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温室型犊牛舍温热环境研究

2014-01-07 07:05孟妍君秦仕达栾冬梅
家畜生态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畜舍透光率平均气温

孟妍君,秦仕达,赵 靖,栾冬梅

(东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犊牛自身免疫机制不健全,组织器官没有发育完善,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弱,因而为犊牛提供适宜的畜舍类型和生活环境,有利于提高犊牛的健康水平,减少犊牛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但是,目前许多奶牛场仍采用群养群饲的粗放式管理,犊牛舍饲密度大,管理困难,如果垫草更换、粪污清理不及,造成舍内湿度过大、有害气体及致病微生物浓度过高等问题。为了更有效地管理犊牛,避免犊牛之间相互舔舐,造成交叉感染,采用单栏饲养的新型犊牛岛来培育犊牛,有利于饲养员观察每头犊牛的情况,以保障犊牛的福利[1]。一般的犊牛岛为开放式,岛内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差不大,导致犊牛岛在寒冷地区的冬季无法使用。陈晨[2]针对黑龙江省冬季的气候特点,采用保温材料制作了一种密闭型保温犊牛岛,虽然犊牛岛内的环境指标和犊牛的生长性能优于传统犊牛舍,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赵靖等[2]对密闭型犊牛岛做了改进,为犊牛岛增设了运动场,并将运动场用双层塑料膜覆盖以提高犊牛岛的温度。虽然在平均气温为-28.6℃的天气条件下,犊牛岛休息区的气温达到-1.0℃,但由于通风不良,犊牛岛内的空气质量较差,而且生产操作困难。因此,寒冷地区犊牛岛的设计仍需改进。

利用温室效应提高环境温度的日光温室最早出现设施园艺中,早在1954年,日本就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聚乙烯(PVC)薄膜和太阳辐射能,保证蔬菜作物在冬季能正常生长发育[3]。20世纪80年代末,有学者提出将日光温室技术应用到畜禽养殖业中,利用太阳能提高舍温。据王春香[4]报道,在饲养管理没有调整的情况下,仅将牛舍改造成日光增温畜舍,单产水平较上年提高10%,原因是减少冷热应激对奶牛造成的影响。董红敏等[5]对塑料暖棚舍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发现,使用暖棚畜舍可使舍温提高10~20℃。

将犊牛岛设置在温室型犊牛舍内,可以使犊牛岛应用在更加寒冷的地区。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气温条件下温室型犊牛舍的温热环境,为今后温室型犊牛舍的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时间

温室型犊牛舍位于哈尔滨市某奶牛场,于2011年12月20日到2012年3月20日,对温室型犊牛舍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速度和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测定。

1.2 温室型犊牛舍

温室型犊牛舍坐北朝南、向东偏转10°,舍长18.15 cm,宽6.2 m,屋脊高度为3.5 m。犊牛舍前侧采用双层塑料膜,两层膜之间的距离为0.2 m,屋顶后坡采用双层彩钢板中间夹0.12 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端墙与后侧墙体均采用无机玻璃钢保温板,玻璃钢保温板中间夹0.2 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保温材料。另外,在犊牛舍的后墙外设置了0.5 m厚、1.8 m高的草垛。采用流入排出式的自然通风,通风换气系统包括设置在两侧端墙上的进气口和屋脊上的排气管,进气管和排气管的框架均由角钢焊接而成,管的保温材料是彩钢板中间夹5 cm厚的苯板。温室型犊牛舍内设置10个犊牛岛,采用单列式布置。岛内铺设10 cm左右厚的垫草。

1.3 温室型犊牛舍的环境管理

犊牛舍前侧的塑料膜部分由棉被覆盖,采用电动卷帘机控制棉帘的卷起和放下。试验期间晴天时棉帘卷起时间为8∶00~14∶30,阴天时棉帘卷起时间为10∶00~13∶00。根据每天的天气情况调整进气管、排气管内调节板的开启时间和角度以控制犊牛舍的通风量,进而控制犊牛舍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

1.4 犊牛舍环境测定指标与方法

1.4.1 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测定 通过查询中国天气网,记录试验期间当地每天整点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气流速度。

利用温湿度自动记录仪(LGR-WSD20),测定试验期间温室型犊牛舍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将温湿度记录仪放置在犊牛岛运动区内,感应探头位于犊牛背部高度,以此代表温室型犊牛舍的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温湿度记录仪数据采集的间隔为1.0 h。

利用热球式电风速计(QDF-2B),在温室型犊牛舍距离地面1.2 m处均匀选择9点,于每日的07∶00、13∶00和19∶00,测定气流速度,以其平均值代表舍内的气流速度。

对试验期间外界空气温度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日平均气温最低为-22℃,日平均气温最高为2℃。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可以获取外界天气晴朗、日平均气温分别为(-20±1)、(-15±1)和(-10±1)℃天气条件下,温室型犊牛舍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气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统计过程中,每种天气条件下选取3 d的数据,并以其平均值代表温室型犊牛舍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气流速度。

1.4.2 有害气体的测定 利用便携式二氧化碳分析仪(Telaire7001)测定犊牛舍中CO2浓度。在温室型犊牛舍的长轴上均匀选择3个剖面,每个剖面的通道上均匀选择3个点,距牛床表面0.5 m处测定CO2浓度。利用采样器(BCY-Ⅱ)、NH3检气管(105SD)和H2S检气管(120SE)测定犊牛舍中NH3和H2S浓度,测定位置与CO2测定位置相同。(-20±1)、(-15±1)和(-10±1)℃三种外界温度下,选取3 d数据,以平均值代表所测气体浓度。

1.4.3 透光率测定 采用数字照度计(ST-80)测定温室型犊牛舍内的光照强度,并计算温室型犊牛舍的透光率。在温室型犊牛舍的饲喂通道上均匀选择5个点,测定位点距离塑料膜1.0 m、距地面1.2 m。测量时若发现测定点处于阴影下,可以该点为圆心,在直径0.5 m的圆周范围内作出适当的调整[5]。在舍外选择周围无遮挡物的空地,测定与犊牛舍内测定点平行且等高处的照度。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测定,测定时间为9∶00~14∶00,每隔1 h测量一次,以各点的平均值代表温室型犊牛舍的透光率。

1.5 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采用使用Excel 2003进行整理、制图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室型犊牛舍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根据中国天气网提供的数据,连续记录了3个月环境测定期间的天气条件,测定期间外界空气温度最低值为-27℃,最高为6℃,平均气温为-13.7℃,其中环境温度为(-20±1)、(-15±1)和(-10±1)℃时的天气条件见表1。

表1 犊牛舍环境测定的天气条件Table 1 Weather condition measured in the calf barn

不同外界气温条件下犊牛舍空气温度的变化见图1。由图1可知,当外界平均气温为(-10±1)℃时,温室型犊牛舍全天的空气温度均高于0℃,最高温度达到17.0℃,平均为6.7℃;外界平均气温为(-15±1)℃时,舍内24 h空气的最高温度为16.5℃,最低温度为-4.1℃,平均2.1℃;外界平均气温为(-20±1)℃时,舍内全天最高空气温度为13.9℃,最低温度为-6.8 ℃,平均温度为-0.6℃。不同外界气温下,犊牛舍内的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从8∶00开始,犊牛舍气温开始上升,13∶00~14∶00期间,气温达到最高值,随后气温下降,大约第二天凌晨6∶00舍温达到最低值。所不同的是,外界气温为(-10±1)℃时,犊牛舍增温快,降温缓,舍温波动幅度小于(-15±1)℃和(-20±1)℃时。而试验发现,即使外界气温在(-20±1)℃条件下,舍温低于-5℃的时间也只持续了4~5 h。

图1 外界平均气温为(-10±1)、(-15±1)和(-20±1)℃时犊牛舍空气温度的变化Fig.1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in the calf barn as average outdoor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10±1),(-15±1)to(-20±1)℃

犊牛舍内气温与舍外气温的回归关系见图2。犊牛舍内气温与舍外气温的回归方程:Y=0.934x+16.066。式中:Y为舍内温度(℃);X为舍外温度(℃)。经过显著性分析发现,两者相关系数R2达极显著水平(P<0.01),即犊牛舍内气温与舍外气温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从关系式还可以看出,温室型犊牛舍气温比外界气温平均高16.066℃,而舍外气温每下降1℃,犊牛舍内气温下降0.9341℃。

不同外界气温条件下犊牛舍内湿度的变化情况见图3。从图3可见,不同气温下犊牛舍内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相近,9∶00开始下降,12∶00~14∶00降到较低的水平,随后开始上升,20∶00~8∶00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且稳定的水平。外界平均气温为(-10±1)、(-15±1)和(-20±1)℃时,24 h空气的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64.1%、59.5%和58.2%。计算发现,每天大约8 0%的时间犊牛舍内的相对湿度在55%~80%。

图2 舍内气温与舍外气温的回归关系Fig.2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oor temperature and outdoor temperature

2.2 温室型犊牛舍的气流速度

不同外界气温下犊牛舍内的气流速度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外界气温下犊牛舍内的平均气流速度在0.04~0.05 m/s,从气流速度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可以看出,犊牛舍不同位置气流速度的波动较小,说明犊牛舍中气流的分布比较均匀。不同外界气温条件下,温室型犊牛舍内均未检测到H2S和NH3,所以表中为不同外界气温条件下犊牛舍内的CO2浓度。不同外界气温下,犊牛舍内CO2的浓度差异不大,范围为2 434~2 528 mg/m3。

图3 外界平均气温为(-10±1)、(-15±1)和(-20±1)℃时犊牛舍相对湿度的变化Fig.3 Variation of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calf barn as average outdoor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10±1),(-15±1)to(-20±1)℃

表2 不同外界气温下犊牛舍的气流速度和CO2的浓度Table 2 Air velocity and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calf barn with different outdoor temperature

2.3 温室型犊牛舍的透光率

犊牛舍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较大。14︰00时的透光率最大,达到94.41%,9︰00~14︰00的平均透光率为75.91%。

3 讨 论

畜舍内的气温取决于畜舍获得的热量和散失的热量。获得的热量越多、散失的热量越少,畜舍的气温越高,反之,畜舍的气温越低。本试验中,温室型犊牛舍没有设置采暖设备,由于犊牛体重小,可感散热少,犊牛的产热对提高畜舍温度的作用甚微,因而犊牛舍内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由于温室型犊牛舍的屋顶与墙体保温隔热性能良好,且采用间距0.2 m的双层塑料膜覆盖,因而温室型犊牛舍的外围护结构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7]。由于温室型犊牛舍既有太阳辐射的增温作用,又有外围护结构的保温作用,温室型犊牛舍的温热环境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本次试验发现,即使在舍外平均气温为(-20±1)℃时,温室型犊牛舍内的平均气温也达到了-0.6℃,在外界平均气温为(-10±1)℃和(-15±1)℃时,其舍内的平均气温更是达到了6.7℃和2.1℃。

哺乳期犊牛适宜温度范围为13~25℃,生产温度界限为5~32℃[8],但在干燥、无风的环境下,哺乳期的犊牛可以耐受-8~-13℃的低温[9]。另外,临界温度还受饲养水平,动物周围的空气运动,动物姿势(站立或趴卧)以及地板类型的影响[11]。Webster等[10]研究了犊牛在不同类型牛床上的临界温度,发现在干燥稻草上趴卧的犊牛,其临界温度要比在木板牛床趴卧的犊牛低5℃,这相当于铺设稻草的牛床温度要比铺设木板的牛床高出5℃。本试验中,温室型犊牛舍舍内空气干燥(相对湿度58.2%~64.1%),风速也只有0.04~0.05 m/s,而且铺设了10 cm的垫草,在舍外平均气温为(-20±1)℃时,舍内的平均气温也达到了-0.6℃,因此,温室型犊牛舍内的温度环境,在外界气温(-20±1)℃以上的气候条件下,均可满足哺乳犊牛的需要。

由温室型犊牛舍内的气温与舍外气温的回归关系式可以推断,当舍外气温降到-25℃时,舍内气温将会降到-7.28℃,无法满足哺乳犊牛对温度的需求。对于冬季平均气温短期内低于-25℃的地区,可适当地采暖、增加热源,以满足犊牛的需要;对于冬季平均气温较长时间低于-25℃的地区,则应该进一步提高畜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

适宜的空气湿度是保证犊牛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畜舍的适宜湿度范围为55%~80%[11]。本试验发现,外界平均气温为(-10±1)、(-15±1)和(-20±1)℃时,犊牛舍内的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64.1%、59.5%和58.2%,且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温室型犊牛舍的湿度基本上满足哺乳犊牛的需要。

冬季畜舍的通风换气是为了引进舍外的新鲜空气,排出舍内多余的水汽、尘埃、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畜舍内的气流速度、湿度、CO2、NH3和H2S等均可反映畜舍的通风换气状况。从试验的测定结果来看,空气质量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关规定[11],说明温室型犊牛舍的通风换气系统,实现了冬季排出犊牛舍内水汽和有害气体、提供新鲜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能够满足犊牛的需要。温室型犊牛舍的通风系统为流入排出式,由位于端墙上的进气口和位于屋顶上的排气管组成,两侧端墙各设置一个进气口,为避免冷风直接吹向犊牛,进气口高于犊牛所在的位置,并且进气口与排气管底端的高度差为1.0 m,这对于加强进、排气口之间的“烟囱效应”,引进舍外的新鲜空气,排出舍内的污浊空气都起到积极的作用[1]。

本试验尽管已经采用了双层塑料膜覆盖来减少温室型犊牛舍的散热,但塑料膜还是犊牛舍散热的主要部位[7],而双层充气膜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温作用[12]。因此,在今后温室型犊牛舍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采用双层充气膜。此外,应采用保温效果更好的棉帘以提高夜间犊牛舍的温度,使温室型犊牛舍的环境更有利于哺乳犊牛的生长发育。

4 结 论

在外界平均气温-20℃以上的天气条件下,保温良好、换气充分的温室型犊牛舍,其舍内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完全可以满足哺乳犊牛的需要。

当外界平均气温低于-25℃后,该温室型犊牛舍内的气温将低于哺乳犊牛的下限临界温度。

[1] 赵 婧,于 濛,洪艺珊,等.寒区犊牛岛的设计及使用效果初探[J].畜牧科学,2012(6):66-68.

[2] 陈 晨.北方寒冷地区犊牛岛的设计制作及其使用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7:12-33.

[3] 徐启江,池春玉,高奎星,等.日光节能温室在设施园艺中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4):47-49.

[4] 王春香.东北地区日光增温牛舍应用体会[J].中国奶牛,2010(2):52-53.

[5] 董红敏,刘以连,杨其长.北方塑料暖棚饲养畜禽技术[J].中国农业气象,1993,1(4):43-44.

[6] 张 辉.谈谈普通型塑料温室透光率的测定方法[J].现代农业装备,2004(5):55-56.

[7] 栾冬梅,齐 贺,赵 靖,等.寒区温室型犊牛舍的设计与应用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4):195-202.

[8] 王庆镐.家畜环境卫生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135.

[9] Mitchell C D.Calf Housing Handbook[M].Scottish:Scottish Farm Buildings Investigation Unit,1975:13-14.

[10] Webster A J F,Gordon J G,McGregor R.The cold tolerance of beef and dairy type calves in the first weeks of life[J].Animal Production,1978,26(1):85-9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12] 李以翠.温室双层充气膜覆盖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0.

猜你喜欢
畜舍透光率平均气温
不同透光率果袋对黄冠梨鸡爪病发生的影响
空间电场对冬春季畜舍温室气体的净化效果
塑料暖棚畜舍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光照强度对温室栽培蒲公英风味品质的影响
测定畜舍及其FIRE设备防雷系统设计
金属光子晶体的可见光光谱特性
乌兰县近38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从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看莱州市30a气温变化
1981—2010年拐子湖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近50年来全球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