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素分析

2014-01-08 07:10郑卫国蔡晓萌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年7期
关键词:道路景观

郑卫国,蔡晓萌,黎 明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23)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作为城市空间的骨架和载体,是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最频繁的场所,是城市形象风貌、历史文化最直观的体现。道路的设计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要注重对道路景观的提升,挖掘和展现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为城市整体品质提升和生活环境改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道路景观设计原则[1,2]

(1)功能性原则

道路的基础功能是满足交通运输需求,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是形成道路景观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根据道路等级和服务对象的不同,道路景观设计方法应有所区别。

(2)整体性原则

城市道路是一个有机整体,设计中要统筹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第二,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等。

整体性原则要求站在城市设计的高度,具体分析各区域特点,形成总体景观改造原则和思路,使道路及两侧城市空间总体风格协调、融合。

(3)文化性原则

道路景观应体现出城市或区域的特点和性格,注意对现状历史宗教文化设施的保护、利用,充分挖掘现有城市资源,展现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5)生态性原则

营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要坚持生态优先,道路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自然生态,一个是人文生态。

城市建设要尽量保护山川、湖泊、绿地等城市自然生态环境,避免或减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噪声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对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破坏的自然资源要采取措施尽力予以修复或补偿,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环境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文生态原则要求保护城市的历史宗教文化设施,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道路景观设施的建设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展示人文情怀。

2 道路景观构成[3]

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骨架和文脉,道路景观环境是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和访客对城市面貌和性格特征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来源,是市民景观观赏和生活休憩的基础载体,也是城市形象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景观构成不仅指道路本体景观,还包括道路两侧邻近的山川、河流、建筑以及所在城市或区域的历史文化等。

(1)道路本体

道路是构成道路景观和城市空间景观的载体和本体性要素,具体表现于道路线形、断面布置形式、路面材料和色彩、绿化分隔带的布置等景观元素。

(2)道路节点

道路节点指道路交叉口、过街天桥、公园、广场及大型桥梁、建筑等,是道路景观的标志性特征,是在道路本体性景观基础上的景观高潮和亮点。

(3)道路边界

道路边界指与道路衔接的建筑、山体、河流、湖泊、公园、绿地等,道路边界是道路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

(4)道路景观空间

道路景观空间是相对道路节点、道路边界而言的,道路节点、道路边界是道路景观在“点”和“线”维度上的体现,道路景观空间则是道路本身及道路两侧边界共同构成的“面”域空间形态,是对城市空间形象和面貌的完整体现。

3 道路景观要素分析

除道路线形、断面布置等道路本体性要素之外,道路两侧山川、河流、公园、绿地、建筑、历史文化宗教设施等均为城市道路景观的有机构成要素。

3.1 道路设施

(1)人行、非机动车道铺装

人行道铺装在保证密实、平整、防滑的功能要求下,宜采用简洁、明快、耐脏的铺装图案和色彩。从景观效果考虑,城市景观道路可采用仿石材步砖。花岗岩砖强度高、质地均匀,能显著提高景观档次,但由于其来源有限,价格较高,且石料开采、加工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仅建议在高档商业区等路段少量使用。非机动车道可采用普通或彩色沥青混凝土铺装,保证自行车等通行平顺、舒适,如图1、图2所示。

图1 仿石材步砖

图2 彩色沥青混凝土非机动车道

当人行道上布置有相关管线检查井时,井盖宜采用填充井盖,填充材料可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广场砖等,外观要求与人行道上的铺装形式达到一致的效果。采用填充井盖既可以保证人行道整体铺装效果,也能保证盲道砖铺设连续顺直,充分照顾残疾人的通行安全。

(2)路缘石

由于石材路缘石良好的强度、耐久性特性和景观效果,一直以来景观道路上大量采用石材路缘石,但由于其高昂的价格和开采、加工对环境的破坏,从节约投资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建议逐步采用仿石材路缘石等予以代替,既满足道路功能要求,又能达到所需的道路景观效果。武汉八一路改造中采用了压印混凝土路缘石,印花图案体现了区域文化特色,见图3、图4。

图3 花岗岩路缘石

图4 压花混凝土路缘石

(3)车挡柱

为防止机动车占用人行、非机动车道,在其出入口安装车挡柱。一般道路上采用钢管混凝土车挡柱,外侧粘贴红白或黄黑相间的反光膜;景观道路上可采用石材或仿石材车挡柱,高度宜在40~60 cm,设置过高会显得较突兀,且可能影响车辆通行。

(4)高架桥

对于城市生态环境而言,考虑到桥梁构筑物对市民视觉和心理上的影响,在城市主城区内,能用优化路网系统和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方式解决交通问题时,尽量不建设高架桥。在确实需要建设高架桥的路段,根据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其净空高度应不小于5 m,但该标准仅为满足交通功能的最低要求。如仅按此标准控制桥梁净空,从视觉上看,桥梁构筑物成为街道的一个屏障,隔断一条街道的两侧,且道路使用者在桥下的压抑感也比较明显。根据经验,有条件时将桥下净空加高至9~11 m,市民的视觉心理感受会有显著改善。济南北园大街高架桥为双向6车道,宽24 m,桥下净空一般为9 m;武汉徐东大街高架桥为双向6车道,宽26 m,桥下净空控制在9~11 m。该两座桥梁在视觉上总体比较通透,桥下增加的净空也便于设置人行过街天桥。

在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建议在桥梁中央护栏内或两侧护栏外栽植绿色植物,后期运营养护工作量小、费用低廉,可有效柔化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改善和美化环境,如图5、图6所示。

图5 济南北园大街高架桥

图6 广州火车站前高架桥

(5)人行天桥、地道

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结构型式应简洁、轻巧、通透,尽量利用周边地形和环境,贴近自然,与周边环境融合。避免采用大体量的建筑方式,形成视觉空间上的障碍。在便于维护的地区,为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横亘在路上形成生硬、冷漠的感观效果,可在桥梁上进行绿化,给城市增添生机和活力,如图7、图8。

图7 利用地形过渡设置天桥

图8 设置绿化柔化天桥设施

在局部繁华的商业区,可设计新颖、有特色的结构造型,营造区域的交通设施景观。此类地区人流量大,有条件时宜设置自动扶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6)公交、出租车站亭

公交、出租车站亭是城市道路系统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交通设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整体性格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内陆城市、海滨城市及文化古城中往往出现不同风格且特色鲜明的公交站亭,外来客人由对站亭的识别进而影响到对整个城市的感受和影响。站亭可简洁统一,或者别具特色,其设计一定要充分结合城市或区域的特点,如苏州干将路上古色古香的公交站亭,令游人对苏州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印象深刻,见图9。

(7)自行车停靠点

在道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非机动车、行人的通行路权,鼓励低碳出行方式,避免城市建设中重机动车交通、轻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的倾向。考虑非机动车通行路权的同时,在大型商场、超市、学校、地铁、公交站口等路段宜适当布置公共、社会自行车停靠点,保证非机动车有道路通行,有站点停靠,为节能减排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图9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公交车站

3.2 交通、照明设施

道路交通、照明设施有交通标牌、路铭牌、护栏、路灯及变电箱柜等。交通标牌、护栏、路灯等可按具体城市统一的风格样式进行设计,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市或区域,其样式可体现当地文化符号。如苏州干将路的路灯杆为仿古代灯笼样式,交通标牌为四周镂花版式。在繁华商业文化区或风景名胜区等区域,适当设置特色交通指示牌会为道路景观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图10所示。

图10 特色交通指示牌

在道路沿线不可避免需要设置变电箱等设备箱柜,但对道路景观影响较大,局部路段甚至影响行人的通行,因此对此类箱柜应尽量设置在街头绿地中或道路两侧建筑物中,受条件限制需设置在道路范围内时,应置于设施带或绿化带中,不妨碍行人、非机动车的通行,并进行景观装饰,作为道路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如苏州干将路上的设备柜,采用中国传统糊纸窗棂样式进行装饰,与整个道路的古典风格保持一致,见图11。

3.3 绿化

图11 路侧经景观装饰的设备箱柜

绿化种植要合理考虑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之间的搭配,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搭配,针叶植物和花卉植物的搭配,使绿化景观层次分明、视觉明晰,既保持环境的生机与活力,又能体现季节的交替变化。适当地布置不同季节的花卉植物,使城市环境更加绚丽多彩,增加市民的愉悦感受。宜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避免因追求名贵树种而大量从外地引进,增加建设成本和养护费用。

道路绿化含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渠化岛及街头绿地。

分车绿带要较好地引导行车视线,宜采用灌木、地被植物的组合方式,当其宽度较大时,可增加种植乔木。在分隔带的断口或出入口处,绿化种植应保持视觉通透,保证行车安全。

行道树绿带宜选用冠大荫浓的落叶乔木,夏天为行人提供凉爽的通行区域,冬天保证行人充足的阳光。在宽阔的人行道上,尽量布置双排行道树,可采用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的组合。

渠化岛处在道路交叉路口,车辆行驶轨迹复杂,为保证行车视线通透,宜尽量以地被植物和小灌木为主。

街头绿地为道路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充分利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不同品种的组合,打造有亲和性的生态和宜人的景观环境。对于游园类绿地,可布置座椅、健身设施、雕塑等,提供市民休闲、休憩的场所。

对于较宽的道路绿带,可以运用微地形处理,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道路景观整齐划一的感觉,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人工塑造的地形、地貌外观应自然,尽量与自然地貌形态相趋同,满足当今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3.4 建筑小品

道路建筑小品有坐凳、电话亭、树池、垃圾桶及街边雕塑等,其建筑造型应与周边环境协调。建筑小品的设置既为了保护城市环境,也方便市民生活休憩。如人流量大的路段,行道树树穴宜设置覆盖篦子增加通行空间;在街头公园广场或地铁、公交站口等路段,适当增加便民座椅或将树穴设计为座椅形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3.5 路侧设施

路侧建筑、山川、水体等设施是道路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是道路景观设计的关键着力点,能够直观地体现城市性格和风貌,展示城市文化。路侧设施的景观设计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总体考虑,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形态,对两侧建筑风格、建筑高度、立面色彩、广告招牌样式等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同时充分挖掘、展示现有的历史、宗教文化设施和山川、河流等自然资源作为道路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是能够区别于其它道路景观的独特性、唯一性特征。在两侧分布有重要历史文化设施或自然景观的路段,为打造道路方向视线的景观效果,要有意识地在道路视线方向辟留风景透视线,使道路上的人们能够看到景物的精彩部分,而不致使美好的风景被埋没。如在东莞水乡片景观廊道的设计中,路线选择时结合路网规划将水乡片有丰富历史人文底蕴的金鳌洲塔、粤晖园等串联起来,把线路与东江之间狭长地带的低矮破旧房屋规划改造为生态休闲岸线,改变原道路临江而不见江的状态,使游客和市民充分感受东乡片区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环境[4],见图12、图13。

图12 路侧建筑

图13 滨水景观

3.6 夜景亮化

夜景亮化包含道路本体及道路两侧建筑、山体、绿地等照明。夜景应根据区域特点对全线交通系统及两侧设施进行整体视觉分析,定位各路段风格和特色,体现视野亮度、光色对比、光色种类、变化速率、视觉冲击的特点。不同区域的夜景亮化应与相应城市形态互相协调,在繁华的商业文化区,灯光强度和色彩宜比较热烈,在居住区或生态绿地等区域则宜相对温和、静谧。对于道路两侧建筑的夜景照明设计,应根据其特点体现不同的建筑风格。

在繁华路段,可适当设计灯光秀,营造活泼、动感的城市氛围。如武汉楚河汉街上的烟霞桥及点缀桥身的LED灯在夜间形成巨幅扭转屏幕,变幻出各种色彩和图案,呈现出动态流畅的炫彩变幻效果,如烟如霞,给市民带来视觉震撼和享受,见图14、图15。

图14 武汉楚河汉街上烟霞桥夜景

图15 路侧夜景亮化景观

4 结语

城市道路景观要素既包含道路本体性要素及其附属设施,也包括道路两侧建筑、广告招牌、公园、绿地、山体等。诸如此类设施往往分属城建、城管、交通、园林等不同的部门管理,因此,需要统筹各相关部门的建设、管理,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进行总体规划和控制,才能更好地形成协调、融合并有鲜明特色的道路景观和城市景观。

[1]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东莞市水乡片东江景观廊道设计方案[Z].武汉: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2.

[3]李翔.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1):15-22.

[4]魏建蓉.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探讨 [J].中国科技信息,2008(2):76-77.

猜你喜欢
道路景观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运筹70年,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