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北联大校刊的科学演讲分析

2014-01-01 03:14徐婷婷
关键词:校刊西北大学西北

徐婷婷,姚 远

(1.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2.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与传播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9)

校刊是西北联大时期学校对外宣传、对内组织的重要传播工具,刊载了大量的讲词、论著、校闻、文艺、规章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内容,可以说是学校发展的史册。与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和国立西北大学的校史沿革相对应,校刊依次经历了《西安临大校刊》(1937-12-20—1938-03-07,共12期)、《西北联大校刊》(1938-08-15—1939-06-15,共18期)和《国立西北大学校刊》(1941-11-16—1948-12-20,共53期,其中复刊40期)3种主要校刊发展时期。

目前对这三刊的研究仅见少量成果,如《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北大学教育理念文选》、《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等著作和《解放以前西北大学学术期刊的演变和发展》、《近代西北科学教育史研究》、《西北联大与社会教育》等论文。本文将从演讲角度出发,研究三刊上有关科学演讲的内容。以三刊在1937—1948年内容为样本统计发现,有关演讲内容主要包括演讲公告和讲词两种形式,其中演讲公告65篇,讲词17篇。尤其是在篇幅有限(8-12页)的校刊中,讲词(2-4页)占据很大比重,并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下面将以这82篇报道为样本,分析西北联大校刊的科学演讲报道特点。

1 科学演讲报道统计

下文从8个方面列出了有关科学演讲的内容。由于篇幅有限,表格中仅列出了西北联大校刊报道的科学讲词。

表1 西北联大校刊报道的科学讲词Tab.1 The Scientific speech reported in the Northwestern Associated University College Journals

续表1

西北联大校刊对科学演讲的报道,形式上分讲词和演讲公告两种,其中讲词17篇,多出现在校刊前半部分的“讲词”或“讲词摘要”栏目,篇幅通常为2-4页,由专人记录整理并刊登在校刊上,刊登前一般都经过演讲者本人的审阅,未经审阅而刊载的均在文末备注;演讲公告65篇,出现在校刊中间的“校闻”栏目,多以短消息的形式呈现,内容言简意赅。

从关于科学讲词和科学演讲报道的统计数据中,可清晰看出当时科学演讲的活动形态。首先,就演讲者而言,以校内外学者为主,还包括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如邀请陇海铁路工程局工程师兼宝鸡公路测量队队长李俨(1892—1963)演讲隧道工程,我国现代水利事业的奠基人李仪祉演讲水利基础,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演讲科学与民主主义。尤其是1945年9月15日到18日,李约瑟博士一行4人在汉中城固访问西北大学,对于促进战时科技交流具有重要意义。9月15日,教授赵进义、高文源等与李约瑟座谈交流,并交换了中英科学合作的意见,当天下午李约瑟发表演讲。9月17日李约瑟作了露天演讲“原子能的利用”,9月18日在西北大学大礼堂作了“科学与民主主义”(Science and Democracy)的演讲。李约瑟先生对科学与民主之关系、科学研究应具之精神、中国现代科学不发达之原因,以及今后世界科学之展望,均加论列[1]。这些活跃在各个行业的专家或者管理人员,保证了演讲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第二,主办者多为学生团体,这里的学术性学生团体主要包括科学月报社、物理学会、地理地质学会、生物学会等;纪念日为学术演讲的重要契机,这里的纪念日主要包括中国物理学会年会西北区分会、中国化学会西安分会、国父纪念周以及医学院解剖节等,其中在中国物理学会西北区分会上就有23场学术演讲。第三,演讲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纪念周演说、学术研讨演说、民众教育演说、演讲竞赛等。国立西北大学时期,地质地理系主任殷祖英教授为启发学生学术研究兴趣,“特设专题研究班,每两周举行一次,该系教员及二、三、四各年级学生一律参加,每次先有教员一人作学术讲演一小时,再有师生共同讨论一小时”,演讲过的专题包括新疆人文地理的分析、金沙江河流争夺问题等,从而营造了该系浓郁的学术研讨氛围[2]。

2 科学演讲报道主题内容分析

包括科学讲词和科学演讲公告在内的科学演讲报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在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放了第一颗原子弹后,《原子弹之探讨》、《原子炸弹的探讨》、《谈原子弹》、《原子能及其应用》等讲词紧贴时事。而黄文弼教授的《洮河流域考察之观感》,赵进义的《太阳黑点》、《宇宙射线》,杨永芳的《抽象空间》在研究西北地理、普及西方先进知识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普及原子弹科学知识,是当时比较集中的一个演讲主题。美国投放原子弹后不久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宣告结束,这让世界看到了原子弹内含的巨大能量。张贻侗教授于1945年8月在本校科学座谈会上作了首场题为《原子弹之探讨》的演讲,谈到铀的裂变式反应时,指出纯净的铀之同序原子U235“常自动破裂”,所放出的中子又可“为其他U235原子核分剖之用”,“且每一U235之分剖所放出之中子多至数个,故连串反应,将逐渐增加”,分剖速度也会逐渐加快,最后可达到爆炸的程度。他由此延伸指出:“以后国家,若不于科学上争优胜,虽有富源,亦不能利用……此则深愿国人所猛省者也”[3]。龙际云教授则在《原子炸弹的探讨》演讲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开篇介绍原子结构时,即用太阳系、太阳和星星的关系来比喻原子、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关系。他还将围绕原子核旋转的质子中子,比喻为手执一头绑在石头上的绳子旋转,指出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是以高速度互相旋转运动的,原子力也正是来自“其核内质子中子的离心力”,最后劝勉国人“勿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成见”,急起直追[4]。张佩瑚教授在《谈原子弹》的演讲中还特别强调原子弹的破坏力,“若不谨慎管制之,则数磅纯净原素之爆炸,将使地球发生地震”[5]。关于原子弹的演讲还包括在1945年和1947年分别举行的中国物理学会西北区第十三、十五届年会上,本校物理系教授岳劼恒、张佩瑚的《原子构造原质蜕变原子核破裂》、《原子弹构造原理》、《原子能发展之现况及对将来和平建设之推测》,由于面对专家,演讲的内容更具学术性和专业性。

除原子弹外,郑资约教授的《南沙群岛问题》也极具历史意义。1946年12月,国立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兼主任郑资约被内政部委任为南沙诸岛接收专员,随同接收舰队开赴南沙群岛实地测量,负责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定,及整理南海水域的岛礁、石群及沙滩名称的工作。数月后,郑资约编著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出版,并在附录中首次公开了“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奠定了我国南海岛屿统一名称的基础[6]。此次测量经过,随即体现在1947年4月郑资约应地理学会之请发表的演讲中。他特别强调西南沙群岛的军事价值,“世界政治发展之趋势,大西洋时代似已过去,将来着重点当在太平洋与印度洋,而西南沙群岛即居两洋交通孔道”,同时指出国家收复西南沙群岛具有政治价值,抗战胜利后法国军舰占领珊瑚岛实则是一种“侵略”[7]。最后,各学科还力争从本学科视角分析现在的战争形势,如《关于太平洋战局之地理背景问题》、《物理学在军事上的应用》、《在北战场办理军事工程之经过》等。综上,学者们针对战事从各学科角度发表演说,体现了高度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立足西北研究,是另一比较集中的演讲主题。西安临大自在陕诞生以来,就以复兴西北古代文化自任,同时“教育部有意指定新、青、宁、甘、陕等省为本大学活动之区”[8]。黄文弼先生于1937年在西安临大任教,又先后任西北大学历史、边政两系主任。他曾4次赴新疆考察,被称为“西北考古第一人”。其中1943年黄文弼受西北大学委托,第三次赴新疆考察。1946年11月又到洮河一带考察,曾作《洮河流域考察之观感》的演讲,刊登在《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第28期中。他在实地调查中将西方科学考古法与中国史学考古法相结合,“走出一条将考古、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等有关学科互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之路”[9]。一方面,他对史学知识信手拈来,讲求“从对历史文献的研究中寻找考古工作的线索和实证”[10-11]。此外,1947年7月,时任北大教授的裴文中到渭河上游调查彩陶文化,并莅校作《渭河、洮河流域古代人类文化之新发现》的学术报告,并被聘为西北大学讲座教授。他认为“史前考古学,即须根据实物,考证此段空白时间之人类生活,以补充历史学及地质研究之所不及”,并认为在中国最初进行史前考古的安特生,在考古学领域成绩甚大[12]。此外,各系还积极邀请专家从本学科视角作关于西北史地的演讲,如土木系曾邀请地质学张伯声(1903—1994)教授演说西北地质;地质地理系曾邀请中央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孙健初(1897—1952)、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李仪祉(1882—1938)等专家演说西北地区地理、地质、水利等[13]。1948年,在国立西北大学召开的中国化学会西北分会上,有西大教师对西北酱曲和武功附近土壤的固氮作用发表演讲,从化学角度分析西北土壤地理。这体现了西北联大扎根西北、开发西北的自觉性。

不仅立足西北开展学术研究,还要服务于西北社会,故面向大众的科学教育演讲,也很有特色。西北联大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还举办了一系列教育民众的演讲或讲习班。1938年西北联大成立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将社会教育工作分配到各个学院主办,其中文理学院负责防空防毒讲习班(办理两期,每期一个月)、科学常识讲习班(办理两期,每期一个半月)等,师范学院负责小学教员讲习会(暑期举办,期限一个月)、民众教育(指导学生办理)等,医学院负责救护训练班(期限一个月)等[14]。1938年8月1日开设的包括城固、洋县、西乡、南郑、褒城、勉县在内的陕南六县小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所设科学科目主要包括学术讲演、防空防毒知识和学校卫生。其中包括文理学院教授刘拓(1897—?)、数学系教授赵进义、土木工程学系教授周宗莲(1902—?)、物理系教授郭毓彬(1892—1981)、地理系教授殷祖英、农业化学系教授虞宏正(1897—1966)等在内的著名教授,对现阶段防毒防空、科学价值、遗传与环境等问题发表学术演说。此外还有讲师讲习算术、理化、史地、生物等科目的教材及教法[15]。1939年2月1日开始的防空防毒讲习班,连续四周,每日下午六时至七时,星期日下午四时至五时上课。正式讲习重点在于防空防毒的基本常识,包括飞机种类、防空灯防空哨等防空设置、遇空袭时之处置、防空洞、敌人使用毒气之趋势、一般防毒器具之用法、中毒后之治疗方法等[16]。2月6日开始的自然科学讲习班授课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部分,其中物理部分包括飞机、枪炮、炸弹手榴弹、滑车、天秤及杠杆的构造及原理,风、雷、闪电、雨、雪、彩虹、彗星等自然现象,避雷针、电话电报、钟表、罗盘针等原理;化学部分包括食物营养,食物保存,烟、茶等嗜好品的害处,衣物消毒,豆腐、酱油等的制法,蜡烛、肥皂等制法,毒气种类及防毒法等;生物部分包括健康与疾病,微生物,人体寄生动物,传染病之范围、感染与预防,结核病,花柳病,疟疾,沙眼,皮肤病,狂犬病,麻风病等[17]。通过有意识地开展针对小学教师或普通民众的日常科学知识培训,既响应了政府开展社会教育的号召,也提高了西北地区民众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仅仅立足西北,显然是不够的,科学传播必须有世界的视角,因此融汇世界,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是第三个比较集中的选题。抗战爆发后,一批教授学者将西方物理、数学等知识引进地处内陆的西北,带动了西北地区教育的发展。赵进义(1902—1972)是当代著名数学家、天体力学家,历任西安临大、西北联大、国立西北大学数学系教授,后受聘为理学院院长[18],《太阳黑点》和《宇宙射线》就是他任国立西北大学教授时发表的演讲。1946年2月,科学月报社邀请赵进义对数日来的太阳表面发现黑点的现象发表公开演讲,他从太阳黑点的发现、构造、分布、成因、观测法、相关成就等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太阳黑点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黑点数之极小周期,仅限于赤道附近。当其开始增加时,新黑点皆出现于南北纬度三十度或其以上之高纬度,而渐次向赤道附近增加,以至其极大期。此后则由高纬度逐渐向低纬度减少,以至其极小期。”最后他借“古来野心家往往假天时变化为辞,以逞其政治上之私欲”的历史,言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万不可以人事妄加附会而乱人心也”[19]。赵进义在《宇宙射线》中引用了大量西方科学界的相关发现和推测,指出一开始科学家就“设想宇宙射线是发源于银河系内的气状星云与弥散物质”,试图从“产生宇宙射线的次原子作用过程中的波长”计算其来源,通过说明现今研究宇宙射线研究方向上的“三种提示”,劝勉科学界为探明真理而努力[20]。杨永芳(1908—1963)是西北联大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先后历任西北临大和西北大学教授兼数学系主任,“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就给西北大学数学系学生开出集合论课程,这在我国综合大学中是较早的”[21]。其中刊登在《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第21期上的《抽象空间》一文,即他所发表的5篇论文中重要的一篇[22]。综上,以赵进义、杨永芳为代表的学者,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下,坚持科学研究和教育,将西方前沿科学理论引入西北,并有所创新,从而为西北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总体而言,西北联大校刊报道的科学演讲内容,一方面贴近抗战主题,尤其在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后,原子弹科普演讲相应增多;另一方面立足西北联大扎根西北、研究西北、服务西北,融汇世界学术潮流的办学宗旨开展演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此外,校园科学学术演讲和民众科学教育演讲也成为科学演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西北地区科学教育的发展,提升了西北民众的科学素养,由此使西北联大及其后继5校,成为从科学视角教化一方、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

3 结语

以“‘教育情报’之总汇”为办刊宗旨的《西安临大校刊》及后继《西北联大校刊》和《国立西北大学校刊》,选择报道科学演讲尤其是讲词,有其特定的背景因素。

这首先表现在科学演讲是一种重要的战时教育手段。因战事影响,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从平津辗转到西安组成临时大学,未及一年又迁至陕南汉中,校址分散到3县6个地方,抗战结束后又在平津和西北的西安、兰州等地分别复校。其间经历了3次迁校,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因此,作为一种操作简便、及时有效的教学方式的科学演讲被广泛运用,成为战时校园教育和战时民众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甚至专门设置学术讲演委员会,制定学术讲演办法,指导非常时期学术演讲的内容。同时,科学演讲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同样是西北联大科学救国教育理念的一部分。校刊中刊登的科学演讲在弘扬科学的同时,还不忘激励同学科学救国的斗志。最后,校刊全文刊登讲词是对演讲内容的二次传播,使得口语和文字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了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讲词相对其他科普文章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格、口语化表达方式更加通俗化,而校刊的二次刊登解决了口语传播转瞬即逝、不易反复研读的缺点,使演讲内容的受众从现场的听众扩展到了校刊的读者,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1] 尹晓冬,姚远.1945年李约瑟博士访问西北大学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4):338-344.

[2] 编者.地质地理学系学术空气日趋浓厚[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5(7):3-4.

[3] 张贻侗.原子弹之探讨[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5(15):2-4.

[4] 龙际云.原子炸弹的探讨[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5(18):5-6.

[5] 张佩瑚.谈原子弹[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6(19):1-4.

[6] 何立波.1946年收复南海诸岛与“九段线”的由来[N].人民政协报,2011-12-19.

[7] 编者.演讲汇志[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7(29):10-11.

[8] 编者.本大学派员赴甘青两省考察[J].西安临大校刊,1938(11):6.

[9] 刘启林.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名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10]张海.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主义特征与传统[J].华夏考古,2011(4):138-139.

[11]黄文弼.洮河流域考察之观感[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7(28):1-3.

[12]编者.裴文中教授莅校讲演[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7(33):11.

[13]李晓霞.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地质地理学教育[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6):1035-1041.

[14]编者.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二十七年度兼办社会教育计划大纲[J].西北联大校刊,1938(2):14.

[15]编者.陕南六县小学教师暑期讲习会学术讲演人员一览[J].西北联大校刊,1938(2):15.

[16]编者.本校社教推委会成立防空防毒讲习班概况[J].西北联大校刊,1939(11):15-16.

[17]编者.本校社教推委会成立自然科学讲习班概况[J].西北联大校刊,1939(11):17.

[18]叶述武,李国平,刘书琴,等.数学家与天文学家赵进义[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9(4):1-6.

[19]赵进义.太阳黑点[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6(21):1-3.

[20]赵进义.宇宙射线[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7(29):1-3.

[21]王淑红,姚远.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杨永芳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1):160-164.

[22]杨永芳.抽象空间[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6(21):4-7.

猜你喜欢
校刊西北大学西北
民国时期金陵中学校刊研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校刊简介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一座西北小城
The Analysis of The Bluest Ey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ntz Fanon’s Post-colonialism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西北不惑
黔西北行吟
用文字贮藏教育深情
《我们》、《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