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轶凡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气候变暖,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由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目前累计已经达到1万多亿吨,致使地球地表温度上升,且升温速率随时间推移在不断加快,已威胁到地球这个人类共同家园的繁荣与安全。
据报道,由于海水吸热膨胀和两极冰原融化,过去 100年间全球海平面平均已上升了0.17米[1]。IPCC在2007年时就曾预测,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幅度可达1.1~6.4℃,海平面平均将上升0.18~0.59米。近来更有人认为,随着北极海冰和格陵兰岛冰原的加速融化、南极冰原的崩塌,减少了冰块覆盖的地球表面吸收的热量将会更多,永久冻土层的解冻使原本冻结在里面的数千亿吨甲烷越来越多地释放出来,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将使全球地表升温和海平面上升的幅度远远高于IPCC的预测值。
海平面上升,对于像日本这样的岛国来讲,无疑是巨大的灾难。日本国土面积仅37.78万平方千米,但人口却达到1.28亿,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是中国的近3倍。日本又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但却是亚洲几个少有的发达国家之一,其人均GDP约是中国的10倍。日本的这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人口现状,迫使日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特别重视低碳发展,循环发展,防止气候变暖。
日本在发展低碳经济、防止气候变暖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采取的措施与发展经验,或许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日本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尤其是在防止气候变暖立法方面,是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福田康夫任首相时发布的“福田蓝图”,即是日本著名的防止气候变暖政策的代表。日本颁布的防止气候变暖的法律法规,涉及工业、能源、交通、环保、农业等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量;《可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提出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措施与目标;《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则强调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并提出诸多政策保障措施。
除此之外,日本还制定了一系列条例与规则。如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制定并于1997年开始执行的《环境自主行动计划》;日本环境省2004年发布的研究计划 《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2006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的《新国家能源战略》;日本内阁2007年制定的 《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JPA2012年启动《新环境行业计划》等等。
在日本政府和行业组织颁布一系列法规、条例的同时,出台了一些细化文本,强化落实过程中的执行力,真正地将政策落地,也是取得较好效果的重要原因。
日本是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早在2006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就编制了《新国家能源战略》,该战略在分析总结世界能源供需状况基础上,从建立世界上最先进的能源供求结构、强化资源外交及能源与环境国际合作、充实能源紧急应对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今后25年日本能源八大战略及有关配套政策,使日本能源发展战略目标更为清晰。八大战略包括:节能先进基准计划、未来运输用能开发计划、新能源创新计划、核能立国计划、能源资源综合确保战略、亚洲能源环境合作战略、强化国家能源应急战略、引导未来能源技术战略。通过实施能源八大战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力争到2030年实现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从目前的50%降低到40%以下,原油的自主开发程度从现在的15%提高到40%。同时日本政府对温室气体减排提出了明确具体的目标,即将中期目标确定为:与2005年相比,到2020年减少15%,长期目标确定为:2050年比现阶段减少60%~80%。
无论是石化能源,还是新能源,日本制定的能源生命周期排放规则,值得我们借鉴。即,排放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开采、提炼、运输、使用、服务、废弃物处置等全过程、全周期。
通过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20多年来日本全国CO2排放量始终控制在13亿吨以内,如图1。
图1 日本全国CO2排放量的变化[2]
工业经济要发展,相应地能源消耗会增加,带来CO2排放量增加,室温效应加剧。这里以工业行业内耗能较高、COD产生量较大的行业——制浆造纸行业为例,来说明日本是如何处理工业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实现这一对矛盾的。
制浆造纸工业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日本纸与纸板的总产量与总消费量多年来稳居全球第三。2011年纸与纸板的总产量达到2660.9万吨,人均纸与纸板的消费量为217千克/年。可是日本造纸原料稀缺,土地面积有限,哪有地方种树为造纸提供木材原料呢?日本人想到了国外的资源,如表1。
表1 日本国内和国外造纸原料林面积的变化[3]
由表1看出日本造林面积的推移情况,最近这20多年来日本国内的造纸原料林面积变化不大,国外的造纸原料林面积却增长了3倍多。林地地域分布在巴西、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越南、南非、中国、老挝等国家和地区。制浆造纸所用的树木,大部分来源于国外的原料林基地,进口木材占70%以上,国外资源与国内资源的比例为2.5∶1,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日本国内的树林资源。
回收与利用1吨废纸,相当于少砍17棵树,节约2~6立方米木材,节省62%~74%能耗、50%水耗,减少空气污染75%、水污染35%。加大废纸这一可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是发展低碳经济、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内容。在日本,2006年的废纸回收率为72.4%,2009年为79.9%,2012年已达80%以上。制浆造纸纤维原料中,再生资源占60%以上。1990-2011年日本的废纸利用率如表2。废纸利用率已由1990年的51.6%提高到2011年的63.1%。回收的废纸中,除日本国内自用外,多余部分主要出口到中国。
表2 日本的废纸利用率
减少化石资源消耗,无疑是降低CO2排放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之一。日本造纸业化石能源消耗降低及CO2排放的减少见表3。通过使用生物质新能源、热电联产、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日本造纸业CO2排放量减少的幅度,走在了其它工业行业的前面。
表3 日本造纸业化石能源消耗降低及CO2排放的减少[4]
发展低碳经济、防止气候变暖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确立的发展经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5]
日本提出的创建低碳社会的目标,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日本防止气候变暖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要启示。
启示之一: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做好顶层设计,提升执行力。
三十多年来,日本由于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而收到良好的成效。我国是最早签署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家之一,并于21世纪初加入《京都议定书》。在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问题上,我国也已经制定了 《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诸多法律。另外,我国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防止气候变暖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等规划与政策。
但是,我国的这些法规条例不够系统、不够完善,有些不够细化,可操作性有待加强,执法不严、违法成本太低。
启示之二:加快碳交易市场的运行,鼓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
现在日本已经构建起完善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和体系。我国自2005年正式加入碳排放权交易CDM市场以来,CDM项目已稳居世界第一,但碳排放统计系统还欠精确、透明,参与企业过少,设立的碳金融市场、碳交易市场数量过少等等。目前我国仅有深圳、上海、天津、北京、重庆、广东、湖北等少数几个地区建立了碳交易市场。
国家应出台强有力的财政、税收的优惠扶持政策,制定更多低碳产业和产品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创新的低碳技术,引导企业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加快实现我国超常规跨越式低碳发展。
启示之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根治雾霾,改善环境。
我国的造纸、钢铁、水泥等行业,存在大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这些落后产能,不仅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排放大量的CO2,同时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只有加快淘汰这些行业的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清洁能源,加快页岩气的开采,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回归自然本性。
[1]赵铨.气候变暖、低碳经济与企业的社会责任[C].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07-06.
[2]日本环境省.2011年度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速报值,http://www.env.go.jp/press/press.php?serial=16054.
[3]池田直树.日本环境自主行动计划2012年度跟踪调查结果[J].《纸八°技志》,2013,(4).
[4]森井博一.日本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能源利用[C],第三届亚洲浆纸工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厦门,2012-10.
[5]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 告,http://www.wenming.cn/xxph/sy/xy18d/201211/t20121119_9404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