管现象有了根本性改变,全县锦橙100号为主的柑桔生产再现蓬勃生机。
业主管理仅半年的6年生锦橙100号果园重现生机(蓬安县农业局果树站供图)▲
高坪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南充市南部、城区东部,嘉陵江中游东岸,幅员面积806 km2,总人口约60万,农业人口约45万。属丘陵地区和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地势东高西低,海拔243~594.4 m,以平坝、浅丘、中丘和低山地貌为主,是全国柑桔区划认定的柑桔种植适宜区,是四川省柑桔产业重点发展优势区。
高坪柑桔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约在公元2世纪高坪区就有柑桔种植,距今已有1 800余年。经过唐、宋、元、明等朝代的发展,到晚清,随着商业、交通的日渐发达,高坪柑桔产业也日渐兴盛,开始远销外地,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到20世纪中后期,高坪境内沿嘉陵江一带的石圭、溪头、阙家、青居、永安、高坪、江陵、龙门、小龙和螺溪等15个乡镇均已建成规模化的柑桔生产基地;而高坪区农民独创的柑桔地窖贮藏技术,能够将柑桔贮藏期延长到1年以上,可以一季产果、全年供果,成为世界一绝。上世纪90年代,高坪柑桔全国闻名,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塑造了高坪柑桔产业的第一次辉煌。
近年来,高坪区坚持产业富民、产业兴区的路子,始终将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作为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大力实施柑桔“二次创业”工程,柑桔产业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通过新建基地与改造老基地相结合,到2013年,全区柑桔生产面积已达 23 万亩(1.53 万 hm2),年产量约 20 万 t,产值达9亿元,建成江陵、石圭、阙家、溪头、青居和永安等6个柑桔基地乡镇,全区柑桔面积发展较大的乡镇有15个。高坪区也因此先后获得了“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柑桔基地县(区)”和“中国甜橙之乡”等荣誉称号,并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全省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现代农业重点县”,青居镇和溪头乡的甜橙园区分别被认定为“四川省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高坪区柑桔生产在南充市、四川省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已被纳入高坪区“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和优先发展的农业主导产业。
▲记者在高坪区溪头乡调查柑桔地窖贮藏(高坪区农业局果树站供图)
“白鹤对玛瑙,内藏珍珠宝,若有人识破,子孙福不小。”这是一首广泛流传于高坪区石圭镇的民谣。民谣中提到的“珍珠宝”,今天石圭百姓普遍认为就是当地家家户户种植的柑桔,而玛瑙山下村民于上世纪初将用于贮藏红薯的地窖率先用来贮藏柑桔、并取得成功之后,使得柑桔这个“珍珠宝”更是身价倍增,地窖贮藏也成为当地农民主动学习和推广的柑桔贮藏技术。1983年,全国柑桔学会在原南充县(现高坪区)溪头乡、石圭镇召开,石圭镇玛瑙山柑桔因此闻名全国;1984年,在省、地科委的支持下,经过改进和完善,以三角瓶底形为主的地窖和用2,4-D+托布津保鲜防腐的窖藏技术在当地及周边一些柑桔产区大面积推广。从1985年开始,南充窖藏柑桔每年都要远销中国香港、新加坡、前苏联等地,国内外很多知名专家、教授纷纷前往考察和研究。如今,地窖贮藏仍是南充及周边一些地区果农普遍采用的甜橙贮藏方式。2014年10月下旬记者前往高坪区溪头乡调查柑桔地窖贮藏技术时,当地村民给我们拿来几个用薄膜包装的“黑不溜秋”的“广柑”,这些“黑果果”虽然在地窖中贮藏已接近一年,但果皮仍然饱满,果汁依然丰富,根本没有失水的迹象。在惊讶地窖贮藏保持甜橙良好水分的同时,记者对贮藏近一年的果实的风味却不敢恭维——既不酸也不甜,如同“白开水”。当地随行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别看这些果果味淡如水,但在当地近段时间可走俏了,农民挑到南充城区叫卖,可以卖到20元/kg左右。当地不少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十分信奉这贮藏了近一年的“广柑”的神奇药效——开胃健脾,治疗感冒,不少老人生病住院,吃了这地窖贮藏的柑桔之后,病情居然好转了许多。这也难怪,当记者提出尝尝当地农户地窖贮藏的柑桔时,连问了几户人家都远远地应着“没有了”,最后好不容易找来的几个也是极不耐看的“黑果果”,原来他们是舍不得,“捂”着这些“宝贝”卖钱呢!
高坪区石圭镇玛瑙山地窖群(高坪区农业局果树站供图)▲
据了解,自20纪60年代开始,高坪区就已在柑桔主产区大力推广地窖群贮藏技术,至80年代中期,全区已在上百处地方建设地窖10多万口,可贮藏柑桔近10万t,基本实现淡贮旺销,有效缓解了果实鲜销压力,提高了果品销售价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在采果季节,当地锦橙收购价和鲜销价一般在1元/kg左右;地窖贮藏至翌年4—5月出窖销售,价格则可达6元/kg左右,极大地提升了柑桔生产的经济效益。
▲记者在阆中市阡裕葡萄园调查
近年来,高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柑桔产业发展,以建设世界柑桔博览园为核心,新栽优质甜橙10万亩(0.67万hm2),年新增柑桔产量15万t左右。为了发挥高坪独特的地窖贮藏柑桔技术,减少采后损失,均衡市场供给,提高柑桔生产经营效益,助推农民增收致富,高坪区按照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和四川省农业厅 《关于协助做好农产品加工业专题调研的函》的要求,围绕“增加供给、均衡上市、稳定价格、提高质量、保证加工、促进增收”的目标,以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为依托,以经济适用、易建易管的技术设施为重点,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2012年在石圭镇、溪头乡和青居镇等地建成贮藏地窖1 491口,在马家乡建成库容为20 t的组装式冷藏库1座。由于改进工艺,降低了建造成本,2013年高坪区继续利用项目节余资金在溪头乡建成贮藏地窖417口,在石圭镇建成407口。整个项目合计建造贮藏地窖2 315口,组装式冷藏库1座,合计库容量达4 650 t。新建贮藏地窖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格统一,质量较高,及时解决了农户农产品如柑桔、红薯的产后贮藏保鲜等难题,以及农户自建土窖易浸水、易坍塌等问题,使用率达100%。按每口地窖贮藏柑桔2 000 kg、窖藏柑桔净增值4元/kg计,仅此一项一年就可为农增收1 860万元。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和南充市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历史上阆中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境内古迹众多,“三国文化”“风水文化”“春节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自然文化交织,阆中古城是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 “四大古城”之一,是国家AAAAA级风景区,中国优秀旅游文化城市。
阆中也是农业大市,全市拥有农业人口68万。多年来,受基础差、底子薄、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贫困人口多等因素影响,农业发展缓慢、优质特色高效产业少、农民增收困难。近年来,阆中市紧紧抓住旅游业提供的优越平台和契机,采取引育优新品种、示范高新技术、实施品牌战略等措施,调整优化水果产业结构,形成了“近郊伏季水果,远郊柑桔”的空间布局。到2013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10.3万亩(0.69万 hm2),产量约 9.2万 t,产值 2.1亿元,农民人均水果种植收入150元,占总收入的13%左右。柑桔产业是阆中市传统的大宗水果产业,有沙溪街道办、洪山镇和双龙镇等南充市级基地3个,2012年阆中市柑桔种植面积8.5万亩(0.57万hm2),产量6.7万t,占阆中全市实有果园面积、水果产量的70.8%和78.8%。
游客在阆中市阡裕葡萄园采摘葡萄(阆中市农业局果树站供图)▲
为了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带动和促进作用,2013年阆中市提出了 “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和建设“中国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市”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建设核心战略,按照“农旅结合、产景一体”的思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发展集生产、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水果产业。坚持以生态为基础,主导发展晚熟柑桔,适度发展特色水果和设施水果,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农业农村综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科技服务为支撑,通过品种改良、基地建设等手段,充分发挥阆中市水果产业尤其是柑桔产业的比较优势,推进水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市水果生产面积将达到16万亩(1.07万hm2),产量16万 t,其中,柑桔 12 万亩(0.8 万 hm2),产量 12万t。重点发展沙溪街道、洪山镇和双龙镇等3个南充市级水果基地乡镇,江南街道—裕华镇和柏垭镇—天宫乡两个农业园区和一个母本园,打造一个知名品牌,壮大一家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其中,沙溪街道、双龙镇和洪山镇等沿嘉陵江两岸发展柑桔9万亩(0.6万hm2),沙溪街道以晚熟杂柑春见、沃柑为主,双龙镇以塔罗科血橙新系为主,洪山镇以晚熟脐橙、塔罗科血橙新系为主;柏垭镇—天宫乡旅游快速通道、广(元)南(充)高速阆中段发展柑桔3万亩(0.2万hm2),品种以晚熟杂柑清见、不知火为主;江南街道—裕华镇农业园区发展伏季水果、设施水果、观光果园2.5万亩(0.17万hm2);在飞凤镇发展以大五星等品种为主的枇杷种植基地1万亩(666.67 hm2);在千佛镇发展以红阳品种为主的猕猴桃种植基地1万亩(666.67 hm2);在裕华镇建优质水果母本园100亩(6.67 hm2)。为此,阆中市出台了土地流转优惠政策、柑桔种植专项财政补贴、水果基地补贴等多项优惠措施,旨在吸纳民间资本,调动各方积极性,合力推动阆中水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 阆中市天宫乡杂柑园一角(阆中市农业局果树站供图)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阆中市已建成以水果种植为主题的生态休闲农业园2个,即位于江南街道—裕华镇农业园区的阡裕葡萄园和位于柏垭镇—天宫乡农业园区的天宫杂柑园。其中,阡裕葡萄园是集观光、体验、葡萄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园,种(种植鲜食葡萄、酿酒葡萄)、养(养功能蛋鸡)、加(葡萄酒酿造及副产品加工)有机结合,形成闭合的生态循环,生产有机高端农产品。园区种植葡萄500余亩(33.33 hm2多),采用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铺设反光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化栽培技术,种植夏黑、金手指、摩尔多瓦等早中晚熟葡萄品种19个,果实采收期6—10月;建设规模达10万只的功能蛋鸡养殖场,可针对不同人群开发营养成分相协调的功能蛋,鸡粪经发酵后作为葡萄生产有机肥源;建设葡萄酒庄一座,采用现代化酿造工艺酿造葡萄酒,设计年生产能力400 t。园区开展葡萄采摘、葡萄酒酿制、彩色山鸡欣赏及体验收蛋等观光体验活动,延伸产业链条。业主自2012年进场建园,计划投资8 000万元,建设工期为3年。目前葡萄种植基地、功能蛋鸡养殖场已建成,葡萄酒生产车间、酒庄、生态餐厅等配套设施正在设计和建设,已完成投资3 300万元。2014年为园区葡萄第一年挂果,虽然产量较少,仅收获葡萄2万kg,但通过采用举办葡萄采摘节等方式吸引游客到基地采摘葡萄,实现销售额20万元左右。天宫杂柑园区(天宫圣水院)由成都“东峰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阆中市天宫院AAAA级景区中心。2011开始建园,流转天宫院村、西河塘村等村土地800余亩(53.33 hm2),建设以杂柑为主的观光、采摘、劳作体验产业园650亩(43.33 hm2),以荷花观赏及垂钓为主的渔塘150余亩(10 hm2),建成集餐饮、住宿、休闲、养生体验为一体的“观稼楼”。园区自开业以来,充分利用天宫院景区独有的风水观光资源,以农业产、景一体为依托,以养生文化为支撑,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以“吃土菜、住乡村、游田园、赏农景、钓野趣、摘鲜果、品生态、购健康”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 000万元,吸纳周边农民务工年人均收入达2.5万元,周边农户人均收益翻两番,带动农户新建、扩建农家乐2处,初步实现了产业循环、行业互动、低碳环保、共生发展的建园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南充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工矿资源相对贫乏的传统农业产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市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人均可耕种土地面积少,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加上许多县(区、市)区位优势不突出,交通和信息闭塞,高效农业产业很难培育。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公布的国家级贫困县名单,南充市辖的仪陇县、阆中市、南部县和嘉陵区位列其中,因此,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南充市及所辖县(区、市)的工作任务还十分繁重。水果产业作为公认的高效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培育下,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在南充市各县(区、市)得到了蓬勃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亮点和特色,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与关注。
一是品种选择。目前南充市柑桔生产中大面积栽培的品种都是一些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品种,如蓬安县发展的锦橙100号、南部县等地种植的南部脆香甜柚、西充县发展的西凤脐橙(从纳维林娜脐橙中选育出)等,这些品种在当地都已生产和发展了几十年,已经高度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生态,不仅被本地消费者认可,而且在全国甚至国际市场都具有一定的市场容量。坚持以地方优势品种为主导、突出以甜橙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方向,这是长期以来南充市柑桔产业发展的最大特色和亮点。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要,近年来南充市先后引进了市场需求强劲、生产经营效益较高的不知火、清见、春见、W·默科特和沃柑等晚熟杂柑,以及塔罗科血橙新系和晚熟脐橙等优良柑桔新品种,进一步优化了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更具活力。不过,这些晚熟柑桔品种大都需要果实挂树过冬,不仅经营管护投入成本较大,而且对生产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必须在投入和管理跟上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优良的果实品质和较高的生产收益,否则生产经营风险就不可避免。这一点在周边其他一些地区的晚熟柑桔生产中已经得到验证。建议当地技术部门在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开展新引品种区域适应性与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加大对果农与业主的技术培训力度,确保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二是产业支持。近年来南充市及所辖县(区、市)政府对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扶持,许多基地的农田水利改造、路网沟渠配套,甚至包括果树种苗的购买和栽植,都是由政府“埋单”,不少地方政府还对果园管护、土地流转租金等给予了补贴。记者这次调查的基地几乎都是改造得很好的、现代化的标准果园,果园基础设施大都是政府通过整合相关涉农项目统一建设,有效缓解了业主前期投入压力,进而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高坪区近年科学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在柑桔主产乡镇建成了大量地窖,有效解决了以柑桔为主的农产品贮藏保鲜问题,缓解了农产品销售压力,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得到了农民的肯定和支持。集中力量办事情,这是这次记者赴南充采访过程感受较深的另一大亮点。近年来,国家支农、扶农政策和资金很多,从中央到地方对农业的投入都很大,但如何利用这些政策和资金打造区域农业支柱产业,切实解决农民的稳收、增收难题,则是政府及业内外人士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发现一些地方对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还存在一些争议,核心就是对经营规模多大的业主进行扶持,是50亩(3.33 hm2)以上还是 100 亩(6.67 hm2)以上?对种植规模相对较小的果树种植专业户(农民)是否也应给予相应的扶持和补贴?另外,南充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名人典故颇多,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在积极培育产业经营主体、做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在将人文精神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赋予农产品强烈的人文特色,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消费亲和力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如区域公共品牌——“果城”牌商标的注册和品牌的创建。但目前品牌应用效果还太理想,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以品质和诚信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品牌创建、宣传的投入力度,提高南充柑桔等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 2009年蓬安县锦橙100号促销活动现场(蓬安县农业局果树站供图)
三是土地流转。这次记者赴南充采访最大的意外就是,当地农民对流转土地的积极性非常高,即使租金偏低,都愿意把承包经营的耕地或林地流转给政府或外来的社会资本,这与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的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排斥和抵制是截然相反的。2014年8月,江西杨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入驻阆中市江东农业园区,拟流转6个乡镇、共3万余亩(0.20万hm2)的土地发展猕猴桃、柠檬、杂柑等水果;到10月底,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3万多亩土地流转工作就做好了。说起农民对流转土地的积极性,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周边一些没有被列入流转范围的村社干部仍在努力与公司沟通,希望公司也把他们村社农民承包的土地给流转了。据调查,目前南充市所辖县(区、市)农村土地流转租金,水田大多为每667 m2每年250 kg稻谷,旱地为每667 m2每年225 kg稻谷,折合成目前的稻谷市价,每667 m2土地每年流转租金也就585~650元;据说稍偏远的地方流转租金更低,每667 m2每年仅200~500元,这与全国其他一些地方每667 m2每年700~1 200元的租金相比,明显偏低。据介绍,为了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分享到更多利润,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曾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与社会资本一道共同参与产业开发,但农民大都不愿意,他们情愿把土地流转出去,自己就当一个“产业工人”(在业主经营的果园务工),这样既可稳收土地租金,还可通过为产业服务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远比自己费心费力经营土地的收益高得多。其实,当地农民的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自己经营土地往往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更不要说赚到和土地租金一样的利润;另一方面,农民收入本来就有限,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投入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都很弱,在前景不确定或者不明朗的情况下,他们宁愿少赚一点,也要稳收一点。这也说明,在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农民对流转土地更加容易接受,这也为政府引导业主规模化经营、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减轻了难度。当然,这必须以土地的有序流转与区域农民的稳定就业和稳收增收为基础。另外,四川本味农业有限公司在南充市高坪区规模流转农民土地的做法也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据介绍,公司在集中连片规模流转农民承包的土地时,还为每家每户留下了人均“一平方丈”(约11 m2)的土地,以方便农民种植蔬菜等,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这样就可避免农民在实际生产中对公司经营果园的“侵占”,减少与农民的纠纷,并有利于果园的标准化管理。
外国专家考察蓬安锦橙生产(蓬安县农业局果树站供图)▲
四是经营主体。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学者到农民,大家都在探讨一个农业经营主体问题。调查发现,公司化的业主是当前南充地区大规模流转土地、发展水果产业的主体力量。而这些业主,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无论农民还是城市居民,大都拥有较雄厚的资本,已经完全可以不依赖农业而生存。他们投资农业,一方面是看到农业的相对高效和低风险,同时也大都带着回报乡邻、帮助父老乡亲增收致富的想法。不过,他们投资的农业产业大都是特色水果等高效产业,很少涉及大田作物等低效产业。尽管在产业发展上已经得到当地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但由于从事柑桔等水果产业开发前期投入巨大且没有产出,一些业主在资金方面仍备感压力重重,希望政府在配套用地审批和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调查过程中记者还发现,这些业主大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公司化企业经营者也是专业合作社引领者,尽管合作社非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与农民也大都没有实质性合作,但他们大都还在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身份享受着相关的政策福利。由于留乡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都年纪大、素质低,加上没有较好的农业产业带动,相互间农业生产关联性小,因此,当地以农民为主体的、规范运作并充满活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很少。一些地方目前已将扶持经营主体的重心转移到业主经营上。记者在蓬安县调查时发现,凡是业主经营的果园,无论大小,在政府的扶持和奖补政策下,大都加强了生产管理,即使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果园园相、植株长势等都已明显改观,生产经营效益大不一样;而普通农户由于缺劳力、缺技术、缺投入,果园管理大都粗放,效益也相对较差。
另外,柑桔地窖贮藏技术以前在南充一带大量推广,这与当时南充种植的实生甜橙果实含酸量高有关,因为甜橙果实采摘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含酸量会因呼吸消耗而降低,风味会变得更好,因此得到生产者的欢迎。但贮藏时间以出窖时果实仍有一定风味为前提。因此,科学贮藏,适时销售,实现品质与效益的有机结合,是发扬光大地窖贮藏这一传统而环保的古老技术、提升南充柑桔市场竞争力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