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企业调研与职业岗位分析,提出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建立起技术型和技能型两个层次,产品设计方向、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方向等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介绍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成效。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职业能力;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高职教学需要相关企业的支持与配合,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的唯一途径[1]。所谓双层次,是指培养从事电子信息类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管理、质量检验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及培养部分从事电子信息类产品装配、销售、维护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谓多方向,包括电子信息类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等专业方向。
一、“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和保障。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两个问题,包括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职业岗位和课程体系等要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情分析,依据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按照以下思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2]:
1.围绕企业需求和职业面向确定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企业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和就业岗位群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2.围绕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方向和分层次教学。在明确就业岗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后,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在确定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教学和分专业方向。
3.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在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
二、“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1.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培养目标。根据行业及人才岗位调研,分析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专项调查资料,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类产品安装、调试、销售、维护、设计及开发等相关工作,其中核心岗位是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检验和整机装配。通过对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了行业、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能力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2]。我们以专业能力为主剖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为本专业核心岗位与核心能力对照表。
表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与核心能力对照表
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确定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生产第一线需要的,从事电子信息类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的高素质技术型专门人才,同时培养部分从事电子信息类产品生产管理、质量检验、销售、维护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依据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分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通过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分析,确定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结构如表3所示。
表3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结构
(续表)
三、“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施及成效
1.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是为了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即行业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推行“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开展项目式教学,电路与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与项目实训、数字电子技术与项目实训、印刷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电子测量技术、单片机技术与项目实训等专业基础课程均采用项目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2.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经过三个学期的理实一体化专业基础训练,在第四学期,通过前三个学期主干课程成绩和学生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分流,主要方向为产品设计方向(技术型)、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技能型)。每个专业方向分别有五门专业方向课程和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支撑,其中三门为专业核心课程。
3.暑期专业实践与毕业综合实践。利用暑期进行专业实践。主要参与企业产品组装、调试与质量检验,利用专业技能融入企业生产,提高职业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专业在企业的真实运作,切身感受现代企业的文化气息。2011年正式实行每位学生完成一个学分的暑期社会专业实践。2011年组建了申瓯实践队、华信宝丰实践队、永安数码实践队三支暑期专业社会实践队伍,其中在申瓯实践队技经术部实习的学生负责光端机的组装、检测、调试、维修、包装直至发货,在生产部SMT车间的学生进行生产装配工艺及管理方面的实习。实践内容涵盖了本专业学生两个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训练。2012年组建了申瓯实践队、特福隆集团实践队、创力电子实践队、恒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践队、永安数码实践队共5支专业实践队伍,5位老师参与指导。
毕业综合实践在第六学期进行。其中1-8周进行毕业设计,实行导师制与校企合作。一方面利用电子研究所这些HCJhh00UmdZPEKWDDWCpEg==校内研发基地,借助老师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及企业指导老师,与校内老师合作共同完成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2012年毕业设计过程中与温州申瓯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温度控制系统,用于企业产品-程控交换机的温度控制,学生对这一真实企业项目非常感兴趣,同时对毕业设计结束进入该企业顶岗实习或就业充满期待。9-18周下企业顶岗实习,实习岗位要求务必与专业对口,并要求及时登录学院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按时提交毕业生信息、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月度报告、顶岗实习总结等实习资料。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学校安排老师每月一次到企业指导,与企业指导老师沟通,落实学生的实习计划。本专业与温州众多知名的民营企业签订协议,其中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之一,每年接待大批学生参加毕业顶岗实习,此外还有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亚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
4.实施成效。通过实施“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有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参加全国大赛取得好成绩,比如2011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中,获国家二等奖1项,获国家三等奖1项,2011“康尼”杯全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全国大赛中,获国家二等奖1项。2011年全省高职院校“机器人”项目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省赛二等奖1项,三等项3项。二是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层次比较高,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评价很高。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年底平均就业率为99.40%,其中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21%。2009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100%,优良率≧80.3%;2010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100%,优良率90%;2011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100%,优良率≧95.78%。
四、结 语
总之,我们通过搭建电子技术教学平台,保障学生具备行业通用能力,保证就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分专业方向、分层次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为毕业后升职加薪作好准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重要保障。但由于电子信息技术更新快,技术、技能要求高,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并完善。
参考文献:
[1] 徐建丽.职业教育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及对策
[J].职业时空,2010,(6):50-51.
[2] 高芳,王雪丽,王迪.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设计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1):115-116.
[3] 潘春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
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2,(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