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的四点启示

2014-01-06 17:07
环球时报 2014-01-06
关键词:巴林政权阿拉伯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月4日 文章,原题:中国从“阿拉伯之春”学到的4点经验 随着“阿拉伯之春”进入第三年,该地区局势仍存在变数,但已可以得出某些初步结论。众所周知,为寻求维稳经验,中共正研究世界上的政治乱象,最著名的案例是大规模研究苏联垮台的原因。尽管中共不可能以同样规模研究“阿拉伯之春”,那里发生的事件仍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 1、提前行动。成功经受“阿拉伯之春”冲击的政权都曾提前行动。看到埃及出现骚乱苗头,沙特提前大幅提高民众福利。海湾合作委员会使用压倒性武力平息巴林民众的早期抗议,仅在恢复秩序后做出某些小让步。 2、控制媒体。同近期其他抗议活动一样,社交媒体在抗议者组织游行和保持势头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有能力关闭社交媒体的政府更有可能经受骚乱冲击。 “阿拉伯之春”也展示了对国际媒体进行管制的价值,这在巴林的例子中得到最好体现。叙利亚政府对外国记者下禁令同样非常有效。 3、分化民众。许多成功的“阿拉伯之春”运动都发生在民族或宗教单一的国家。相比之下,成功利用社会裂痕的政权处境要好得多。沙特和巴林均如愿以偿将抗议活动描述为心怀不满的什叶派受到伊朗暗示。叙利亚和也门政府也采取了类似措施。 4、团结精英。能够团结本国精英的政府更有韧性。早在埃及民众抗议前几个月,穆巴拉克和军方就接班人问题展开激烈权力斗争时,就种下其迅速下台的种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一直获得组成其精英主体的阿拉维少数派的支持。▲(作者扎卡里·凯克,王会聪译)

猜你喜欢
巴林政权阿拉伯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阿拉伯国家宣布举办男装秀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韩国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与现代化模式研究
蔡英文“政权”下两岸关系的走向
巴林连续驱逐美国人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