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怡
老人与子女,血浓于水,爱从乎心,过年正是老人与子女团圆的佳期。所谓佳期,古词人有言:“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又有言:“欢乐趣,离别苦。”团聚之时感到兴奋,情绪高涨,离开之时感到不舍,情绪失落,这本是自然而然之事,古今皆然。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管是在婴儿时期,还是通过成人的基因测定,都发现人类生来就有不快、愤怒、悲伤等所谓的负面情绪和情绪基因。如果老人能够坦然接受离别之时的情绪反应,乐享佳期之时将更加专注体验团圆的幸福感受,离别当下的不适感也会尽快地“告辞”而去。
“忙年”之忙,也包括了各种情绪之忙。情绪过度对老人的身体是一种应激反应,如过喜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增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这一系列的身体反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非常危险。而过悲可使头晕乏力、心神不宁、心灰意冷,影响人体诸多系统。提倡拥抱情绪,就是说,高兴的情绪来了,自然地接受它,中医学讲“过喜伤心”,应适当地喜于所喜;低落的情绪来了,也接受它,中医学讲“过悲伤肺”,不要再悲于所悲。
团聚之前,子女还可能因小家琐事、工作繁忙、朋友聚会等稀释了对团聚的期盼心情,而对老人而言,此段生活之重心常常是为了团圆而精心张罗美食、收拾屋子、准备礼物等。做这些事情是个喜悦的过程,感到高兴之时,老人可以跟子女在周末通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心中对团聚的期待,好的情绪鼓励相互表达出来;问问子女这次过节是否需要为他们特别准备些什么,以避免父母单方的过度劳神;问问子女准备回来多久,以利于提前安排自己的节后生活。为避免振奋的情绪影响晚间睡眠,通话时间以白天为宜。
团聚之时,高兴的情绪可以通过言语向子女表达,需要子女陪伴自己逛一逛,走一走,也可以直接说出来,或写在一张小单子上和子女一起看,让子女学会关心自己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告诉他们自己的需要。
离别之时,从老人的角度,给出如下建议:第一,让子女们回到自己的小家时,一定电话报平安,自己有何感受也可适当与子女分享,同时,可以问子女下次再来的日子,心里可以有一份慰藉和希望;第二,尽快安排好并投入自己的生活,参加一定的社交活动,进行体育锻炼等,有效地转移注意力,建设性地调节情绪上的落差;第三,即便心中感到失落,乃至悲伤等,也接受这份感觉,不自责自己的心理脆弱,不自责自己是儿女的负担。“可怜天下父母心”,和其他父母多多交流,认识到自己脆弱的情绪恰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牵挂。但父母不必过多地将这份情绪传递给子女,相应地,可以正面提出要求,比如:“爸妈想你,不忙时常打电话回家,有时间常回家看看。”这样,子女也将更好地适应节后的工作、生活。对于那些过年期间无法返家探望父母的子女,老人也应注意情绪的合理表达,正如古人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与子女的交谈中应以适当的情绪交流加以正面提出要求为主,避免对子女指责、抱怨,也避免自身太过悲伤而让子女感到内疚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