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模具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结合当前企业对模具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探讨了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寻求以“能力”为主线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保证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充分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模具技术应用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具专业;项目教学;综合实训
收稿日期:2013-09-22
作者简介:严勇(1976-),男,硕士,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系讲师,研究方向:模具设计、机械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种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模具工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早已被国家定为机械工业技术改造序列第一位,在“十五”规划中列为重点扶持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我国模具工业近十年来一直以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大国地位已得到世界公认。
模具技术是集中众多学科体系的一门综合技术。现代技术的发展,对模具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模具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传统的模具科技人才,已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了能更好地使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市场需求相契合,我们在行业调研的基础上,科学构建模具专业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模具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有操作技能,毕业后能直接上岗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模具行业高职应用型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
模具专业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本专业的学生能否在模具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销售等工作,其专业能力是否与市场需求相契合,是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型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调整专业教学体系,我们以规模大,技术力量先进,毕业生需求较大的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三一重工、深圳富士康鸿准精密模具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兼顾中小模具企业,对模具行业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增强了对行业现状的了解,及时掌握了企业对模具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知识方面的具体要求,人才数量需求情况,征求了企业对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等。
1.模具制造行业技能人才结构及发展趋势
在模具行业中,从业人员的主要岗位有模具制造技术人员、模具开发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中,半数以上为中专及以下学历,大专学历只占到三分之一左右,本科及以上学历较少,且主要分布在模具开发设计和管理等岗位。尤其在生产工人中,低学历的技术工人较多,且往往只能从事单一工种、比较简单的生产制造工作。大专以上学历,能独立承担零件加工装配及数控机床操作的技术工人较少。高等级技术工人的年龄结构出现老化,高、中级技术工人在40岁以上的占70%以上。老工人虽有的模具制造经验,但对许多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接受困难,高、新、尖的数控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高职院校毕业生虽文化素质较高,但模具行业是一个需长期积累经验的行业,技术工人培育是个长期过程,年青人能坚持下来并且有所成就的很少。因此,缺乏高级技术工人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2.企业对模具专业人才的要求及一般培养过程
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是湖南省最大的汽车模具生产中心,拥有先进的汽车模具加工装备,模具生产全面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鸿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精密模具、精密机械零件加工及模具设计开发、自动化设备开发等优质工程服务。上述公司对大专起点的模具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主要是:①有一定模具专业理论基础,如熟悉模具结构,了解一般冷冲模的工作原理和工艺工程;②能看懂机械图纸,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单独完成模具的调试、研磨和安装;③身体素质好,能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模具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培养过程如下:①到一线实习前的知识培训,主要是安全知识、模具设备和相关设备的使用知识等;②到一线随指导师傅实习半年到一年,熟悉一线工作状况,积累实践经验,训练操作技能;③实习一年后,可以正式上岗;④经过三到五年的一线工作,有一定理论基础,加上实践经验和对模具工艺的熟悉,可以逐渐培养成为工艺人员和技术指导人员,具有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3.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及建议
我校在上述单位工作的模具专业毕业生不少,大多表现良好,受到企业的欢迎,但他们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缺陷。企业根据多年的用人经验,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1)大专层次的高职毕业生实践操作技能欠缺,各种加工工艺知识贫乏。希望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能结合企业生产实践,加强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的沟通。
(2)工作缺乏责任心,对企业没有忠诚度,随意跳槽。建议学校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3)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能较快掌握复杂设备的操作,但是创新能力较差,不能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学校注重学生专业思想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模具CAD/CAE/CAM正向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模具检测、加工设备向精密、高效和多功能方向发展;快速经济制模技术、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发展迅速;模具工业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模式逐步得到了认同。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给模具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对行业的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设置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模具工业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根据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企业调研的成果,我们明确了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向导,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爱岗敬业,实践能力强,具备机械及各类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模具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技术开发、模具应用研究和模具产品经营销售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据此,我们把拓宽专业口径、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本专业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群,将职业能力层层分解,为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职业发展规划,如图1所示。
图1 模具专业培养方案框架体系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工学结合、知技融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1.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1)依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把课程教学划分为技术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和拓展能力培养四个阶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按照企业工作需求进行课程开发。
(2)根据企业生产一线的岗位划分,将职业能力细分为模具装配能力、模具加工能力和模具设计能力。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3)实践课程的开发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宗旨,符合专业教学的需求,又要以企业的岗位要求为标杆,注重内涵和质量。
这样设置的课程体系体现了高职课程的特殊性:既保障了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强调了职业能力的培养;既保障了同一专业不同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又强调了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它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构建了“工学结合、知技融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2.模具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职业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2],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我校模具专业的实训主要包括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模具制造中各种制造手段的训练,包括普通机械加工机床操作、数控机床操作、电加工操作、模具装配与调整训练等。训练过程以实际模具零件为载体,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刀具准备、零件加工操作、零件尺寸检测等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图3 模具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结构
综合技能训练主要是冷冲模设计与加工、塑料模设计与加工两个项目。项目的实施以国家模具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行业标准为标杆,由教师指定产品项目。学生以产品项目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分别从设计、用料、加工、装配等方面去研究,最终完成模具的设计,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自己加工制造零件,最后装配模具、试模,加工出合格产品。整个模具综合实训项目教学遵循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素质提高为基础的原则,注重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品质的养成,强化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如上图3所示。
四、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1.全面推行“共学交替、知技融通、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常规加工、特种加工、精密测量、工艺工装设计等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将基础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等按递进式设计,分6个教学阶段实施。依托本专业目前拥有的钳工、普通机加工、数控机加工、精密数控加工、电火花/线切割、CAD/CAM实训室等二十多个校内实训车间(室),与晓光模具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合理配置校企合作资源,以企业实际生产案例为载体,以工学交替的模式组织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贯通,缩短学生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培养“能够做、踏实做、做得好”的模具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在专业课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目前倍受社会关注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它是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基础,以真实生产中的职业工作任务为课程资源,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3]。
我校已广泛开展专业教师到工厂企业轮训活动,本专业的六位专业教师都在企业挂职或顶岗工作半年以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模具设计、加工案例。在此基础上,我们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前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规划为若干项目,针对每个项目精心挑选案例,编制成案例资料,提出需解决的问题,拟定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的程序。让学生凭其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然后带着实际问题学习理论。随着课程的进行,教师根据教学项目再给学生另行布置工作任务,学生根据教学案例中学到的知识逐步完成自己课题的分析设计。在一个项目理论授课结束时,组织学生交流经验,总结学到的知识。教师参与其中,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补充和纠正。
3.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关键所在,只有让学生接触实际、切实观察与体验,反复训练,才有可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我校模具专业实训场地齐全,设备先进,针对各项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建立了完善的实训课程体系。以冷冲模设计和塑料模设计两门课程为例,我们设立了一个模具拆装实训室,从企业收集各类模具60余套。在理论学习中适时安排了两周模具拆装实训,在学生熟悉各种模具结构,了解各种零件的原理和作用的同时,绘制出整套模具的CAD图或UG图,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一般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广泛采用上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模拟企业的生产实际,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训练,从而不断深化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开发、完善项目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学习,并指导学生在实践训练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强化职业能力。我校以人才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为依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构建“工学结合、知技融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行项目化专业教学改革等举措,大大改善了本专业的教学效果,学生多次在省级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得佳绩,毕业学生获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
参考文献:
[1] 谢江怀.浅谈高职模具专业有效教学的思路[J].装备制
造技术,2011,(3):209.
[2] 明兴祖.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改的探索[J].职教论坛,
2003,(20):50-51.
[3]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
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uld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YAN Yo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n development of Die Technolog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mold enterprise to mold specialized technical personnel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establishment a rational syste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seek project teaching mode with the ability as the main line, in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should be guaranteed to b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which can cultivate the high-molding applied talents with high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ould major;project teaching;comprehensive training